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2017系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學問君 人氣:1.21W

2017需要系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一項內容,那麼如何深化供給側改革呢?下面本站小編爲您介紹!

2017系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具有系統性思維,微觀、中觀、宏觀相結合。因此,在當前中國經濟執行與發展中,要從我國經濟結構性失衡的系統性出發。從微觀、中觀、宏觀各個方面,開創質量型增長的新時代:

以提高產品質量爲核心,促進微觀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微觀經濟是經濟執行發展的基本單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提高產品質量爲核心,促進微觀的供給側改革。以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檔次和質量。推動技術進步,提高勞動質量是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的根本性措施和重要途徑。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科技成果儘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全面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水平。依據消費升級生產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目前我國進入到了第三次消費升級階段,對產品的質量、品質、品牌要求更高。更加追求消費的時尚化、便利化、環保化、健康化。消費從低端走向中高端,產品質量的提高不再是經久耐用,而是要滿足消費需求發展的趨勢。因此,依據消費升級生產滿足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產品。依據新科技革命的要求,提高企業發展的質量。一方面企業要有質量意識,樹立質量理念,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規範。把質量意識體現在企業最高決策層的崗位工作中,落實在每一位員工的崗位工作中。另一方面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企業可透過改善治理和流程,實施產品和服務多樣化,利用資訊技術,提升研發水平和提高人力資源素質等方式提高生產率,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技術進步步伐。

以產業轉型升級爲核心,促進中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中觀上的產業結構失衡和產業結構的低端鎖定,這種低端鎖定造成了產業結構與需求結構不適應,產品過剩與供給不足同時存在,造成了產品質量的社會屬性不能實現。因此,需要以產業轉型升級爲核心,促進中觀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破產業結構的低端鎖定。低端鎖定成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供給側的改革需要在打破產業結構的低端鎖定上發力,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環節。發展新型產業。目前全球面臨着新一輪產業革命,資訊技術仍是引領經濟社會進步的主要技術力量,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將資訊化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催生出一批新興業態。新能源、綠色和低碳技術的發展勢頭迅猛,關係人類健康和糧食安全的生命科技及生物技術應作爲關注熱點。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依據技術、安全、環保、能耗等標準,加大傳統產業內部整合,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效率。鼓勵推動有研發設計能力的'企業優化產業鏈和價值鏈,引導企業從傳統產業升級模式向全球價值鏈升級模式轉變,鼓勵企業打造供應鏈管理平臺,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爲核心,促進宏觀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始終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要高度重視“脫實向虛”的苗頭,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爲中心。因此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爲核心,促進宏觀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託科技創新,形成經濟發展依賴的技術創新體系。透過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企業發展新產品、新材料,擴大新品種、新花色,加速老產品的更新換代,這樣企業才能不斷適應市場的需要,擴大原有市場,開闢新的市場,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含量,從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以大力推動自主創新爲依託,實現從模仿創新到自主創新的轉型,形成完備的技術創新體系。依託制度創新,爲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提供激勵導向。透過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質量效益型激勵,爲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提供有利的激勵導向。依託戰略創新,爲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形成戰略支援體系。

戰略是方向,戰略是力量的有效整合,推行戰略管理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必然要求。透過引進國外高新技術並進行進一步創新,同時加大對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體系,在此基礎上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帶動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