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莊子人生哲學融入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5W

摘要:莊子人生哲學博大精深,蘊含着豐富的生命智慧。從概念解讀、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中傳統文化的缺失、莊子人生哲學融入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來構思全文,淺抒己見。

莊子人生哲學融入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人生哲學;生命教育;傳統文化

一、概念解讀

人生哲學,是關於人生問題的哲學學說,主要探討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等,其表現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對人們的生活起指引作用。

生命教育,就是關於人的生活、生命與人生問題的教育。

二、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中傳統文化的缺失

1.生命教育意識上對傳統文化認識的弱化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澱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精神體現。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在他的著作《歷史研究》中曾這樣寫道:“在近6000年的人類歷史上,出現過26個文明形態,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國的文化體系是長期延續發展而從未中斷過的。”可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歷時性和共時性價值。然而,近年來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面對多元文化的不斷衝擊,加之教育體制的“泛功利化”,傳統文化正在不斷被消解,表現在生命教育理念上,即是對傳統文化的漠視。

(1)多元文化的衝擊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增大了人們適應社會的難度。我們在走出去的同時,也在不斷引進來。面對良莠不齊的外來文化,處於價值觀形成期的當代大學生,很容易被錯誤的價值觀所誤導,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外國媒體和輿論大肆渲染的文化相對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至上,正不斷消解着我國一貫主張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腐蝕着青年一代。傳統文化被弱化,生命意識在淡化。

(2)教育體制的“泛功利化”

工業革命在爲人類創造了極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人類看到了科技理性的無窮威力。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我國一度非常重視重工業的發展,對科技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爲一個標杆指引着中國前進,引領着這一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爲了與國際化接軌,理工科優於文科,甚至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一度與語文相媲美。尤其在進入大學後,隨着學科的專業化和系統化,部分學生爲了日後更好地就業,專攻專業技術知識,而對國學的研究則幾乎處於擱置狀態。對科技理性的過分推崇導致人文教育的缺失,人們的精神日益空虛,整個社會和人的發展都被“單向度化”。

2.大學生生命教育內容中傳統文化的缺失

生命教育始於20世紀60年代傑·唐納·華特士在美國加州創辦的第一所生命教育學校——阿南達智慧生活學校。旨在關注青少年反吸毒、預防艾滋病、自殺等暴力行爲。目前西方關於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相當成熟,而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當前我國高校生命教育課程體系的設定尚不健全,生命教育課通常以思想政治教育課和心理輔導課的形式開展,生命教育內容過分注重說理教育和表達政治教化功能,而忽視了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陶冶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莊子人生哲學融入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着豐富的生命教育思想,其中以儒、道、釋三家思想最爲突出。莊子,作爲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研究莊子的人生哲學思想具有重大的意義。

1.進一步豐富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

生命教育在我國起步晚,發展晚。最初對生命教育理論基礎的研究主要着眼於西方哲學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生命教育思想。近年來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開始着眼於對來自中國本土文化的中國傳統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研究莊子人生哲學中的生命智慧,有利於進一步豐富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增強我國生命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有利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莊子》全書十萬餘言,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部分,蘊含着較爲系統完整的生命觀。將莊子人生哲學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不僅有利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四個認同(即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四、莊子人生哲學融入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本文擬從莊子人生哲學的生命觀、處世觀和人生觀三個角度來談莊子人生哲學中的偉大生命智慧。

1.莊子的人生觀:重生、順生

《莊子·知北遊》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深知人生短暫,教導人們要珍惜生命,體現了莊子重生的思想。

《莊子·大宗師》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意思就是說生命的出生和死亡都是由命決定的,就像白天與黑夜的往復變化一樣,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體現了莊子順生的思想。人生路上難免荊棘叢生,磕磕絆絆,莊子淡然對待生死的態度,對於當代大學生勇於直面生死與挫折具有重大的啓發意義。生老病死乃自然常態,挫折亦不可避免,唯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跨過人生的每一個坎,迎來春天。

2.莊子的處世觀:遊世

名利觀:莊子深諳生命之短暫,所以他以清靜無爲的遊世態度,勸導人們“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莊子·秋水篇》)。意即人不要爲了人工而毀滅自然,不要爲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爲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衆所周知,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當今社會,人們很容易爲名利所擾而喪失本真,對於即將走進社會的大學生亦如此,莊子人生哲學所倡導的名利觀對當今大學生養成正確的義利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人生在世,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初心是什麼,切忌執着於現實的功利,爲名利所累。如若一味地爭名奪利,必會違背自然的道德,走向事物的反面。

智慧觀:在對待知識方面,莊子強調要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認爲人只有自己儲存了足夠的知識和經驗,才能去指導幫助別人。這一思想在《莊子·逍遙遊》中也有體現: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就是說如果水積的不深不厚,那麼它就沒有力量負載大船。當今社會,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在校大學生表現出一種焦慮、急躁的狀態,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殊不知“梅花香自苦寒來”,縱使外部環境如何惡劣,只有內心保持一顆虛豁空達的本心,不斷充實提高自身才是硬道理。

人際觀:近年來高校頻發的大學生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因爲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而採取了極端的方式去對待生命。當今大學生處在一個複雜的人際交往圈,他們不僅要處理好與家長老師、同學之間的關係,還要學會處理好社會人際關係。《莊子·山木》篇有一句經典名言廣爲傳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莊子·大宗師》也提倡交友要達到相交出於無心,相助出於無爲的莫逆之交。原文這樣講:“相與於無相與,相爲於無相爲”。當代大學生在遇到人際交往困擾時,一定要產生積極的心理干預,尋求同學、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切莫走極端,讓青春之花就此枯萎。

3.莊子的養身觀:體悟生命之道

《莊子·刻意》載:“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爲,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認爲恬淡、寂寞、虛無、無爲是天地的本質和道德修養的極高境界。《莊子·逍遙遊》中“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則是告誡人要知足。而螳臂當車的典故則是勸誡人們想問題、辦事情前一定要正確審視自己的能力,只有在知我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自我特長。當代大學生在追求自我全面發展的同時,一定要先正確審視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正確的定位,這樣才能在突出自我特長的同時獲得其他方面的良好發展。

莊子人生哲學中所倡導的重生、順生,體悟生命之道以及遊世的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養成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

五、結語

莊子人生哲學博大精深,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生命智慧,並與當今生命科學與死亡學等學科的發展相契合,必將成爲中國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理論資源和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鄭曉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內容和原則[J].中國德育,2007.

[2]劉敬妍.試論生命教育觀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3]阿諾德·湯因比.歷史研究[M].劉北成,譯.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