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問題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7W

摘要:感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大學生作爲當代社會的優秀羣體,應當繼承這種優良傳統。那麼對於大學生學習感恩教育來說,一方面可以將感恩這一優良傳統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幫助大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動着整個社會更好的發展與進步。本文就針對當下大學生正在缺失的這一美德進行研究和探討,並且提出了一些建議與意見,從而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的學習感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問題研究論文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感恩;美德

近些年來,大學生的感恩意識越來越薄弱,主要是因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以及學校教育機制存在缺陷。雖然近些年很多高校將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納入了教學計劃當中,但是並沒有將感恩教育也納入其中來。因此造成了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缺失,所以本文就對感恩教育進行分析,並且提出了系統的建議與較爲針對性的解決方法,爲高校提高感恩教育提供借鑑與指導。

一、對於感恩教育的概述

感恩,《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感恩是對親人朋友的一種回饋心理,是一個人應當擁有的品質和情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方法手段,使受教育的人瞭解有關感恩的重要性,知道感恩,學會感恩,以至於施予恩惠的人文主義教育。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不僅可以加強大學的思想認知能力,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因此加強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感恩教育活動,是各個高校在新時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以及健康心理的基本路徑。在現實社會中,凡是爲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都擁有感恩這項優良的傳統美德:他們爲人着想,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爲重,他們是推動我國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與源泉。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後備軍,但是他們基本出生於改革開放後期,出生在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大多受到父母的溺愛,從小對“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中華傳統美德缺少基本的認識,常常會出現以自我爲中心,而不在乎周圍人的看法。所以,爲了提高我國國民總體的綜合素質,保證我國社會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高校就應該加強對當代學生們的感恩教育工作。

二、高校進行感恩教育的意義

感恩是一種學習的結果,需要後天不斷的學習才能夠具備。在我國的道德教育體系中,很少涉及有關感恩的內容,所以導致大學生有關感恩的意識一直處於下降和缺失的狀態。高等教育的目標就是以培養“全面性人才”爲基礎,然而成爲“人才”首先需要成爲“人”,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全面性人才”,纔是大學教育的重點。

(一)感恩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一個人如果能夠主動承擔責任,並且能夠爲了完成自己的義務而奮不顧身,那他一定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和會感恩的人。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他們身上揹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繁榮,而更重要揹負着的是整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繁榮昌盛。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僅僅是爲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更是爲了培養自身的一種自立意識與自尊意識,以及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做一個自尊、自強有責任感的公民。

(二)感恩教育能夠實現高校教育的德育目標

感恩教育對於實現高校教育的德育目標有着重要的意義,因爲它有利於高校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生。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不僅僅要擁有漂亮的成績,而且還需要擁有高尚的道德素養和思想情感,而感恩就是道德素養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當代高校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都將德育作爲終極的目標,因爲育德這一目標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學習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獻身精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並且也能夠改善我國教育輕人文重理論的現狀,將大學生培養成真正意義上的“人”與“材”。

(三)感恩教育能夠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力

道德素養影響着人們進行實踐活動的完成度,並且道德素養的高低也影響大學生以後走入社會後的社會適應力。感恩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感恩使人們的工作更加順利,感恩使人們的交往變得更加親密。“凡建立功業,以立品爲始基。從來有學問而能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一切成功的基礎,都是從學會感恩開始。因爲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一個講誠信懂是非的人,然而他在處理人事關係以及工作的時候,一定會受到人們的幫助與信任,會成爲受到整個社會尊重並且很受歡迎的人,因此,感恩對於我們未來的發展和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四)感恩教育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

在2004年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黨的檔案要求全社會調動最充分最廣泛的條件,不斷優化並且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從而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指以和諧發展爲宗旨的社會,其中包含公平法制、愛國敬業、民主團結、保護自然等等。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具備和諧思想內涵的人,而一個具備和諧思想內涵的人,一定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而且懂得感恩的人,也容易成爲一個具備和諧思想內涵的人。大學生們作爲和諧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必須要擁有符合社會發展的和諧思想和觀念,即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這樣,才能將當代社會建設成爲新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高校在進行感恩教育時出現的問題

(一)感恩教育缺乏目的性

很多高校的感恩教育過於注重其表面工作,僅僅重視學生對於感恩知識的瞭解以及結果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體驗和感悟,並且只重視文化的傳播功能而忽視了文化的教化能力。許多高校只將課堂作爲教育的“生產流水線”,嚴重的違背了教育的初衷。甚至有的'高校則認爲只要搞一場“有意義的活動”,類似有關感恩的演講會活動或者歌詠比賽等等,就能夠讓學生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這些都難以達到感恩教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目標影響着整個高校的教學活動以及人才培養的結果,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都是按照教育目標進行規劃和進行的,但是有些高校的教育目標與感恩教育的培養目標之間存在着差異,導致教師在進行感恩教育活動的時候缺乏目的性。

