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

學問君 人氣:2.94W

[論文摘要]針對目前高等的發展現狀,從思想素質、教育理念、修養和敬業精神、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知識能力結構、實踐素質、創新素質及發展性素質、教學、身心素質等方面探討了新時期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綜合素質,文章重點論述了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創新性教育理念。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

[論文關鍵詞] 教師素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規劃描繪了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科學確定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改革思路和重大舉措,爲確保《綱要》目標如期實現,必須進一步強化教育改革發展的保障措施,提高教師素質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有好的教師,纔有好的教育。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資源,而是教師素質。重新思考、審視高校教師素質,決不是老生常談。本文基於目前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多元化的視角對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綜合素質進行探討,以期爲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高校師資隊伍提供一些理論。

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   目前,一些高校教師不再以教書育人爲正業,而以上課題、爭基金、出成果爲要務,導致研究成果“泡沫化”、學術貪腐現象日趨猖獗。爲此,強化高校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就變得尤爲重要。政治思想素質是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的統稱,主要是指高校教師應當具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組織紀律、政治鑑別力、政治敏銳性等政治思想品質。政治思想素質決定着教師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約着教師的道德規範,影響着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熱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對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及專業技術素質以及身心素質具有重要影響。政治思想素質在教師素質體系中應居主導地位,是衡量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政治思想素質好的教師,能以高度的政治熱情,積極負責地從事平凡而艱苦的教育工作,憑藉自己較高的思想覺悟、政治敏感,及時察覺學生中某些不良的思想表現或傾向,進而及時指正。反之,就可能置育人重任於不顧,雖有較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素質,卻待價而沽、急功近利、不能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工作。所以,高校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思想政治修養,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增強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明確和強化自己的使命,自覺擔負起應負的責任、使命。

二、創新性教育理念

1。育人爲本德爲先,以人爲本促發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實現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爲此,高校教師必須首先堅持“育人爲本德爲先、以人爲本促發展”的基本理念,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關注學生的發展空間。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職業的示範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範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高校教師要以德爲魂、修德爲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認真踐行“和諧德育”“生態德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學生實際和需求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努力把學生髮展成爲一個健康完整的主體,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生活、學會創新。

2。創新教學目標觀。創新教學,是教師藉助課程、教材引導學生按照明確的綜合性目的(或多元化目標),循序漸進地掌握一定的知識、方法、技能、態度等的一種教育活動過程。高校教師必須改變單一的教學目標,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方面的整合,構建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創新教學目標體系。教師的工作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應增強服務意識,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死”的知識和技能,而是以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爲載體,依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正確看待科學的“結果”與“過程”。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以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元的評價體系,爲學生的成才成長創造更好的育人,不斷地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質量。

3。開放的大課程觀。課程觀決定課程體制,構建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課程體制,必須樹立開放的大課程觀,拋棄學科本位主義、重視課程的創新價值,由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部分組成。課程的價值在於爲學生構建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和諧發展的基礎,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另外,課堂教學是課程執行的基本單元,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程式,而是要鼓勵師生在互動中超越預定目標、迸發即興創造的火花。課堂教學應該具有生成性,高校教師應善於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執行體系,讓科學世界(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迴歸,令學生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併成爲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

4。正確的教師觀。教師不是“教書匠”,教師應轉變職能定位,實現由“教”到“導”的角色轉換。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具有獨立的人格價值,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互動的人際關係。透過教學交往,重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創新教學的特徵之一。教學交往意味着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對話,意味着學生主動參與,意味着二者的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着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同時,引導學生能動地走向知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