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9W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小編精心整理了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1

第一篇: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過程中,新型教學模式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已經深入人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過程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從合作小組的建立開始,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有效的分析。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職英語;翻轉課堂;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起源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形成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在新型教學模式普及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也不斷的發展。基於此,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的運用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還需要先建立合作小組。小學生活潑好動,可以以前後座爲單位,將學生分爲6~8人的小組,每組設立一名組長,負責小組合作的組織事宜,教師在考覈中也需要以小組爲單位,提高小組之間的競爭。當然,這主要是在第一學期的實施策略,當學生彼此之間相互瞭解後,教師對學生的性格、學習成績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後,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重新分組。在具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數學學科的特點,增強教學的邏輯性,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數學對邏輯思維有一定的要求,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不僅能方便數學學習,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大有幫助,所以在當前教育中備受關注。邏輯思維應從小培養,小學生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事物,增加了數學教學中的困難。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增強意識,注重語言表達

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樹立起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意識,且要從一年級時就抓起。由於年齡限制,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較弱,通常到三年級後纔有明顯改變,所以每個階段的培養目標和重點都不同,需要教師合理安排。比如剛接觸數學時,應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願意和數學接觸,打牢基礎知識,學會辨別最常見的單位概念,包括數字大小、距離長短等。識數之後,可結合教學進度,適當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其從形象化思維逐漸朝着抽象思維過渡。加減算法是小學數學的基礎內容,教師應當透過多種渠道,令學生對加減的原理和數字規律進行了解。比如小組共有5人,5個座位,走掉一個,就會空出一個座位。而如果進來一個,就會出現座位不夠的情況。或者透過三個小組不同人數的對比,以及如何分配,才能讓三個小組人數一樣多。過程中的對比、分析、概括等都是思維邏輯的關鍵。因此,教師有必要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有些教師認爲,語言表達是語文學科,數學主要是跟數字打交道。其實有失偏頗,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溝通的載體,語言邏輯也屬於邏輯思維範疇,教育應培養出實用型的人才,不但具備專業知識,還能夠把邏輯思維和思考方式用語言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所以,教師在平常課程中,還需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對概念的概括,加減法的總結等。

2、更新方法,豐富教學形式

對於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極其重要。在當前教學中,藉助形象事物進行講解是常用的方法,可以減輕學生理解的困難,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而且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理論知識太枯燥,能夠吸引學生興趣。今後要做的是,在此基礎上,融入邏輯思維鍛鍊,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強大起來,應該防範學生對各種道具形成依賴,意識懶惰,不願主動思考。比如在講《釐米和米》時,可先給出一些實物,然後令學生髮揮想象,聯想相關事物,並能對其長度作出大概判斷。《認識角》時,教師經常會舉鐘錶爲例子,不妨略過實物環節,由小學生主動去想象,尤其是角的移動和變化,如果有實物在手,很容易辨識,但如果僅憑想象思考,對不少學生來說都很難。小學數學的知識相對較爲零散,以基礎知識爲主,所以需要合理設計課程,把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較爲完善的體系,這一過程會對學生的概括能力、組織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起到良好的幫助。課堂上應掌握多種方法,並靈活運用。比如分類比較法,數學學科非常龐大,爲防止亂成一團,內部知識都有較爲系統的分類,而且不論是分類內外,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異同性。概括和歸納是另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對同一本質屬性的事物進行整合,可以加深理解,從中獲取新的認識。數學中有很多公式、定理,爲計算提供了技巧,可以縮短浪費的時間。當然,教師需要根據具體內容和實際需求,選擇最爲適應的方法,使得教學效率達到最高。

3、加強練習,積極參與實踐

邏輯思維能力需要經過不斷練習,積累經驗,才能逐步增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準備各種能夠鍛鍊學生邏輯思維的習題,供他們練習。所選習題需要跟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具有啓發性和一定的邏輯,如有必要,可以準備一些易錯題,令學生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經常舉辦實踐活動,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夠實現理論實際的結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在《對稱、平移和旋轉》一節,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利用木條、膠水等工具,製作出對稱圖形。這需要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深刻地理解,然後逐步探索製作方法,基本相當於理論運用到實際中的過程。校園也可以設定一些相關活動,如數獨遊戲、數字推理等,令學生根據給出的數字和條件,能夠推理出最終結果。

三、總結

總之,在各種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啓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從小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參考文獻:

吳雲英.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運用策略[J].教育教學研究.2014,15(8):52-53.

