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的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4W

小學數學教學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性和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你有什麼研究呢?

小學數學的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論文篇1:小學數學課堂多媒體優化

一、透過多媒體可以更好地進行數學課堂的匯入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新科匯入是教學過程中最爲重要的環節。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程開始的階段,如果老師能夠快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情緒集中到學習的情境之中,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課堂匯入對於課堂教學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認識小數”這一節課程內容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針對超市所售的貨物進行價格調查,透過多媒體來製作出相應的商品價格課件,然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同時也體會問題思考的重要作用,以此激發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的學習,在課堂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着大量的插圖,這些往往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但是插圖是靜態的,如果老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依據插圖來進行動態情境的創設,以活動的畫面將數學知識展示出來,就可以很好地對難點知識進行突破,促進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這一節數學課程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透過多媒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後觀察每個梯形的面積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進行拼的過程中就會體會到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能夠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原來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由此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多媒體教學具有動靜結合、形象生動等特點,可以解決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難以講清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從而更好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具有傳統數學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三、運用多媒體來延伸小學數學教學

在開展“圓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生活中有很多圓形的物體,但學生在課堂上很有可能一時想不起來,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進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透過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將紅色的落日、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月球的形狀等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對於圓的認識也就會更加深刻,還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另外在學習“認識分數”這一節課程內容的時候,老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班級某一位同學2週歲時候和6週歲的照片,引導學生探討不同年齡階段,人的頭佔到了身體的幾分之一,這樣學生就能理解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起來也就會更加的輕鬆。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時候,老師也可以應用多媒體來對數學知識進行延伸,可以讓學生對中國古老的服裝藝術、園林藝術和剪紙藝術進行觀察,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無處不在,以此給生活增添更多的享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這樣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運用多媒體開展數學練習

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要透過大量的練習纔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老師在要重視數學題目的練習,以此來鞏固數學知識。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爲學生準備大量的數學練習題目,這樣省去進行板書時間,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開展多容量的數學練習,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結語

多媒體作爲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方面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也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愉快、輕鬆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論文篇2: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提升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問的前提

小學生年齡較小,且具有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等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的學習動力就是興趣,而數學一直被大多數孩子認爲太過枯燥和乏味,在學習時很難提起興趣。因此,教師若想要使孩子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那麼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如何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將關係到數學的教學效果。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問題設計的帶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理,從而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提問道:“生活中有什麼東西是圓形的呢?”學生們便回答道:“足球,車輪……”接下來,教師繼續提問:“那麼足球爲什麼是圓形的呢?如果做成三角形又如何呢?”這個問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立即產生了興趣,很多學生舉手爭前恐後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中,教師逐漸指引學生認識了圓形。又例如,在學習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愛玩遊戲的特點來設計一個乘法口訣的遊戲,在黑板上畫出一棵大蘋果樹,然後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蘋果卡片,在每張卡片背後寫上不同的乘法口訣,並提問:先把卡片背後的乘法口訣補充完整,再將蘋果貼到黑板上。學生們立即被貼蘋果的遊戲所吸引,積極的參與到回答問題的遊戲中。運用遊戲提問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2課堂提問的啓發性要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時要理解提問的目的和意義,提問並不是單純爲了提問而提問,是爲了啓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更深層的理解問題的性質。因此,在提問時,教師應遵循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漸引導,循序漸進的提問原則。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採取先設問,再反問的提問形式,這樣能夠有效的啓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知識,並對問題加深了印象。例如,在學習異分母的加減運算時,教師在明確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加減運算後,便逐漸將學生的思維引到異分母的`加減運算上,啓發學生構思出異分母運算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通分的理念和性質。在提問時從簡單逐漸轉爲困難,使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思維轉變,並有序的思考問題。又例如,教師在講解“角的認識”時,先在黑板上畫出幾條射線,然後問學生:“除了直線以外還發現了什麼圖形?”學生透過仔細觀察和思考,不僅找出不同的角邊與角之間的關係,還了解到角的基本知識。透過以上實踐過程,能夠看出一個啓發性的問題,往往使學生產生聯想並且有所領悟,啓發性的問題能夠將原本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簡單化,尤其是數學這種需要思維意識較高的學科,啓發性問題就變得尤爲重要。

3根據學習進度及時追加補問

教學是一個逐漸深入、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最初教授數學知識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性質,吸引學生的興趣。之後,隨着教學內容的逐漸深入,學生已經慢慢掌握了一些數學知識,但這並不意味着達到了教學目的,相反應更進一步的追問,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例如,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平均數的運算後,教師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追問:我們小學6個年級一共有1200個學生,請問每個年級平均有多少人呢?學生透過運算,很快便算出每個年級平均有200人,接着教師便追問道:“是不是每個年級肯定有200個人呢?”學生對這個問題開始還摸不到頭腦,但是很快便反應過來,意識到並不是每個年級都是200人,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平均數的意義,使學生加深了對平均數性質的理解,從而提高了數學教學效果。

4培養學生靈活的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並不僅是教會學生認識數學,提問也僅僅是教學活動的開始,學生能夠認識數學並熟練運用數學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纔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透過提問來培養學生靈活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從實踐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透過直觀的解決方式鞏固記憶。例如,有一個數學問題是這樣的,一個被染色的正方體,切成若干個小正方體,有哪些正方體有顏色,幾面有顏色。這個問題若是放在書本里用枯燥的語言文字來提問學生,那麼很難激起學生的思考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下進行手工製造,運用自己的理解方式來做出一個正方體的模型。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們紛紛拿出自己動手做的模型,這時教師再問道“有幾個正方體是有顏色的?”,學生們便拿出自己的模型,很快就找到了正確答案。透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數學實踐活動中,同時還培養了靈活的創新思維。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最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引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若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那麼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愛好來設定出符合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在實踐中發揮出教師的主動能動性,從而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