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論文2篇

學問君 人氣:3.11W

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爲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小學數學教學論文2篇,歡迎閱讀。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論文2篇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一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爲:“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思維活動的過程,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思維具有很廣泛的內容。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有各種各樣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什麼樣的思維能力呢?《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礎,創造思維往往是邏輯思維的簡縮。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的體系,這些判斷是用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學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一些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組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裏所說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指形式邏輯思維。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爲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

《大綱》中強調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表明以它爲主,並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正在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形象思維並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學高年級,有些數學內容如質數、合數等概念的教學,透過實際操作或教具演示,學生更易於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學生的形象思維也會繼續得到發展。又例如,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雖然不能作爲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但是在教學與舊知識有密切聯繫的新知識時,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時,如果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對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起到促進作用。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加以重視。至於辯證思維,從思維科學的理論上說,它屬於抽象邏輯思維的進階階段;從個體的思維發展過程來說,它遲於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據初步研究,小學生在10歲左右開始萌發辨證思維。因此在小學不宜過早地把發展辯證思維作爲一項教學目的,但是可以結合某些數學內容的教學滲透一些辯證觀點的因素,爲發展辯證思維積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冊出現,可以使學生初步地直觀地知道第二個加數變化了,得數也隨着變化了。到中年級課本中還出現一些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被乘數(或被除數)變化,積(或商)是怎樣跟着變化的。這就爲以後認識事物是相互聯繫、變化的思想積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着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爲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材沒有有意識地加以編排,教法違背激發學生思考的原則,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相反地還有可能逐步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怎樣體現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1、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一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例如,開始認識大小、長短、多少,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比較能力的問題。開始教學10以內的數和加、減計算,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問題。開始教學數的組成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從一開始就有可能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向死記數的組成,機械地背誦加、減法得數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級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不論是開始的複習,教學新知識,組織學生練習,都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例如複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有經驗的教師給出式題以後,不僅讓學生說出得數,還要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特別是當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時,說一說計算過程有助於加深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學會類推,而且有效地消滅錯誤。經過一段訓練後,引導學生簡縮思維過程,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新知識時,不是簡單地告知結論或計算法則,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推理,最後歸納出正確的結論或計算法則。例如,教學兩位數乘法,關鍵是透過直觀引導學生把它分解爲用一位數乘和用整十數乘,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清整十數乘所得的部分積寫在什麼位置,最後概括出用兩位數乘的步驟。學生懂得算理,自己從直觀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計算方法,不僅印象深刻,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在教學中看到,有的老師也注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但不是貫穿在一節課的始終,而是在一節課最後出一兩道稍難的題目來作爲訓練思維的活動,或者專上一節思維訓練課。這種把培養思維能力只侷限在某一節課內或者一節課的某個環節內,是值得研究的。當然,在教學全過程始終注意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下,爲了掌握某一特殊內容或特殊方法進行這種特殊的思維訓練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來代替教學全過程發展思維的任務。

3、培養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這就是說,在教學數學概念、開題計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係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透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長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一個長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長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長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抽象出圖形,並對長方形的特徵作出概括。教學計算法則和規律性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例如,教學加法結合律,不宜簡單地舉一個例子,就作出結論。最好舉兩三個例子,每舉一個例子,引導學生作出個別判斷[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或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結果相同]。然後引導學生對幾個例子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即等號左端都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而等號右端都是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數相加,結果不變。最後作出一般的結論。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加法結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學到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然後再把得到的一般結論應用到具體的計算(如57+28+12)中去並能說出根據什麼可以使計算簡便,這樣又學到演繹的推理方法。

三 、設計好練習題對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透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繫着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透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爲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於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

1、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例如,爲了瞭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爲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明辨是非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裏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麼叫做偶數,什麼叫做質數,然後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數裏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2、設計多種練習形式。透過多種練習形式,不僅有助於加深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並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例如,講過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課本中的練習題,給出兩個數相加再乘以一個數,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定律寫出與它相等的式子以外,還可以給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判斷那個是錯誤的;或者用3種圖形代替具體的數,寫成兩個式子,如(○+△)×□和○×□+□×△,讓學生判斷它們是不是相等,並說明根據。這些練習都有助於培養學生演繹推理的能力。

3、設計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個答案的練習題,對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有很大益處。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練習題時,不宜讓學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數量,而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路,或運用不同的知識去解決,並且要找出簡便的解法。

4、設計的練習題的難度要適當,要是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能夠正確解答出來的。在教學中爲了發展學生思維,往往出一些超過大綱課本範圍的題目,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負擔,而且由於難度太大,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

四 、培養思維能力要同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密切聯繫起來

人們的思維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心理學認爲,藉助語言人們把獲得的感覺、知覺、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斷,進行推理。透過語言表達還有助於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使之逐步完善。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而教師要了解學生這些思維活動的情況,也需要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後對學生思維的過程給予肯定或糾正。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注意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計算過程和解題思路,結果學生思維能力有較快的提高。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爲了使學生都有用語言表達他們思維的訓練機會,可以把指名發言、集體討論和同桌兩人對講等不同方式結合起來。教師還應有意識有計劃地注意幫助差生,鼓勵差生髮言,推動他們積極思維,以便促使他們的數學成績和思維能力都取得較大的進步。