盧綸.試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6,32(8):98-99.

劉偉.淺議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未來英才.2014,16(8):69-70.

馬翠雙.試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2014,17(2):120-121.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2

第二篇:小學數學單元感受小研究設計思考

生本教育是華南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提出了的一種教育理念。生本教育體系及其獨具特色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課程觀等給我們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很大的啓示,並且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編寫了生本教育小學數學教材。教材由“感受—認識—熟悉”三個部分組成。本文主要是對小學數學單元感受這部分的小研究的設計的一些思考。單元感受小研究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之前先對整個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有一個框架性的大體瞭解,並激活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這部分知識的儲存。因此單元感受小研究設計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重大。

1.設計單元感受小研究應把握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是指小研究設計目的明確,研究題目清晰,通俗易懂,不能出現概念性錯誤。吳文俊院士認爲“數學研究的對象是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數與形,這兩個基本概念是整個數學的兩大柱石。整個數學就是圍繞着這兩個概念的提煉、演變與發展而發展的。”數學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則都源於客觀現實世界,正確反映了客觀世界在數與形方面的規律性,數學結論被證明是經受了人類長期實踐檢驗的客觀真理。數學已經建立了嚴密的科學體系,數學學科可以分爲若干分支學科,數學理論的建立在邏輯上具有嚴密性,數學結論具有清楚性、確定性。數學理論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廣泛應用,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豐富、發展。這說明數學是一門科學。所以,在設計數學單元感受小研究的問題時必須科學、清楚、準確。問題的表述形式多樣,可以文字敘述,可以圖文結合,可以圖畫表示,但設計的問題不能使人產生歧義。

(2)精練性原則

精練是指研究的問題題量要適中,研究的問題對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難點有幫助。感受的目的是爲了激活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生活儲存,爲新知識的重難點攻破做鋪墊。所以題量要精簡,否則把單元裏的各知識點全都進行感受,不僅主次不分,而且浪費時間。

(3)淺入性原則

淺入是指小研究的問題不能太深奧,應從簡單核心的問題入手,爲學習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作鋪墊。同時,重視學生差異性,針對研究問題,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下筆,能寫出深淺不同的研究結果。

(4)開放性原則

開放是指學生研究學科知識的同時,允許學生把自己平時的閱讀積累、生活積澱、個人思考與個性感悟寫進小研究裏。可能學生感受到的,寫下來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這沒關係。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透過引導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和思考,使學生得到學科問題的最終正確答案。

2.設計單元感受小研究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1)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找到“學生”與“小研究”之間的基準點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兒童的認知結構類似於一個倒置的圓錐形的螺旋圖,它表明認識的螺旋是開放的,其開口是越來越大,意味着兒童認知發展過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認知建構過程,也就是由一個平衡狀態,逐步地向另一個更高的平衡狀態發展。知識和思維是互相聯繫的,在讓學生完成小研究前,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調動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使小研究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在做小研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促進思維發展。

(2)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關注“小研究”和“生活”之間的聯結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數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社會生活是豐富的、複雜的,讓學生研究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小研究充滿生活氣息。在完成單元感受小研究時,做和接觸是第一位的,對知識點的內容允許不足,允許正確,允許錯誤,允許檢視,允許交流,允許繞道而行,採取其他實驗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活動時,不急於對學生的活動做是非的判斷,不刻意用規範的正確答案去作結論,而是引導學生反思活動中的感受體驗。教師應做的工作是保證課堂中學生活動要始終指向問題,而不是指向問題的正確結論。生本教育提出對課堂進行根本的改革,使之成爲兒童自己的課堂。單元感受小研究注重學生的感悟。生本教育認爲,感悟是學生對知識的有意義的聯繫和對事物實質的深刻認識、透徹理解,是學生形成思想、智慧的基礎。由此,有利於學生的感悟和依靠學生的感悟成爲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的顯著特徵。而爲學生創造感悟條件,而非代替他們感悟則是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有質量的感悟的一個條件。只有這樣,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纔不會被壓抑,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

參考文獻:

吳文俊.吳文俊文集[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郭思樂.感悟學習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

楊暘.關於生本教育幾個基礎性問題的探討[J].江西教育科研,2007

俞求是.試論數學的科學性及其特點與數學教學[J].數學教育學報,2008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3

