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素質教育與教師素養

學問君 人氣:5.32K
談素質教育與教師素養
摘要:加強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關鍵是要有一支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要求,勢必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師德及爲人師表,教師知識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師的個人能力結構等幾方面的要求做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素質教育 教師 素養
  
  一、對師德及爲人師表的要求
  
  提高教師素養重在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應該說目前的教師隊伍業務素質普遍較高,但業務素質並不能替代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是靈魂,文化素質是基礎。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重中之重是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教師素質重在師德建設。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到教育的質量,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才能爲素質教育的實踐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援。一個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敬業愛崗,爲人師表,言傳身教,並具有淵博的學識,掌握學科前沿、發展動態,還應勇於創新。沒有高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不能培養出高素質和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的。
  
  二、教師要進行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模式的改革
  破除滿堂灌的陳舊的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教學,並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確保基礎理論“必要與夠用”的前提下,不斷調整和更新課程教學內容,增加內容的實效性與操作實踐性比例。由於我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是採用應試教育的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大多數學生只會死讀書,讀死書,會應試,但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較差。美國大學生的培養方式、課程設定值得我們借鑑。他們注重加強學術氣氛,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作爲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教師,不僅要具備現代教學理念,還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開放式、研究式的教學新模式,即教師透過教學研究,進行研究性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研究性的學習,將教師的研究性教學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激活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參與知識構建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達到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三、對教師知識更新的要求
  
  教師要樹立再教育的觀念。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量迅猛增長,知識資訊空前豐富,知識更新、轉化非常之快,知識更新週期大大縮短。每個人都應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對教師來說知識更新有更迫切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努力進行知識更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創新的能力。同時,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綜合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資訊素養,具備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知識的綜合化是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科學設定綜合課程已成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只有課程設定內容綜合化,才能夠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作用。
  
  四、對教師個人能力結構的要求
  
  教師能力結構中包括教師的言語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教育機智等內容。
  (一)言語表達能力
  言語,是教師用以向學生傳授知識或施加影響的最經常、最重要的形式。言語表達能力是教師的教育才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教師都應該自覺地注重自己的言語能力的訓練,以使自己的言語達到下面幾點要求。
  第一,準確通俗。主要表現在遣詞造句上。
  第二,邏輯性強。主要表現在教師在運用判斷去推理和論證時,必須符合邏輯規律的要求。師在課堂上的言語應以口頭言語爲主,口頭言語,書面言語(板書)和書面言語“口頭化”交替使用。言語手段和非言語手段同時使用,即要藉助表情、姿態、手勢等非言語手段來加強自己言語的表現力。教師在講課時,要一面講授,一面仔細地聽着自己的講授,同時密切注意學生的反應,並根據自我的監聽和聽衆的反應,隨時對自己的言語和非言語手段進行必要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