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範文

學問君 人氣:2.47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範文

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1

一、爲學生提供創新的素材,創造創新空間

教材僅僅是提供學習知識、進行思維活動、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依據。要創新教學,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設計感性材料,爲學生架橋搭梯。如在學習了“圓面積的計算”後,聯繫日常生活,向學生提出問題:爲什麼雨傘都是圓形的?爲什麼沒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雨傘呢?教師爲學生提供如下素材:長是4,寬是2長方形;邊長是3的正方形;邊長是4的等邊三角形。要求學生分別求出它們的周長和麪積,並從中探究出規律。學生經過一番計算後發現,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以圓的面積最大。這樣雨傘就可用最省的材料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充分遮擋烈日、暴雨,保護人們。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進了創新思維品質的發展。除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外,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以便開拓學生的思路,發揮學生的潛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學“角的認識”後可設計:“一個長方形,剪掉一個角後,還剩下幾個角?”在此教師可先作講解說明,然後共同討論,引導學生找答案,不一定要找到全部結果,只要能給學生以啓迪,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二、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給創新方法

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扶持學生的創新意識,滿腔熱情地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各種各樣標新立異的問題,使學生從求異發散向創新推進,從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啓迪,從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課堂上應常鼓勵學生:“誰想到了什麼?”“誰靈感來了?”“誰的方法有新意?”“誰的解法最多?”“不用舉手就可以說說。”課堂上有時學生爭得面紅耳赤,教師反而會鼓勵學生:“就應該這樣,有多種看法,纔會有相互啓發。”種種不同的看法,體現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主題意識,而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就是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使其學會了創造性思維。如教學小學數學北師版四年級下冊兩步方程:坡上栽松樹和柏樹,一共栽了120棵,松樹棵數是柏樹的4倍。松樹和柏樹各栽了多少棵?解法一:根據“松樹棵數+柏樹棵數=120”列方程解。從條件“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4倍”可設柏樹栽了x棵,那麼松樹栽了4x棵,列式爲:4x+x=120,從而解答出松樹和柏樹的棵數。解法二:根據“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4倍”得出松樹和柏樹棵數的總棵樹是4+1=5份。柏樹:120/5×1=24(棵),松樹:120/5×4=96(棵)。從而解答出松樹和柏樹的棵數。這樣一題多解,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數量關係,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在學生學會一種方法後,繼續探求多種解法,給學生提供創新的環境。多想出智慧,既利於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掌握與運用,又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設計各種創新作業形式

作業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因此,練習設計形式可以多樣化: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發展練習。

1、口頭作業。加強說解題思路,說算理、看圖編題等。

2、操作實踐作業。如量一量、畫一畫、稱一稱或者進行社會調查等。

3、綜合作業。將學科知識彙總、聯網,鍛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等。

4、開放性作業。設計一些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開放性題、多題一解等,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一種形式,不侷限於一種途徑,儘可能地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進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評價體制要創新

評價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激勵學生學習、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及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評價內容更全面,不僅關注學業成績,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進步與變化。評價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激勵學習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喜悅的情緒,激勵學生不斷創新的慾望和需要。這種體驗能促使學生不斷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勵性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創造的催化劑,是挖掘學生潛能的有力武器。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可以透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地表現自我,使學生養成創新的習慣,此外還應教給學生創新的方法,爲學生提供創新的素材,把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2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和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應在概念、法則和應用題等教學過程中,透過教師示範、引導、抽象、概括、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等,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分析綜合法

所謂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對象分解成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然後分別研究每一個組成部分,從而獲得對研究對象的本質認識的思維方法。綜合的方法是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聯繫起來加以研究,從整體上認識它的本質。例如學生認識5,教師要求學生把5個蘋果放在兩個盤子裏,從而得到四種分法: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學生認識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這就是分析法。反過來,教師又引導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認識:1和4可以組成5,2和3也可以組成5。這就是綜合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再一次運用分析、綜合方法,指導學生認識5還可以分成5個1,從而知道5裏面有5個1;反過來,5個1能組成5。分析、綜合法廣泛應用於整數的認識、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複合應用題、組合圖形的計算等教學中。

