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201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與行動

學問君 人氣:4.59K

201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具體體現在哪些行動上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201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與行動,歡迎大家閱讀!

201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與行動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佈局2017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指出,“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進階幹部要把落實黨中央經濟決策部署作爲政治責任,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必須執行,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案必須落實”。2017年2月28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強調,“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定下來的事情,要抓好貫徹落實,明確責任、有效督查”。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的經濟體制改革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停留在規劃上和策略上,而必須在掌握基本形勢和執行規律,堅持穩中求進的方法論和總基調下,有效地抓好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幹”。落實與行動成爲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一、“穩中求進”和“質量效益”是落實與行動的兩個基點

落實與行動有三個基本內容:一是策略,即規劃與藍圖,這個理論和政策準備已經基本完成;二是原則,即方向與要求,這個思路和政策研究基礎也已基本齊備;三是基點,即體系與抓手,也就是以基點形成整個改革的收斂與發散、穩定與創新、突破口與風險點的基本着力點和執行機制。“穩中求進”既是2017年工作的總基調,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也即在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的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爲;而“質量效益”則是經濟發展的中心,也是結構改革的基礎與前提,也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提高供給側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提高微觀主體的內生動力和生產效益。這樣,“穩中求進”和“質量效益”從方法論和目標性兩個方面構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與行動的兩個基點。

從“穩中求進”出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綜合考慮總需求的規模和變動,透過適度擴大總需求,爲供給側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要有序推進技術、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創新,使經濟組織和執行機制在平穩有序的情況下,完成升級優化;要集中資源、要素和體制優勢在關鍵的供給節點形成突破,並依靠市場機制形成新的資源要素配置格局和生產組織方式,爲質量和效益提升準備條件;要注重度的管理,將穩作爲主基調和大局,但又直面執行中的風險和結構上的矛盾,全力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有效實現改革目標;要堅持發展的理念、原則和願景,深入分析問題,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作爲發展的根本途徑,不因循守舊,也不好高騖遠,以釘釘子的精神,實現改革與發展的有序協同。

從“質量效益”出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充分認識改革最終目的、主攻方向和判斷標準。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而需求則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爲主體的特徵,因此,供給體系必須着力於提高產品的需求匹配度,生產的需求響應度和市場的需求滿足度,強調產品服務的差異化、生產組織的靈活性和市場配置的智能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在強調供求平衡、市場出清的同時,透過質量第一的要求,爲生產的創新發展提供明確的目標,爲需求的結構升級提供良好的基礎,爲市場的差異化配置提供必要的條件;改革的判斷標準是效率提高和效益提升,也即供給體系的完善、市場環境的改善和要素資源配置的優化都要以增加微觀主體的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潛在增長率作爲判斷的依據和評價的標準。

基於“穩中求進”與“質量效益”的兩個基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盤活存量資源、優化生產組織、降低經濟風險、減少執行成本、彌補市場和體制短板等方面實現改革目標的有效貫徹和改革任務的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成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條主線,而2017年則是五條主線全面深化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一年。

二、“去產能”以化解過剩產能、處置“殭屍企業”作爲行動支點

“去產能”的核心是盤活存量資源,處置“殭屍企業”是“去產能”的“牛鼻子”。2017年不僅要鞏固已有的改革成果,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啃“硬骨頭”。“殭屍企業”的處置核心是實現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的目標,在落實與行動上解決好三個問題,即錢從何處來、人往何處去、企業怎麼辦。

錢從何處來,2017年要做好財稅引導、金融支援和企業挖潛三個方面的工作。財稅引導要在確定企業主體責任的前提下,中央財政和地方各級財政應根據“去產能”改革的目標,安排相應的資金並承擔必要的風險,積極落實中央對“去產能”改革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以獎勵和補助爲手段,有效推進“殭屍企業”的處置,盤活資源、提高效率。金融支援要透過支援銀行等金融機構組建投資型子公司、落實企業併購性貸款、支援產權有序流轉和交易、合理處置“殼資源”等方面增強“殭屍企業”處置的吸引力、能動性和潛在價值空間。企業挖潛要積極落實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去產能”改革的要求,透過對市場準入資格、政府經營許可、知識產權資產、渠道結構優勢、區位優勢資源等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挖掘,增強企業價值屬性和市場吸引力,降低改革成本和處置風險。

