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

學問君 人氣:1.2W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宏觀經濟學存在典型的長期和短期的區分,在短期注重需求面,長期注重供給面。在現階段,世界各國相繼出現短期經濟衰退和長期經濟乏力並存的局面,傳統的長期和短期兩分法失效,這就給宏觀政策的制定造成很大的困難。爲解決當前宏觀經濟困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無論是明確提出還是暗中實施,供給側改革成爲世界各國的普遍選擇。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意味着凱恩斯主義及西方高福利制度對長期經濟增長的阻礙作用得到政策制定者的重視,長期經濟增長而不是短期經濟波動重新成爲宏觀經濟政策關注的核心。

翻開國內關於供給側改革的專家論述,對於什麼是供給側改革、改革的要點是什麼等等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問題並沒有解釋的很清楚,相反,各種矛盾的觀點非常多。作爲主流媒體的《人民日報》甚至發表評論,說中國的供給側管理和西方的供給側管理是不同的。儘管我堅信,所有的宏觀經濟政策能否有效實施和該國所面臨的約束條件相關,但對於供給側管理,在意涵和政策上應該有相似之處。儘管現階段面臨的經濟形勢和美國里根總統和英國撒切爾夫人所面臨的經濟形勢明顯不同,阻礙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也存在差異,這意味着在具體政策實施的重點上現階段和美國里根總統時期可能存在較大的差別,但這並不影響供給側管理的核心內涵,即激發經濟體的供給面活力,爲長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掃清障礙。其實要了解供給側改革,只需要從生產函數的角度去思考。

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核心,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僵化的高校教育和科研管理體制,成果轉化的低效率等已經成爲技術創新和技術轉化的阻礙因素,也是供給側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對於此,中國政府出臺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儘管其成效如何有待評價,但至少是把對了脈。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技術與西方領先國家之間的差距已經日益縮小,從政策導向上看,基礎研究,而不是應用研究是鼓勵的重點,如果不能及時從追隨者和模仿者向領導者轉變,技術進步終將是一句空話,日本就是前車之鑑。

企業家是引導和推動經濟增長的靈魂人物,作爲供給側改革,激發企業家活力是其中的必要一環。對於企業家,存在衆多誤解,以爲所有的企業家過的都是奢侈的生活,應該對其徵收高額的稅收以減少貧富差距。其實在市場競爭中,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背後是無數個失敗的創業者的血淚甚至是白骨,如果將創業和經營失敗的“企業家”也納入計算,企業家的回報真心不高,其所拿到的僅僅是其從事其他行業能拿到的報酬加上一點點風險報酬而已。過高的累進式的個人所得稅會降低企業家的回報率,降低創業願望,從而對企業家精神造成致命的傷害。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程度,對其創業行爲降低稅收,對企業減負,發展風投市場等是鼓勵企業家冒出了的重要方法。值得強調的是,企業家只能自己冒出了,畢竟企業家從事的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情,需要獨特的市場眼光,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成爲企業家,在任何社會企業家都是少數羣體。對創業行爲,尤其是某特定類型的羣體,如大學生的創業行爲進行財政補貼,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創業過度,在浪費財政資金的同時,將父母的'血汗錢和養老錢變成創業失敗的犧牲品,還浪費了學習的寶貴時間。對於資本市場比政府更有能力去識別誰是真正能成功的企業家這一點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爲過。

資本是一種重要的投入品,但現在的中國從總量上將並不是一個資本缺乏的國家。中國有全世界最高的儲蓄率,像鉅額的外匯儲備實際上也是中國借給其他國家的儲蓄。爲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會出現資本的飢渴症呢?關鍵在於資本配置的無效率。無論是政府投資還是商業銀行貸款,高度集中於非利潤導向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在大量無效率的使用資金的同時,不斷將無效率投資的損失交由社會去負擔,大量的資本被無效率的國有企業糟蹋使用,使得民營經濟,尤其是從事實業的民營經濟,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來擴大、甚至維持生產。供給側改革應該改革資金的無效率使用方式,讓民營資本在與國有資本競爭資金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程度能相對減少,儘管大家都知道民營經濟得到完全公平的對待是奢求。

勞動與資本一樣是一種重要的投入品。因受到過長計劃生育時間的影響,中國的勞動力已經從過剩變爲短缺,供給側管理首先應該放開計劃生育,以提高長期人口供給。此外,相對於歐美,中國沒有形成勞工組織的卡特爾,在用工制度上相對靈活,這是中國產業競爭的優勢。儘管中國勞動力市場上彈性不錯,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不存在阻礙勞動力市場有效執行的因素。如據最近的新聞報告中國有9個省提高了最低工資;勞動合同法儘管沒有嚴格實施,但其已經成爲套在中國經濟上的一個緊箍咒等等。儘管勞動力市場彈性不一定能使供給側改革成功實施,但成功的供給側改革必然存在一個具有高度彈性的勞動力市場。

土地市場相對比較複雜,這裏不做論述。相對於生產層面,物流層面改革相對容易,這裏也不做說明。

總結而言,供給側改革其實與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政策是高度重合,其政策的目標是改革不利於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只是像里根之前的美國,稅率過高造成創新回報過低,企業家精神不足,因此其減稅作爲供給側改革的重點。相對而言,現階段的中國問題面臨的問題比較複雜,供給側改革可能是全方面的,如此而已,沒有什麼神祕之處。

TAGS:供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