2、比較法

比較法是透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數學知識具有嚴密性,一字之差,意義全非,只有透過反覆比較,才能區別相似知識概念之間的不同點。因此,教學可多采用比較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數位與位數、偶數與合數、奇數和質數、質數與互質數及質因數、方程和方程解及解方程等概念都有是極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學要透過具體事例的對比,分清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才能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又如:整數、小數加減法計算,都規定數位對齊,但整數計算時是末位對齊,到學小數加減法時學生就容易產生錯誤,可透過比較區別它們的異同來消除誤解,從而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3、抽象與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從許多客觀事物中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思維方法,概括就是把同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屬性綜合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例如,10以內加法題一共有45道,學生初學時都是靠記住數的組成進行計算的。但是如果教師幫助學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的規律,學生的計算就靈活多了:①一個數加上1,其結果就是這個數的後繼數。②應用加法的交換性質。③一個數加上2,共13道題,可運用規律①推得。④5+5=10。掌握了這些規律,學生就可以減輕記憶負擔,其認識水平也可以大大提高。又如,在計算得數是11的加法時,學生透過擺小棒計算出2+9、3+8、7+4、6+5等幾道題之後,從中抽象出"湊十法":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這樣,在學習後面的所有20以內進位加法時就可以直接運用"湊十法"進行計算了。事實表明,學生一旦掌握了抽象與概括的學習方法,機械記憶就將被意義理解所代替,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就會產生新的飛躍。

4、判斷推理法

判斷是運用概念對事物的性質及現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維形式,推理也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種思維形式,提高他們的判斷能力。

例如:讓學生判斷:質數一定是奇數嗎?偶數都是合數嗎?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一定相等嗎?並說明肯定及否定理由,對加深理解數學概念起着重要作用。講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可先把三角形轉化爲等高、等底的平等四邊形,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從而透過判斷推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重視探究過程,突出學生主體

數學教學不適宜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樣會給學生帶來壓力,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無法激發探究興趣,進而阻礙邏輯推理思維的訓練。邏輯推理思維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只有對知識點有興趣,才能進一步研究,然後逐步歸納出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探究知識的過程,以學生爲主體,讓他們自己探究,對知識的探究主要從問題設定及動手實踐兩個方面來進行。

5、1設定問題。教師設定的問題非常重要,簡單的問題達不到教學的效果,難的問題又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重點地設定問題,逐漸加大難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設定的問題要涉及所學知識,尤其是和重難點相聯繫,確保每一個問題都有存在的價值。

例如在學習分數時,首先引入分數的概念,由於學生對整數已經非常瞭解,那麼就要引導學生思考整數與分數的不同。隨後,教師要透過生活中的案例引出分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們認識到分數的意義。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分數的性質,可以透過分析錯誤案例的方法要求學生結合實際進行討論,逐步掌握分數的所有特徵。在接下來的分數四則運算中,也可用同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大提高,而這一過程中的歸納推理也是邏輯推理能力的提升過程。

5、2動手實踐。除了教師設定問題引導探究外,學生動手實踐探究知識點也是一種探究方式,這種方式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彰顯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學習圖形時,學生可以製作不同的圖形模型,來探究每一種圖形的軸對稱情況以及對稱軸的條數、總結圖形平移和旋轉的規律等。透過實際的操作方法來探究總結知識要比直接傳授更容易理解與識記,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也能夠提升邏輯推理能力,從而指導他們的進一步探究。

6、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興趣

數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其傳統的教學策略與實踐相分離,然而,每一個數學問題都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增加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夠將枯燥的數字和公式應用到實踐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實踐教學的過程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容易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推理思維。實踐教學一般包括情景教學和實操教學兩種方式。