人往何處去,則需要做好社會保障體系、再就業培訓體系和創業支援體系的各項工作。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序提高失業保險和和生活救助的保障水平,充分發揮其社會穩定託底作用,確保沒有能力再就業人員基本生活。要大力做好轉崗就業、再就業培訓工作,加大各級政府對再就業培訓的補貼支援力度,以結果爲導向在基礎培訓成本分擔的基礎上,對再就業培訓機構進行獎補;在“去產能”支援資金中安排社會和企業實現職工轉崗就業的專項獎勵,並對容納轉崗就業轉多的企業實施一定程度的所得稅優惠。要不斷完善創業支援體系,扶持創業平臺和園區建設,可重點考慮以“雙創”平臺爲載體,深化現有創新創業優惠政策,支援相關平臺和園區建立主動服務機制和指標化的競爭性扶持機制,使創新創業活動成爲就業的重要形式和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構成。

企業怎麼辦,應重點處理好兼併重組、資產剝離和破產清算的關係,既避免“殭屍企業”對資源要素的低效佔用,又有效降低因生產退出而帶來的職工生活影響。兼併重組是處置“殭屍企業”主線,在政府上應做到“三管齊下”:一是對“殭屍企業”本身要下定決心推進以兼併重組爲主的改革,統一各方思想和認識,確保如期實現目標成果;二是結合“1+N”的國有企業改革,明確國有資產定價方法和處置方式,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實施企業併購;三是對兼併後的企業根據行業情況、轉移就業的員工數量、企業增加值和利潤水平等安排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財政補貼政策、金融支援政策和減免社會保險繳費安排等。資產剝離是指將企業的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進行有效剝離,根據資產情況進行分置性改革。對於具有良好收益、市場需求穩定、技術水平較高的資產和環節,可以透過股權化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市或股轉掛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進行改革;對於其他的經營性資產,則透過員工持股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和支援企業破產清算的方式完成退出;對於企業所擁有的非經營性資產,則可以透過“三供一業”、企業辦社會資產移交等方式完成退出,確保企業資產變動不影響員工的合法私人財產和生活穩定。破產清算是“殭屍企業”處置的一個重要選擇,但應用時需綜合權衡考量,制定科學有效的破產方案,根據社會可承受力有序推進,既釋放社會資源和要素,又保持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各級政府對難以挽救,也無法透過兼併重組的企業要堅決實施破產清算,有效盤活要素和資源,騰出財力和空間支援新興產業的發展和企業的壯大。

此外,“去產能”仍須繼續推動鋼鐵、煤炭產業化解過剩產能。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不受市場短期波動的干擾,保持定力,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同時,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三、“去庫存”以提高生產能力和產出收益作爲落實重點

“去庫存”的核心是優化生產組織,調整市場重心。2017年,“去庫存”改革應以房地產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作爲兩個關注領域。從房地產市場來看,2017年的“去庫存”改革要明確以“住”爲方向,大力推進居住性房地產市場和租賃性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基本原則,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對於居住性房地產市場,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對於租賃性房地產市場,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並給予財稅優惠和金融支援政策。對於投資性房地產市場,則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對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閒置和低效用地。以控制需求來抑制房地產投資、投機活動,以調控供給實現房地產市場的良性發展和市場出清。

從生產資料的供給和企業存貨來看,2017年PPI指數的高企將導致企業非意願存貨投資的增長。這一投資,短期內將帶來經濟增長,但中長期內將增加企業執行負擔,企業的資金佔用增加、存貨成本上升、管理費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削弱企業發展動力,須得到重視和有效化解。因此,我國客觀上需要進一步加快商品期貨市場的建設,拓展交易產品和品種,輔導生產企業積極利用好套期保值等技術消除價格波動風險,控制實際存貨投資的增長。另外,還應大力推進存貨和倉單質押融資發展,從法律上提高存貨單和倉單的效能,使企業在庫存增長的同時,提高資金的流動性,減少資金佔用和流動性風險。

