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高職院校的教師素質

學問君 人氣:1.83W

論高職院校的教師素質

摘 要: 教師是一個職業,有其職業素質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與其它類別教育的教師素質要求不同,必須具備“職業能力”素質,即“雙師型”。高職“名師”也有其職業要求的內在規定性,高職院校要有名師工程建設。

關鍵詞: 教師素質 高職教師素質 高職名師工程

Abstract: Teacher is a profession with requir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Be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education categories, th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possess “professional ability” i.e. “a teacher with two professional titles”. The “famous teache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its regulation on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should have “famous teacher” building projects.

Key words: teachers’ quality; teachers’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mous teacher” projec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在我國秦朝以前,以吏爲師;漢代以後,以儒爲師。唐朝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學辭典中,教師定義爲“向受教育者傳授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專業人員<1>”。作爲培養人才的人才——教師的素質,隨着社會進步、發展的需要,“傳道、授業、解惑”的觀念和水平,已不能滿足需要。

一、教師一般素質

作爲教師,其一般素質核心要素包括專業知識素質、專業能力素質、職業道德素質三大類,簡稱爲“知識”、“能力”和“師德”。

專業知識,就是指某一專業領域,人類目前所認識到的規律和實踐歷程的集合。作爲大學教師,對專業基礎學科,要做到能分辨這門科學上最複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於科學思想前沿的問題<2>。專業能力,即教學的專業能力。它是指教師教的藝術修養。這種“藝術修養”是教師職業專有技能,是前人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個人創造的方法、程序、規範、技巧的集合。職業道德,就是指教師職業,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特有的、必須具備的道德標準和行爲規範。

教師素質,作爲一個能力系統來看,它包括十大能力:即認知能力、教學反思能力、設計創意能力、執行能力、教學觀察能力、話語能力、互動能力、羣體控制能力、表現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國外稱之爲Multiple Intelligence sand Skills(MIS),其實,指的是綜合素質。

素質,就是人的知識、能力和品德透過實踐內化爲人的一種穩定性的品格<3>。

教師素質,是一個綜合體,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爲“冰山模型”。即除了“水上”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道德等顯性素質外,還應具備一些“水下”的隱性素質。它包括:積極的態度、情感;較強的思維、判斷、表現力;一定的文化素養、政治素質和身體素質等等。“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教師綜合素質各個項目的權重,按以下比例分配:學識20%、態度10%、計劃性20%、組織能力15%、表達能力15%、方法20%。”(邵永平,2000.2)。還有一項研究發現:“觀察者和評論人員用來區別教師能力強弱的52種特徵中,有38種(幾乎75%)在本質上是情感性的,只有14種與教師的知識和某些教學技能有關。”(朱小蔓,2001.3)。加拿大學者比喻說:認知和情感好比樂曲的低音和高音,教師是駕馭樂曲基調並使之和諧的人。他們認爲,教師不管有多少專業知識都不能代替他對學生的同情心,同時,不管教師與學生有多麼真誠的友誼,也不能代替他的專業能力。其實,心理學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所強調的也是情感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4>。

上述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教師能力的綜合性。目前,學術界對教師到底應具備哪些素質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歸結起來大致包括:思想品德素質、業務素質(專業知識水平;教學方法、技巧;教學診斷、反思、改進、評價能力;教學資源的開發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能力)、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理論素質、科研素質、合作精神等。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作爲職業教育的另類高等教育,對它的教師素質一般要求相對更高,要求同時具備“職業能力”(Competence)。即“思想品德、文化修養、業務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五類。因爲職業教育是大衆化教育,就業教育,爲社會培養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職業技能是職業教育的核心,是高職教育區別於普通高等教育的標誌,沒有職業能力的教師只是授給學生知識,不能授予學生勞動技能和職業文化。

二、“雙師型”教師素質

高職教師的職業能力,分兩個部分,一是教師職業能力,二是社會職業(即所教專業的社會職業、崗位)的職業能力。它是指個體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5>。

職業能力的概念,是能力本位職業教育(CBE)的核心概念。CBE是以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思想爲基礎的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模式,產生於美國,隨即傳到加拿大,80年代後傳播到歐洲,各國根據其構建國家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90年代初才傳人我國。CBE提出的職業能力是完成一定職業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並指明知識可以藉助於語言、文字、圖像等媒介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而職業能力只能透過與一定職業崗位相關的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它不能像知識那樣可以依靠傳遞甚至是灌輸的方式掌握。態度也是如此,它是個體對職業活動的認知狀態、情感狀態和行爲傾向,它直接影響着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因此,職業能力是職業實踐過程的產物,既不是灌輸得來的,也不是考試考來的。

社會職業能力,包括勞動技能和職業文化兩大部分,勞動技能是指:實際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能力、觀察判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獲取資訊能力、公關能力、市場應運能力等九項能力。職業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它與部門文化、企業文化、宗教文化、藝術文化、民間文化等亞文化組成社會文化。職業文化是某一職業特有的專業術語、習慣、規則、傳統等的總和。職業文化也不是靠灌輸得來的,必須在實際情境中體悟。

在高職院校裏,具有兩種“職業能力”素質的教師,稱爲“雙師型”素質教師。職業教育的職業導向、能力本位、情境教學,決定其把“職業能力”作爲教師素質的必備要素之一。

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是既有大學教師職業能力,又有較強社會職業能力的教師。更具體地表述就是:大學本科以上畢業,具有大學教師資格和對應專業(指從事的社會職業實踐和教學專業相對應)的雙職業能力的人。高職院校要把所有教師培養成“雙師型”教師,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能一邊培養,一邊在企業和單位,選調這種具有“雙職業能力”的人充當高職教師,而這種“複合型、雙素質”人才十分難得,高職院校的社會吸引力與財力,都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共2頁: 1

論文出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