6、1情景教學。情景教學模式在各學科教學中都很受歡迎,對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幫助。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玩的特點,設定生動有趣的情景,將知識分解,採用競賽、展演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此過程中將知識點層層剖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的存在價值,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鍛鍊了思維。

6、2實操教學。實操教學法注重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和共同參與,教師的授課不是簡單的理論傳授,還要附加一些教學工具和教學實驗,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更加清楚地理解知識,進而歸納總結知識,鍛鍊邏輯推理能力。例如在學習空間與圖形時,教師應用一些圖形模型向學生演示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及各種圖形的軸對稱情況,展示的過程不僅是在傳授知識,也在提高學習興趣,而之後的思考過程更是在鍛鍊思維能力。

上述邏輯思維的方法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經常用到的一般方法,也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基本方法。我們要根據各年級的教學內容,認真研究哪些邏輯思維方法對學習某個內容所起的作用,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3

一、小學數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過程

現代教育技術不應當被簡單地定義爲單純的一種技術,應當將其理解爲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應當從認知規律的角度展開分析。爲了實現小學數學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可以透過以下具體途徑進行初步構建。

(一)注重問題情景的創建

透過相應的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問題情景,實現方式可以以PowerPoint、動畫、網址爲主,這些方式相比課本有更強的實際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十分方便地爲學生構建具體的問題環境,從而使學生更加輕鬆地融入其中,運用所學知識動手親自解決問題,課堂上也可以增加小組討論的環節,注重溝通,學會帶着問題思考,逐步改變對具體概念死記硬背的局面。

(二)積極改變方式、注重演練

數學的學習最終是要用於實際用途,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定量內容的學習過程後,教師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開展拓展的應用型探究學習。這種發散性的學習方式可以以習題訓練爲主要手段,大致方向應當遵循相關教材,逐步拔高梯度,題目難易比例要遵循“金字塔原則”,在注重基本知識原理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知識的實際應用,一方面可以從概念着手,從不同方面對概念的理論進行變式,使學生能夠全面、整體地理解相關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實際應用的多維變式,從具體問題的角度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剖析,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加強互動交流、提倡知識分享

儘管目前主流的教學思想是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養,但是此處強調的學習交流互動與獨立思考並不衝突,因爲這種交流是建立在每個學生完成了相應的獨立思考的前提之下。合作學習精神是現代教育技術最爲關心的問題,在學生間加強學習互動,可以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學生在強調自己觀點的同時對相關問題會有更深層次的分析,每個學生不同的觀點也都反映出學生自身已經經歷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學生能夠總結他人經驗,並能在激發成就感的同時增強學習熱情。學會分享知識,也就會分享成功,這種分享式的喜悅與目前主流的現代教育相一致的。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具體優化方式

(一)降低理解成本,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經常會出現比較抽象的概念,然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並不強,對相應的抽象概念理解不準確、不深刻。爲了降低學生在抽象問題上的理解成本,可以藉助於現代教育技術將複雜數學概念簡單化,藉助於多媒體將數學問題具體化,使學生理解更爲深刻。

(二)注重拓展和延伸,提升發散思維能力

注重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是現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應當避免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定式,才能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數學是一門注重思考的學科,許多知識點都有很大的發散空間,教師應當藉助現代教育技術的便利,透過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爲學生提供充足的相關資訊或習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鼓勵學生髮散思維。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努力挖掘學生學習興趣,因爲對於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應當讓學生把握學習主動權,將知識理論結構優化,透過動畫等形式傳遞給學生,極大地刺激學生學習慾望,一旦學習有了動力,學生會自發地思考問題、探究問題,進入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之中,提高學習效率。

三、實例分析

筆者曾經在教學過程中做過相關嘗試,當時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分數”,筆者透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西瓜、蘋果等水果,同時也加入了喜羊羊、葫蘆娃等卡通人物形象,並親自制作動畫,在動畫中透過閃爍的形式呈現出各物品的`數量,首先對整體數量進行閃爍,然後進行局部數量的閃爍。該過程還藉助顏色的設定,當整體數量閃爍時呈黃色,局部閃爍時呈綠色。這樣就巧妙地爲學生解釋了分數的概念,使學生形象地理解局部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的意義。這種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例表明了將問題直觀化、具體化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四、小結

