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小學生的資訊素質及其培養

學問君 人氣:1.88W
中小學生的資訊素質及其培養 〔摘要〕21世紀是資訊時代。資訊素質是資訊時代中小學生的必備素質,資訊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透過對資訊及資訊素質含義的分析,探討了中小學生資訊素質的結構和內容,並提出了培養中小學生資訊素質的原則和措施。
〔關鍵詞〕資訊;資訊素質;中小學生

隨着以計算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爲代表的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正逐步改變着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21世紀的人類社會已步入資訊時代,軟件巨人微軟的市值超過盧森堡、荷蘭等國GDP的總和。整個人類社會的資訊量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科學知識的爆炸式增長,使人類近30年來的科學知識佔有史以來積累的科學知識總量的百分之九十。資訊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學生不僅可以向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學習,還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絡會議等交互方式向全球範圍內的專家、學者學習;學習材料不僅有主要以文字元號表現的課本,還有以文字、圖像、圖畫、聲音、動畫等多種符號表現的電子教材;不僅可以按照線性的順序閱讀教學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以非線性的順序進行超媒體教材的閱讀。中小學生面對的資訊量猛增,資訊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變,如何在浩如煙海、漫無邊際的資訊中獲取所需的有用資訊,如何對有用資訊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資訊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對學生至關重要。因此,認真研究、思考學生的資訊素質,並採取有效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質是資訊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資訊素質的含義
資訊論的創始人申農把資訊看作是一個抽象的量,認爲"資訊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對事物認識不清楚,不知道。資訊就是消除人們認識上的不確定性。"因此,資訊可以看作是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說:"資訊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反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可以說,資訊是控制系統相互交換相互作用的內容。筆者認爲,資訊是一切物質的普遍屬性,是表現客觀事物變化和特徵的現象及規律的內容,它是透過一定的物質載體形式反映出來的。
"素質"一詞,最早源於心理學,是指人的解剖生理特徵,即感覺器官的神經方面的特徵。現在則引申爲,人在從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在後天的教育和培養下所形成的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自身基礎和內在條件。資訊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一個新成員,最早是由美國資訊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於1974年提出來的。他把資訊素質定義爲"利用大量的資訊工具及其主要資訊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後來又將其解釋爲"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資訊的技術和技能"。1983年,美國資訊學家霍頓認爲教育部門應開設資訊素質課程,以提高人們對電子郵政、數據分析以及圖書館網絡的使用能力。1987年,資訊學專家將資訊素質概括爲一種瞭解提供資訊的系統並能鑑別資訊的價值、選擇獲取資訊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資訊的基本技能,如數據庫、電子表格軟件、文字處理等技能。筆者認爲,所?quot;資訊素質"就是指個體對資訊活動的態度以及對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等利用能力,它是一種對目前任務需要什麼資訊、在何處獲取資訊和如何獲取資訊的意識和能力。而所謂學生的資訊素質就是學生在利用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爲代表的資訊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動參與資訊活動、自覺應用資訊技術的意識、態度以及具備的獲取、識別、加工、處理、傳遞、創造資訊的能力和利用資訊去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總之,資訊素質是一個含義廣泛的綜合性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資訊工具和資訊資源的能力,還包括獲取識別資訊、加工處理資訊、傳遞創造資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並將它們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和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的資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