四、“去槓桿”重點是着力降低企業槓桿率並控制總槓桿率水平

“去槓桿”改革的核心是降低經濟風險,要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重點做好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規範政府舉債行爲、科學引導家庭經濟活動等舉措。2017年,“去槓桿”改革任務艱鉅,既要透過改革降低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壓力和經營負擔,又要深化改革化解資產泡沫和宏觀風險,併爲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提供有效的支撐。

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是“去槓桿”改革的重中之重。應從控債、化債和轉債三個方面着手,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槓桿約束,切實降低債務風險。控債的關鍵是適當降低企業債務融資的比重,有效實現企業存量資產盤活,嚴格防範逃廢債務風險發生。要大力支援股權融資的發展,推動企業抓住有利時機進入資本市場,透過公開上市、股轉掛牌、產權交易、區域流轉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以股權的方式有效進入;支援產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投資相關行業和重點企業,以創新機制、推進轉型;支援商業銀行組織專業投資機構或與相關投資基金合作,發展股債結合型金融產品,在增強企業融資能力的同時,有效控制企業槓桿的上升;要推進產融合作,實施資產證券化改革,對企業的存量資產進行有效作價和流轉;要加強金融監管,強化主體責任,嚴格防範企業逃廢債務現象的發生。化債的重點是降低企業的債務負擔,優化企業的債務結構,有序實施債轉股改革。要透過資產處置、債務置換、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等有效方式降低企業的債務負擔和資金佔用;透過與企業生產經營、兼併重組和市場退出等戰略相關的安排,將企業債務進行結構性優化,增強企業債務處置的便利性和主動性;透過市場化的債轉股改革,在控制風險、保持平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企業債權轉股權的安排,支援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地方國有資產投資和運營公司等參與債轉股改革。轉債的重點是推進企業兼併重組,改善債務風險狀況,透過專業化的政府性基金實現債務風險、成本和期限的轉化。要全力落實好《關於支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對困難企業進行債務重組,妥善處置企業集團的擔保問題;要組建專業化的政府性基金,透過必要的擔保、貼息、過橋引導、分級債務管理等方式,提高企業債務的評級水平,降低企業債務的利息負擔,實現債務結構的良好轉化。

政府債務管理的關鍵是明確主體、限額管理、成本調節和風險控制,也即確保政府債務的正當性、安全性、透明度和可持續性。2017年,政府債務管理的核心是要做好規範政府舉債行爲,併爲支援企業債務化解、提供市場交易機制等更深一步改革創造條件和做出探索。主要包括:認真落實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加強對地方落實債務管理制度情況的監督;控制地方其他相關債務過快增長勢頭,嚴格依法釐清政府債務和融資平臺公司等企業債務邊界;健全統計監測體系,將融資平臺公司債務、中長期政府支出責任納入統計監測範圍,實施部門聯合監管;加大查處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爲和問責力度;深入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加強地方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此外,還應根據債務成本調節和風險控制要求,加大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工作力度;並建立政府債券做市制度和質押機制,促進政府債券的流轉和並完善市場交易機制。

引導家庭經濟活動既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不斷拓展和擴張的`需求層級和空間,又爲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提供支援。家庭經濟活動主要由消費和儲蓄(投資)兩部分構成,其中消費是需求的基礎構成,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的;而家庭儲蓄(投資)則是市場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也是非債務性資本的主要提供主體,家庭儲蓄(投資)對市場經濟活動更爲直接的介入將有效降低企業槓桿水平,並控制總槓桿率的水平。引導家庭經濟活動的關鍵在於落實三個方面的政策:第一,加大對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質量提升的支援力度,以引導消費、優化渠道、匹配需求和支援供給爲重點,推出新的消費提升計劃,並採用政府性基金的執行模式進行投資、補貼、獎勵和保障;第二,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以家庭投資、衆籌、私募股權、股債結合等方式推進“雙創”模式的快速發展和壯大,並形成一大批低槓桿、高成長的新動能支撐力量;第三,推進金融體制改革,促進直接融資的發展,增強金融產品的覆蓋面和替代性,減少金融環節,引入競爭機制,控制融資成本和風險轉嫁空間。當然,在支援金融創新的同時,還須防控金融風險,加快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強化統籌協調能力,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

