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問題及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5W

[摘 要]在知識經濟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學業的艱辛和快節奏的生活給渴望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年輕大學生們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也給他們帶來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擾和壓力,心理健康問題也日漸突出。本文主要從學校、社會、家庭等因素來“透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以期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促進大學生健康地成長。

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問題及策略論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 社會環境 家庭環境 心理素質教育

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學業的艱辛和快節奏生活對每一個人,尤其對渴望獲得知識和能力以獲得未來發展先機的年輕大學生們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與此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擾和壓力,心理健康問題也日漸突出。本文主要從與大學生聯繫最密切的幾個外在環境因素來分析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以期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一)家庭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家庭教育缺乏連續性。子女考上大學以後,相當部分家長將精力轉移到經濟支援上,忽視了子女的心理成長。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學階段的教育既是以往各階段教育的延續,同時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爲家長配合學校和社會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能力培養。這就要求家長也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其心理調節和保健工作。

2.缺乏恰當的教育方法和教養方式。爲了升學,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進行智力教育而忽視了情感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一部分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採用簡單粗暴的傳統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心理。可見,學校和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影響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家庭關係不穩定。由於市場經濟的強烈衝擊,家庭不和或者父母離異的比例逐年增加。這些家庭矛盾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情緒,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方向。

(二)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社會環境呈現多元化趨勢。隨着經濟的發展,微觀層面呈現日趨多元化的趨勢。但是,大學生正處在中西文化交匯、多種價值觀衝突的年代。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和多種價值取向的選擇,他們時常感到茫然和困惑。再者,社會環境的多元化淡化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愛國主義熱情,表現出以自我爲中心、以自我利益爲半徑的生活規劃。對於物質利益的過度追求、對精神層面的淡漠、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已經使部分大學生變得狹隘而自私。

2.社會環境的競爭性。隨着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深化,在自謀職業和多種渠道就業的新形勢下,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部分學生感到難以適應。學校的就業對策和措施不到位,再加上社會和就業市場本來就存在的各種不正之風,引發出許多與就業相關的心理和社會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着高校的教學秩序以及大學生的正常學習。

3.現代科技的發展影響和改變着大學生的生活、娛樂和交往方式。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對求知慾極強、辨別力弱、缺乏辯證思維能力的大學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並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礙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聊天、打牌、戶外運動等活動已經不多見,許多學生迷戀於網絡遊戲,玩罷遊戲就睡覺,同學之間也很少溝通和交流。有的學生還因此荒廢了學業,成爲“迷途的羔羊”。

(三)學校的教育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高校擴招所帶來的負面問題。最近幾年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最快的幾年。大學生的人數由十幾年前的每年幾十萬人增長到現在的四百多萬。但是,擴招也給教育和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爲硬件資源,如教學大樓、實驗設備、學生公寓等,只要有資金,一兩年就可以建好。但軟件資源,如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則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積澱。在教師數量和質量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如何能到位?當學生的身心健康出現問題時,怎麼能得到及時解決呢?

2.校園裏的貧困問題和貧富差距問題。貧困和貧富差距問題已經是校園裏不可迴避的問題。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同在一個班,有人用錢大手大腳,追求“卓越時尚”的現代貴族生活,而另一些同學卻交不上學費,生活拮据,常常省吃儉用,還要四處勤工儉學。雖然相對貧困比絕對貧困更容易忍耐,但更容易讓人產生複雜的心理壓力。金錢問題成爲貧困大學生生活的主要矛盾之一,畢業之後的貧困在一段時間內依然存在,而生活中的光明是否會降臨?何時纔會來?正是這些消極悲觀的心態,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他們的心理健康。

3.學習、生活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從中學進入大學校園,學習和生活環境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陌生的面孔、輕鬆的課程、自由的氛圍都使大學生在生活、思維及行爲方式上要做出調整和改變。但是,部分學生由於自身與環境變化的脫節,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矛盾和衝突,出現了 “大一現象”:

①理想與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

②缺乏自我再認識的能力。

③失去再次提升的動力。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主要原因在於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的不明確,缺乏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疲於應付考試,難以主動適應新環境。

此外,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學習氛圍、課程設定、教師素質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4.心理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大學校園是大學生進行思想、知識、價值觀交流的重要場所。然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缺少真誠的心理溝通,學生與老師之間也缺少心靈溝通。這樣的心理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極爲不利的。當學生髮生心理障礙時,不得不把矛盾、困惑、憤怒等情緒壓抑在心裏,一旦爆發,就會使一個人的行爲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

(四)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對策

1.積極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環境。大一新生入學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幫助他們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態,爲整個大學階段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個體差異,在對羣體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基礎上定期舉辦針對性較強的專題講座,充分利用校刊、牆報、廣播等傳播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同時,還要透過講座、討論等方式,提高教師、輔導員等相關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爲學生成長營造一個文明和諧的心理環境。

2.建立完善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心理諮詢作爲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學生適應能力,促進人格健康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卓有成效。但心理諮詢工作往往有些滯後,學生出現了心理衝突和心理障礙之後纔來着手解決處理。鑑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特點及規律,高校心理諮詢應把工作重心往前移,以預防爲主,同時注重對大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研究,解決學生在各個成長階段所產生的衝突,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決,內在潛能獲得有效發揮,個性品質實現和諧發展。隨着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的迅速發展,心理諮詢、網絡諮詢、心理講座、職業生涯輔導等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網絡覆蓋了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推進着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發展。

3.心理素質教育對象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發展爲目標的心理素質教育立足於大學生的健全發展,其目的是爲了提高所有大學生的認知、個性的發展。隨着大學的心理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推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必將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心理輔導和幫助,實現整體心理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一起共同努力,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改善大學生的生存環境,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和預防措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質,增強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才能使他們順利地完成學業,成長爲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才。

參考文獻:

[1]艾君.大學健康教育應包括心理健康教育[N].新京報,2004-9-23(10).

[2]腰秀平,張大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走向[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5):9-11.

[3]喻勁猛.“自我”意識成心理健康障礙[N].中國青年報,2004-9-28(8).

[4]黃愛明.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外在因素淺析[J].重慶社會工作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