總之,成功的數學教學應該爲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徑,激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採取各種方法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報告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二

有效課堂,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這些理念要求我們透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認知上有所提高,數學學習上有所進步,數學課堂有所收穫。下面就對有效課堂進行幾點思考:

一、預設關注經驗“生長點”

作爲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站在系統的數學體系中,高度整體地看待學生前期中蘊涵的經驗“生長點”,適當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在平面圖形的面積教學中,轉化的思想非常重要,尤其是接觸轉化思想第一課五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長方形,剪拼法發揮極爲重要的橋樑作用。然而,剪拼法的出現要麼是由教師直接提出,甚至由教師大談如何剪拼;要麼是經過課堂上多方暗示由個別學生提出,顯然剪拼法不是發自學生的內在經驗,而是“被發現”的結果。

爲什麼學生明顯缺乏剪拼的經驗呢?我進一步分析,教材在四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沒有安排剪拼圖形的.活動,只在四下第五單元《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進行《圖形拼組》的活動,活動課往往是教師們最容易忽視的,再加上知識的時間跨度長,學生容易遺忘,甚至連最基本的數方格方法也忘記了。缺少這樣的前期鋪墊造成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想不到剪拼法。在五上《多邊形的面積》這個單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都是利用了轉化的思想。其中把一個圖形剪拼成另一個圖形的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把這種形象操作經驗留下來,在頭腦中容易形成動態表象,能讓學生對這個單元的轉化思想根深蒂固。學生的知識生長點能否對新知學習進行正遷移,關鍵在於教師能否正確預設,是否瞭解學生知識經驗的生長點。

二、課堂體驗情境“展開點”

創設有效的情境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體驗和理解數學,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學習情感體驗,感受數學力量。”但有時情景創設到匯入課題的時間過長,情景太過花哨複雜,讓課堂很難做到實效。教師只有準確地分析教材呈現的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把教材創造性地使用,從而事半功倍。如在找次品的一節課中,教師出示這樣的情境:在243個零件中混入1個次品,次品質量比正品重,肉眼看不出來。用一架天平最少稱幾次才能找出那個次品?老師放手讓全班分組討論在全班彙報,結果問題太難,沒有小組能解決。

充分參與數學,就能讓學生“自由地”活動嗎?顯然不是。缺少規劃的數學教學,往往是低下雜亂的課。要克服這種弊病,就要增強規劃意識,選準數學教學情境的“展開點”。我感覺找次品要分五個“展開點”進行教學:

三、練習注重知識“深化點”

有效課堂要精心設計練習,練習要注重知識的多樣性,更要把握知識的那個深化點。教師幫助學生達到積累數學的深化點,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的過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磨鍊中慢慢沉澱、逐步積累、漸漸深化。可以說,有效的教學肯定存在學生思考的空間。沒有學生自主的探索,就不會有學生的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留出合理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鑽研。

在多邊形面積的複習上,教師能夠抓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根線,就可以將很多知識點串成一條美麗的珍珠項鍊。先複習平面圖形面積如何推匯出來,再分析計算時注意點,然後深入轉化思想,利用等積變化解決各類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

四、總結激活數學“反思點”

數學是思維體操,有效課堂不僅僅讓學生學會做數學題,還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善於反思自己的學習。弗賴登塔爾說:“反思是重要的數學活動,它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當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回顧的基礎上進行反思,這樣既可以發揮經驗因素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作用,又可以使學生有意識地避免經驗因素的消極作用,能更好爲學生所用。

如:透過對圓周率的研究,你有哪些感悟?

學生一說:一開始,我用滾動法、繞繩法測量圓的周長時,心裏想“差不多就行了”,測得也不認真,還嫌麻煩!後來看到祖沖之用割圓術把圓內接正多邊形分到24576條邊時,我被祖沖之的研究深深震撼了,感到特別慚愧!

學生二說:我覺得祖沖之得出的圓周率已經夠精確了,可是人們還不滿足,現在把它推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了,太了不起了!

學生三說:圓周率大家都說無限不循環小數,那我們憑什麼認爲它是一個確定的數呢?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教師的每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每上一節課,教師也要進行課後反思,如哪個教學環節的預設與課堂生成處理得不夠滿意,應該怎樣處理更合適,這節課難點和重點怎樣上才能使學生更加明白清晰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在不斷反思中學習。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新課程標準指導教學,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正確指導,適時點撥,同時能夠適時激勵性評價,可以滿足學生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只有這樣,才能讓數學文字的“靜態”變成數學課堂的“動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賴文學.淺談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蘇會生.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意識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3]趙有娟.初中數學小班化小組合作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