(二)感恩教育的內容過於空乏

有一些高校在進行感恩教育時的內容過於理想主義,缺乏科學性、具體性和針對性。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目錄中幾乎沒有設定專門的有關感恩方面的教育理論和課程,偶爾涉及到的感恩教育方面的內容往往一筆帶過,並且缺乏現實性和指導性,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距甚遠,與實際情況脫軌。高校感恩教育課程缺乏科學性具體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高校感恩教育的專項教材(以及相對應的配套書籍)(2)在現有教材中缺乏有關感恩教育的一些具體內容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法和實施措施(3)教師制定的關於感恩教育的教學目標缺乏條理性(4)高校未開設專門有關大學生感恩教育的課程。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過於死板陳舊

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的時間較短,高校的感恩教育工作仍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僅僅停留在初步探索的時期,教育方式依舊遵循傳統的單向傳授方法,德育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大多都是將自己所掌握的相關資料以口述以及書面的形式傳授給學生,缺少了感恩的情感體驗,教師在進行感恩教育時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作用,缺少了針對性,因而效果不顯著。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如果只重視教師對於知識的灌輸和講解,卻不重視學生參與討論和雙向反饋交流的話,此種教學方法不利於學生了解與學習感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不利於感恩教育活動未來的發展前景。現如今,如果高校還是實施這種缺乏進步性的教育模式,必然使得感恩教育工作舉步難行。

(四)感恩教育體制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所施行的教育體制不完善,特別是領導者對感恩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因而導致了感恩教育活動無法順利的進行和開展下去。首先,沒有合理的協作機制,也阻礙了感恩教育的順利進行。其次高校教師在教育方法上也缺乏創新,而是通用古板的說教法,然而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是樂於接受以“感恩”爲題材的電視影視作品,喜歡接受有圖片音頻的PPT教學,更容易透過故事情節激發他們內心的感恩情感,達到更好的效果。最後,高校對感恩教育方面所提供的經費也是很有限的,這一點導致教師很難將許多新穎的教學方式引用到課堂中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感恩教育活動的傳播與發展。

四、加強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對策探索

(一)增強感恩教育的目的性

學校在進行感恩教育工作之前,要結合學校的教育目標確立培養目標。學校方面,學校要深刻的意識到加強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教育目標進行教學規劃,並且積極開展與各個高校進行感恩教育工作之間的交流,不斷完善自我。教師方面,學校要安排專門的教師從事感恩教育的工作,按時對教育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考覈,保證教學目標與感恩教育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只能這樣才能增強感恩教育的目的性。

(二)豐富感恩教育的內容

豐富感恩教育內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建設多元化的教育體系。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在感恩教育中也可借鑑此觀點。感恩教育離不開學校、社會以及家庭,爲了更好地實施感恩教育,可以將三者聯繫起來,進行三位一體的聯合式教育法。在學校時進行課堂教育,在社會與家庭中進行感恩教育的實踐。充分做到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感恩教育。除此之外,教師在選擇感恩教育專項教材的時候,教材的內容不能過於空乏,要與教學目標相結合,選擇符合大學生感恩教育實質的教材。只有這樣才能還使教育活動變得更加具有科學性、具體性與針對性。

(三)改變感恩教育的方法

感恩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而是要融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教師在傳授感恩教育知識的時候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透過舉手發言以及小組討論的形式更好的融入到感恩教育的學習當中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透過社區服務、志願者以及社團活動等多方面的途徑,積極帶領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並且要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引導學生們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感悟感恩,學會感恩,最終學會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四)完善感恩教育體制

首先,增強學校對感恩教育的重視度,建立完善的協作機制,爲感恩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增加對多媒體的使用,將感恩教育的內容透過視頻、圖片、音樂等形式展示出來,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好的體會感恩的重要性。並且,學校應該增加對感恩教育活動經費的投入,從而爲課外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經濟方面的支援。最後,國家應該加強對高校感恩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完善我國的感恩教育體制,將感恩教育工作作爲高校發展的首要目標,與高校一起共同監督與督促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開展。綜上所述,要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就要將感恩的思想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活動當中。對於大學生個人而言,感恩教育能讓學生們從學習生活中感悟與體驗感恩帶來的感動,激發大學生內在的情感,從而提高大學生學習感恩教育的效果;對社會而言,感恩教育能夠將感恩的道德品質融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有利於社會形成優良的風氣;對國家而言,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懂得感恩是整個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們真正的體會到感恩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將感恩這項傳統美德融入到整個社會當中。

【參考文獻】

[1]郝大勇.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7.

[2]楊波.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實效性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9.

[3]齊芹芹.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機制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09.

[4]王素萍.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南京資訊工程大學,2013.

[5]劉娜.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