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當代中國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問題及對策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8W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問題對策

當代中國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問題及對策的論文

論文摘要: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在計劃生育政策認真貫徹實施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在慢慢的削減,更多的卻是注重表面形式,爲此,本文對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的現狀可以歸結爲一句話:總體趨勢是上升增強的,但同樣存在着感恩意識淡薄的現象。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鑑於經濟與文化之間的互聯關係,社會文明也在不斷的進步,作爲社會文明象徵的道德水平也在不斷的增強,如今中國提倡和諧社會,社會的感恩意識總的趨勢是不斷提高的。大學生作爲特殊的羣體,有着肩負國家責任的使命,在家庭學校社會的支援下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這要感恩於我們的社會,感恩於我們的父母,這是一種責任。

但是,在看到令人喜悅的一面的同時,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現象依然在延續着,比如對家長的苛刻對待、對師長的辱罵現象、對社會弱勢羣體的漠視等,都是感恩意識淡薄的具體表現,爲此,加強大學生感恩意識使之成爲道德意識優秀的青年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問題及成因

1.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問題

(1)對家長的苛刻要求。隨着計劃生育的貫徹實施,現在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的居多,在家是皇帝公主的大學生們對家長要求苛刻現象及其普遍,在家與家長吵架已是家常便飯,在家不幫父母做家務或者給家裏添麻煩的情況也很是正常,大手大腳的消費給家庭帶來了經濟負擔的也不少……在家長的庇護下的大學生是否有去感恩自己父母的的意識呢?我想並沒有多少大學生真的對家長說聲:“爸媽,您們辛苦了”!

(2)對學校師長的教誨說三道四,缺乏感恩。大學是知識的殿堂,對自己的導師的教育需要一種求知的渴望,對導師要有一種尊重的態度,但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也存在着這些現象:上課時玩手機吃東西講話甚至更嚴重的是玩牌,講座時隨便離開,給老師貼上標籤給定所謂的外號來表達老師在同學們中的形象,閒聊時說老師的不是等等。這些都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教師節送老師的花有的成爲了傳統,又有多少大學生真的對自己的導師說聲:“老師,您辛苦了”呢?

(3)對社會弱勢羣體漠不關心,漠視生命。社會給大學生們充足的資源,社會給大學生們許多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對於社會上的弱勢羣體比如孤寡老人、街頭乞丐、殘疾人士又有多少人真正去關心的呢?那些去敬老院幫助老人的活動又有不少,我們從吸取的一大堆總結試問自己真的學到了不少了嗎?可爲什麼還是有娛樂弱勢羣體的現象呢?就拿“犀利哥”事件來說,犀利哥成爲網絡紅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們大學生網絡炒作,拿他做娛樂,作爲高素質代表的大學生應該去思考怎樣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讓“犀利哥”這樣的人越來越少,而不是學“犀利哥”穿着“潮流”,畢竟像1024的英雄事蹟又有多少呢?大學生對社會弱勢羣體的不關心就是一種對社會感恩意識淡薄的表現之一。

2.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成因

(1)自身價值觀原因。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道德觀念多樣化,再加上80後90後的大學生的自我獨特的個性特點,使得一部分大學生們經常糾結於持什麼樣的價值觀的問題,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是價值觀成熟的期間,對自己的價值觀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爲此會出現道德方面的一系列的問題,以自我爲中心,不知道知恩圖報,個人利益至高,缺少感恩的態度待人待事。

(2)家庭教育問題。正如上面提到的,大多數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家裏是以學生爲中心,家長的一切期望只是學生的學習,除了學習,在家裏可以擁有權力沒有義務,這是從小積累起來的,從現在的陪讀現象中可以看出家庭的中心教育的思想對今後學生在處理人跟事方面的`不足,即家庭教育忽視了道德與感恩教育,使得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畸形。

(3)社會環境原因。當代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生活逐漸複雜化,物質方面的需求佔主要的地位,人口流動頻繁,人際關係開始陌生,作爲宣傳的媒介媒體關於感恩的報道雖然很多,但多數流於形式,社會整體上對感恩的宣傳關注並不高,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讓大學生“出淤泥而不染”擁有崇高的感恩精神是不切實際的。

三、大學生感恩意識培養對策

1.自身道德素質的增強

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價值觀的建立,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在家感謝家長的一番心血,在校感謝師長的諄諄教導,在社會感謝社會給予我們無限的可能,要懂得感恩要學會感恩,積極的參加學校的互幫互助的活動,以一種尊重的姿態對待社會弱勢羣體,要相信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感謝別人就是提高自己。

2.家庭教育

需要讓家長明白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優秀並不僅僅是一些數字來說明的,學生的道德教育的培養也是重要的。需要讓家長在關愛學生的同時給大學生以一種感恩的態度去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需要家長自己做好榜樣,以身作則,讓學生們知道他人需要感恩,社會需要感恩。

3.學校關於感恩道德意識理論的培養

學校除了繼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育外,可以開設相關的感恩的課程,比如:心理學應該是每位大學生必修的科目,它會教會我們怎麼與人相處怎樣處事?社會學也是重要課程之一,它教會我們怎樣看待社會,積極的主動的解決社會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進程。另外,學校加強道德教育的測試水平,積極開展相關感恩的活動,不能僅注重表面形式,要讓每位同學參與其中,讓每位同學打心底的受到感觸纔算是一次道德教育的成功。

4.社會提倡奉獻精神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百善孝爲先”的古訓提醒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學會感恩,社會需要運用一些媒介比如廣播電視報紙等進一步的宣傳感恩故事宣傳感恩精神,加大關注力度,進一步的引導大學生感恩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的人格體現,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趙豔紅,範雯婧,鄭治.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原因及對策[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2]王娟.大學生感恩意識培養研究的現實意義[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03).

[3]王宏,甘啓穎.大學生感恩心理現狀的調查研究[j].文山師範高等學校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