三篇: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研究

衆所周知,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中,數學都是一門重要且有價值的學科,因其重要性,小學數學教學應積極探討創新方法,着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課堂教學最爲關鍵環節,就成了教學方式轉變的突破口。

一、對話教學的基本概念

“對話”是人類用言語進行交流、相互溝通的過程和形式。從廣義範圍內思考,“對話”不僅僅是言談這樣簡單,戴維伯姆還提出“對話從本質上來理解問題”的觀點。也就是說對話除了語言交流外,還是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對話教學”,就是抓住對話的特性,將其運用於課堂,有利於協調教與學關係的模式。新思路:傳統教學,教材是教師講授的重點及核心,課堂內容不脫離課本內容,由老師強制灌輸。在對話教學中,由於引入對話模式,教材的核心地位發生改變,教材內容變成了探討的對象,由一個點進行發散思維,進行互動,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創造意識。

二、具體應用步驟

1、學生主體間對話此種對話,老師儘量不參與,只是退居其後,引導學生自主對話。學生之間交流彼此觀點,瞭解彼此思路,除了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體會其他同學的個性想法,整體對話顯得輕鬆而有活力,帶動整體課堂氛圍,不沉悶,有生氣。例如,老師可以提出“人數加減”的問題,“班裏總共有多少人?下課後,如果出去幾個人,教室內還剩多少人?若班內當前狀態下有幾人,說明幾人出去活動了?”等。學生之間若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交流,彼此闡述原因,共同思考。小學生這個羣體其實有着強烈的交流慾望,透過課堂上的表達和溝通,可以得到同伴的認可,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另外,老師還可以從教材中提煉有價值的話題,讓學生探討,在他們對話的過程中,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增加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熱情。

2、主客體間對話在課堂上,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而客體則是教學的文字輔助內容。文字雖然不能主動和人交流,但是透過教師的引導,可以使文字更加的鮮活,增添趣味性和知識性。數學這門學科雖然注重計算環節,但是也離不開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比如“黃金比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們人體黃金比例的測量方法,教給同學們這種比例的審美,讓學生在課下親自動手,探索數學的奧祕。又比如“三角形的穩固性”,教師可以蒐集相關資料,介紹埃及金字塔屹立不倒的科學道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3、教師與內容對話內容往往是死的、固定的,學生在理解過程中未必能準確的把握和明白,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詮釋功能,用更加生動,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小萌一分鐘走30米,走了8分鐘;小明一分鐘走40米,問小明在第幾分鐘追上小萌?若是剛接觸這類問題,學生往往不能理解,會被題目繞暈,這時候老師就可以教學生掌握關鍵詞,透過某些關鍵詞,瞭解這個問題屬於什麼類型,像這個例子就是追擊問題。教師與內容對話往往能夠很出彩,老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讓學生願意去思考,而不是懼怕和牴觸,也不覺得無聊、枯燥和乏味。

三、對話教學的重要作用

1、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們只是被動的知識吸收者,教師充當主體,進行知識的灌輸,這種方式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學習的惰性,因爲本來很多知識複雜且枯燥,再加上數量的增多,學生會覺得痛苦,不利於知識的掌握。而對話教學,教師走到引導臺上,成爲一個傾聽者,就像一個放風箏的人,只需要輕輕拽着風箏線,不讓其掙脫,在合理的範圍內任其發散思維,張開思考的翅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課堂的高效和教學的質量。

2、培養學生的對話思維當代社會,人際交流以及溝通能力是每一個社會人應該具有的技能。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有可能養成孤僻、不愛回答問題、不擅長和同學相處的壞習慣,人格發展不完善、不健康。而對話模式可以提前教會學生交流和對話的魅力,透過與同學、文字、教師的溝通,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理解能力,鍛鍊思維,享受對話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對話思維,有利於學生理性思考能力的發展,和“說”的能力。

3、優化課堂,提高質量同樣的教學內容,方式的優化有利於質量的大大提高。不同課堂間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爲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然而枯燥沉悶的課堂很難產生真正的智慧,也很難引發有效的思考。在對話模式下,師生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不僅增添學習樂趣,而且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質量,達到課堂追求的目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對話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思路和教育理念,對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對話也能夠改變低效的課堂,其應用,有利於彼此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趙軍等.數學教學,走向對話[J].數學教育學報,2008,(6):ii.

張增田,靳玉樂.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對話教學[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5):77.

孫燦霞.“對話式教學”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