現代教育技術作爲新時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其軟硬件資源作爲知識傳輸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應當爲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做出貢獻。要加強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使課堂效率最大化,爲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概念提供途徑,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使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

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4

創設良好的教學條件,是提高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至少要創設良好的物質條件和精神(心理)條件。

1、創設良好的物質條件

世界著名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認爲,“創設必要的教學物質基礎,顯然是有效地和高質量地發揮教學教育過程作用的條件”。特別是使用教具、學具、電化教學手段,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感性經驗,有助於理解和鞏固所學的概念、法則,而且激發學生思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研究表明,只採用教師口授學生耳聽,教學後3小時能記得60%,教學後3天能記得15%;而採用視、聽結合的方法,教學後3小時能記得91%,教學後3天能記得75%。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效果有顯着的差異。如果增加學生的親手操作,由於多種感官參加活動,教學效果更好。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教學中要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爲了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教學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教學設備,如掛圖、教具、投影儀等,另一方面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收集和製作一些必要的教具、學具、幻燈片等。提倡就地取材,利用廢物,儘量少花錢,講實效。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適當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

2、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條件

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近年來,現代教學論、教育心理學以及教育社會學都重視這方面的研究。過去研究教學過程往往看重在認識活動方面,即研究它的認識功能。實際上教學過程還有其社會功能。從社會學的觀點看,一個班就是一個小社會。因此,教學過程有兩個側面:一個是與掌握學習內容有關的主體活動(認識活動)過程,另一個是與掌握學習內容有關的社會活動(人際交往)過程。教學過程中的人際交往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一般可分爲師生間的交往和學生間的交往兩種。

2、1師生間的交往。

師生間的交往包括教師與學生羣體的交往和教師與學生個體的[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交往。從社會學的觀點看,教師是學生個體社會化的承擔者,要使學生的身心朝着與社會要求相一致的方向發展。結合小學數學教學來看,要使上述要求得到順利的發展,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2、1、1教師要有正確的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不僅在智育方面有正確導向,使學生獲得大綱中規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而且要注意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

2、1、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重視處理好師生間關係。首先是教師要樹立良好的人格,如熱情、和藹、誠實、謙遜、守信等,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其次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耐心幫助學生,對學生以朋友相待。特別是對一些後進生、回答錯誤或作業中出現錯誤的學生,要注意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要正確運用評價手段。評價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一次評價不公正往往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會喪失教師的威信。此外還應注意評價的時機要適當,評價的場合要適宜,評價的方式要合適,評價的強度要適中。

2、1、3採用合理的控制方式。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工作是一種社會控制。控制的方式可以有兩種:一種是顯形控制方式,即直接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明言規定不準做什麼,往往採用批評、指責等方法來處理出現的問題。另一種是隱形控制方式,即用間接引導、誘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活動,如提問、組織比賽等來限制和消滅某些不良的習慣或活動,並且多采用鼓勵、表揚等方法。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採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一位教師對一個原來數學基礎較差而學習數學不夠認真的學生,一方面提出要求,另一方面發現有進步就給以表揚,使這個學生逐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達到了中等水平。另一位教師對一個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雖然注意給以輔導,但是往往不耐心,有時甚至加以訓斥,結果使得這個學生上數學課心情緊張,喪失學好數學的信心,以致成績反而下降。

2、2學生間的交往。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的集體活動,不斷地進行着頻繁的資訊交流活動,不僅教師和學生之間在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在交流,其中包括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間的交流和學生個體與學生集體間的交流。傳統的課堂教學不重視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致使課堂的氣氛沉悶,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不能充分發揮。實驗研究表明,加強小組活動,有助於在學生之間增加交往、溝通,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透過小組討論,互相啓發,可以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爲全組共同的認識成果;透過組內幫助,往往可以糾正教師無法一一糾正的錯誤;透過小組活動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參與、尊重他人、合作等社會意識,自我觀察、監督、控制、評價等自我意識,理解、表達、協作等社會能力,以及友誼感、集體榮譽感等社會情感。總之,透過加強學生間的交往,使全班學生爲一個共同目標互相協作,互相幫助,互相影響,才能把班級組成一個有效的學習集體,從而普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社會化水平。

