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三篇

學問君 人氣:2.75W

數學作爲一門必修的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小學數學是我國義務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幫助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用等多方面能力。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三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三篇

篇一: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提升策略

摘要:

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本文根據平日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實現課堂互動教學、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問題進行了探究,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對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鑑與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互動;提高;實效性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學生爲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如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實施這一理念,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實施互動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也適應學生髮現知識與接受知識的特點。小學生活潑好動,適合在知識直觀呈現的具體情境中、在互動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知識的構建。這對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堂操作探究,激發探究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爲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發現,在動手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建構。例如,在講授三角形一節內容時,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喜羊羊的朋友送給她三根精美的金屬條,喜羊羊十分喜愛。她打算用三根金屬條製作成一面三角形的鏡子,可是擺來擺去怎麼也擺不成一個完整的三角形。大家能爲她解釋一下是什麼原因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紛紛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木棒在桌子上擺來擺去,與同伴一起操作探究。最後學生透過探究得出結論:喜羊羊的三根金屬條中的一條太長了,以至於它的長度比其它兩根金屬條相加的長度還要長,所以自然擺不成三角形了。學生進一步探究,最終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的規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操作,使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這樣學生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結論,而是透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自我完成知識的建構。

二、開展數學活動,鞏固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定一些學生活動環節,讓學生在互動中交流與探究,達到掌握與鞏固數學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加減法一節內容後,我在課堂上開展了“超市購物”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將教室設定成了超市的格局。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在購物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買多少商品花多少錢、需要找回多少錢的加減法運算問題。“顧客”與“售貨員”彼此溝通,互動交流,共同計算。這一活動,把枯燥乏味的數學運算,演變爲了一種購物情境活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與鞏固了數學知識,掌握了運算技巧。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將一些容易陷於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教學環節,整合爲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從而提升了學生的互動合作能力,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

三、創設遊戲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小學生喜愛遊戲,教師可以融遊戲環節於課堂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我在教學平均數一節時,就引入了遊戲環節,在課堂上進行了踢踺子比賽:將學生分爲A、B兩組,A組由4人組成,B組由6人組成,看在規定時間內,哪個組踢踺子個數最多。比賽結束後,教師宣佈B組獲勝,因爲B組踢的踺子個數遠遠超過了A組。學生見狀,都表示疑惑,有的學生說這樣不公平。教師問:“爲什麼不公平?”學生回答:“B組的人數多,踢踺子個數多是很自然的事情。”教師又問:“怎樣才能公平呢?”有的學生說:“把他們踢的踺子個數“均開”來看,就可以了。”學生頭腦中有了“均開”的想法,說明“平均數”的概念已經初步形成了。此時學生的好奇心也被調動起來,教師乘勢匯入了新課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交流中探討,透過互動交流實現了合作學習,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設疑激趣,促進小組合作探究

要實施以學生爲主體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採取小組互動合作是有效的途徑。學生在小組內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進步。筆者在教學中將全班學生分爲5個小組,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按好、中、差平均搭配到各個小組中。要實現小組有效的合作互動,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參與小組合作探究,才能做到目標明確。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性質”這一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爲什麼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值不變呢?”並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究學習。有的學生在研究中取出兩條長度相等的紙條,先在第一個紙條上截取二分之一,然後在另一個紙條上截取四分之二。最後發現所截取的紙條都是相等的,從而用直觀的方法驗證了分數的性質定理。我在複習課中,主要以小組探究爲主,讓學生在小組內畫出每個單元的知識網絡,並且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提問、探究。例如在複習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時,一小組向另一小組提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什麼條件下,才存在着一半與兩倍的關係?三角形的各邊之間存在着怎樣的關係”等問題,促進了學生對於知識的綜合與鞏固。總之,構建互動式的小學數學課堂,可以有效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開展數學課堂探究活動,透過小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1]曾紅英.談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9).

[2]居士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篇二:遊戲教學的小學數學課堂運用

摘要

對於天性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有趣的遊戲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會很認真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就此方面入手,吸引學生注意力以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本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數學中的遊戲教學,分別爲教師在課堂開啓前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多樣化處理,教師應擁有強大的控場力,在遊戲教學結束後教師應及時進行反思。

關鍵詞

遊戲教學;小學數學

如今學生學習的科目增加,課堂內容卻還是如以前一般枯燥、乏味,這一現狀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降,尤其是對數學的學習上格外明顯。自古以來數學便是一門晦澀難懂的科目,但是想要學好這一門課程也是能做到的,這需要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數學基礎。本文就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行了介紹。

一、遊戲教學模式的開啓需要充足的準備

一個好的遊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遊戲過程中能夠培養同學間的默契,促進同學的感情,學生會養成從遊戲中探索、學習的良好習慣。對於遊戲而言,是分組比賽、單人比賽還是全班學生一起完成一個目標,在事前應確立好這一遊戲的形式。如對學生進行“人民幣的換算”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讓其他一組的學生扮演商店的老闆售賣學生從家中帶來的玩具,其他組的學生則分爲幾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能夠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重的東西。這個環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人民幣換算”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學到重量的換算,一舉兩得,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進度自行修改。教師應提前告知學生帶好相應的道具,保證遊戲教學的環節能夠順利進行。此外,教師應充分考慮遊戲的種類,若爲競技類,教師應制定能夠控制課堂紀律的遊戲規則和獎罰機制;若爲團結合作類,教師應注意人數的控制,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夠爲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遊戲教學模式的進行需要多樣化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雖然有遊戲教學的加入,但有時也顯得有點無趣,這個時候應該針對同一知識點進行不同的遊戲來強化我們的記憶。比如“應用題”。教師在該知識點的教學初期可以讓學生進行“抱團”的遊戲,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由學生當指揮官指揮學生抱團,每一個口令結束之後都會多出一些同學,將這部分同學淘汰再進行下一輪遊戲,直到剩下兩人爲止;在教學中期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錢”的遊戲,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組選出一個組長,並給每一個組長相同的錢數讓組長均分給其中的幾個人,再讓這幾個人中的一個人將錢均分給剩下的學生,教師應做好相應的計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分到錢;在教學後期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從之前的“購買玩具”的遊戲中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並且趁機講解“單價×數量=總價”的知識點。多元化的遊戲會讓學生保持接受外來知識的新鮮感,從而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學生將會最大化的獲取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