五、“降成本”的落實重點是降低實體經濟的執行成本

“降成本”的着力點是降低實體經濟的執行成本,提高實際收益水平,拓展市場空間,支撐企業轉型發展和創新發展。2017年“降成本”改革既要全面突破,真正實現實體經濟執行成本的降低,又要成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創新驅動和風險控制形成聯動,打造具有典型意義的“降成本”與“促發展”相協同的中國範本。

減稅、降費是降低實體經濟執行成本的重要舉措。2017年的工作重點是要繼續落實並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研究實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等稅收優惠政策;再取消、調整和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

降低融資成本和增強金融便利是提振實體經濟活力的重要手段。2017年要繼續加大對“雙創”、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康養老、小微企業、就業、少數民族等領域的金融支援力度;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支援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間的有效競爭,降低金融收費和融資成本;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積極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激發市場活動的關鍵措施。2017年,我國應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對準入型審批、事中事後型審批和資格資質的強制認證的取消和放權要切實落實到位;大幅度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嚴厲打擊“紅頂中介”和“設租尋租”行爲;根據改革要求,完成“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制度,並向屬地範圍的企業和居民公開。

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技術水平,支援節約成本和節約能源的同步實現。2017年要進一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完善直購電交易機制,推進電力交易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支援電力現貨合約等新型交易產品的落地,支援價格體制改革,鼓勵競爭;要進一步理順新能源電力和輸配電政策,優化補貼結構,轉變補貼方式,可考慮以用戶側的新能源電力消費作爲補貼對象;推進油氣體制改革,在保持現行油氣補貼的同時,支援油氣生產和運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援用戶端(門站)的市場準入和競爭。

降低物流成本,實現資訊化改造,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實現企業潛在市場範圍的有效擴張。2017年要大力清理物流管理費用,進一步取消和調整交通運輸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簡化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年審手續,優化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考覈制度;要暢通各種交通方式間的銜接,實現多式聯運,探索建立新型的配送服務體系;要整合資訊技術資源,構建多層次物流服務平臺,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加快資訊化改造,開展智慧物流示範,啓動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有效引導勞動要素成本增速的相對回落。2017年以收入規模、社保成本和勞動生產率爲重點,實現勞動要素成本增速的相對回落。要根據經濟執行情況,優化政策控制指標,考慮到加速折舊因素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構成的影響,將勞動報酬增速與國內生產淨值(NDP)增速進行對標,形成對勞動報酬增長的指標引導;要堅持精算平衡和優化結構的原則,在綜合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和體系持續執行的前提下,對社會保障體系的企業繳費標準進行階段性下調,以降低企業的用工負擔;要透過提高勞動者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工序協同爲重點,深入推進營改增改革、投資抵稅安排和科技金融手段,提升勞動生產率水平。此外,還應推進勞動要素市場改革,破除不必要的資格資質限制,逐步消除戶籍對就業的影響,打破就業市場的地域限制,有序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

六、“補短板”改革的重心是彌補市場和體制短板

2017年,要從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羣衆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着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環節,把功夫用到幫助貧困羣衆解決實際問題上,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硬短板指的是生產能力和技術手段的不足。要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相關要求,紮實推進技術創新和基礎產業,並推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啓動實施。軟短板是指發展環境和產權保護的不足。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援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發展短板是指產業體系和生產效率的不足。要以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爲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要更加重視優化產業組織,提高大企業素質,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制度短板是指制度供給不足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足。要全面貫徹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對於適宜由市場化配置的公共資源,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切實遵循價值規律,建立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機制,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對於不完全適宜由市場化配置的公共資源,要引入競爭規則,充分體現政府配置資源的引導作用,實現政府與市場作用有效結合;對於需要透過行政方式配置的公共資源,要遵循規律,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實現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應着力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加強引進外資工作,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與落實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充分調動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合力;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努力提高經濟執行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有效進展。2017年,我們將透過落實與行動形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成果,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