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5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到:“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人的頭腦裝進另一個人的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我透過七八年的教學,深深地體會到了情感所產生的效應。

小學生由於年齡特點所致,他們學習時容易受情緒的干擾,不喜歡的教師上課就不認真學,不善於用理智支配情感,卻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學習時情緒的好壞、平時與教師的關係是否融洽,都會直接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對小學數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引起重視。

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情感效應呢?我覺得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灑向學生都是愛”

特級教師期霞愛學生是出了名的,她說:“對孩子傾注全部身心的愛是事業成功的源泉。”因此,教師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整個心靈獻給兒童”,把教學過程作爲向學生傾注愛的渠道。要以自己的言行爲學生做榜樣,博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古書《學記》中說:“親其師,信其道。”事實正是如此,由學生對教師的深厚感情,遷移到學生對教師所教的數學課上,一定會產生積極效應,反之則不然。

二、建立很好的師生關係

數學教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要透過自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資訊,建立教學相長、平等的師生關係;同時,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探討、提高教學藝術,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變苦學爲樂學。這樣就會進一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欽佩,學生纔會更喜歡你,當然也樂於上數學課。

三、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數學教師要多用腦筋,想辦法創設學數學的氣氛。如:開闢“數學園地”,讓全體學生輪流組稿、承辦;將名人名言介紹給學生,張貼在教室、家裏,多講科學家勤奮成才的故事等,不斷激勵、鞭策學生要不懈地努力。同時,要主動參加學生的一些活動,廣泛地家訪,多找學生談心交朋友,細心瞭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以便有的放矢地採取措施。要密切注意、關心學生之間的關係,因爲,學生是生活在羣體中的,個人可以影響集體,集體也可以帶動個人。要和配班教師一起抓好班風、學風,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良好風氣。 學生在這種優良的氛圍中學習,生活必然感到愉快,心情舒暢,其學習效果一定很好。

四、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上好一節課,自己必須精神飽滿、富於感情、充滿活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情緒共鳴。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負責,盡心盡力地傳授知識,教師自然會成爲他們心目中可敬可愛的人,因而會對教師講的課有興趣。

教學內容本身對學生的學習情感也有一定的影響。內容抽象、空洞、枯燥或過易、過難,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變枯燥爲生動,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並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方法進行設疑、激疑、質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喚起學習興趣。如教學《年月日》時可以用故事匯入:“小芳今年8週歲,她哥哥小強到現在只過了三個生日,猜一猜,小強今年幾歲了?”學生聽到這裏,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祕,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慾……

五、給學生創造成功的體驗

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成功的體驗越多,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興趣越濃,學習效果越好。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對不同的學生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放過每一次讓學生展示才華和獲得成功的機會。特別要關懷愛護差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嚐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對有些學習上有障礙的同學應多幫助、多指導、多關心,細心發現他們的優點,多鼓勵、表揚、肯定、讚許,讓他們充滿自豪、喜悅和繼續求知的信心;對他們不提過高要求,不讓其當衆出醜傷自尊心,讓他們擡起頭來走路。

六、讓學生在操作中激發求知慾望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具體的特點,容易受具體事物的支配。他們喜歡某學科,常因爲對其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活動本身如操作、運算、做作業感興趣。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多利用直觀材料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興趣。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隻土豆(或蘋果)、一把水果刀。課上隨着教師一起操作:一刀看“面”,兩刀看“棱”,三刀看“頂點”……透過動手操作,學生腦子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容易就掌握了有關的概念,同時激發了學習熱情。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情感效應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也需要大家深入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