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W

摘要: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研究論文

目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成爲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在該學科的重視程度、職 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課程教育的“本土化”程度、教學方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急需透過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宣傳和師資隊伍建設、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測評體系、建立多樣化的教育模式等途徑來進一步完善,以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

自教育部頒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以來,爲了幫助大學生理性規劃人生,不斷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各高校積極探索“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總體滿意度超過了80%,約90%的學生能夠在規劃書中對自我進行客觀分析和認識,僅有15.7%的學生表示收穫不明顯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確立更加理性的職業定位.增強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自信心,進一步明確自我目標,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各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基礎各異,教學效果有很大差別,因此深入研究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將對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用性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是在教師配備和進修學習上,很多高校沒有專職的師資隊伍,多由本系輔導員或年輕教師兼任,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與科學的操作技巧,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業務培訓。據邱慧青老師調查,59.19%的學生認爲當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有理論和經驗的指導教師” -;二是課程設定不合理,部分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僅安排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開課時間短,學生只能從理論上完成簡單認識,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思考、去學習;三是措施落實與監督管理不到位,雖然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很多高校並沒有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專業課、公共基礎課進行同步管理,對教師在該課程的授課方面疏於監督,對上課的效果很少過問。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薄弱。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高校就開始將職業生涯教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系統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從美國職業規劃課程的整體結構來看,其內容詳實,結構嚴密,由淺入深,南表及裏,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有效地避免了大學生到畢業時纔開始考慮就業的“臨時抱佛腳”現象,能夠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大學時代的職業規劃週期,實現從學習生活到工作生涯的過渡,打下終生受益的職業發展基礎。 J豐目比較而言,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意識淡薄,社會關注度低,起步相對較晚。就目前來說,我國的中學階段還是以應試教育爲主,學習和教學以升學爲中心,以提高考試課程的學習成績爲目標,沒有開展相關的職業規劃教育,學生疲於考試競爭,在填報志願時很少或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傾向,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比較缺乏。進人大學後,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到位.認爲學和不學一個樣,即使在課堂上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也只是把這一課程作爲拿學分的手段,不能用學到的知識去規劃和指導自身未來的發展。

(三)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專業針對性不強。

在美國,其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方式豐富多彩,包括案例分析(ease analysis)、團體訓練(wor—shops)、網上支援(web—supporting)和閱讀指導(reading guidance)。豐富的教學方式克服了傳統講授法的枯燥和抽象,營造出濃厚的集體氛圍,有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也極大的提高 教學效果。 怛目前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式多爲大班集中授誤,對學生的'教育也僅僅侷限於教師“滿堂灌”式的單項教學方式,缺少聯繫實際和個性化指導,案例分析不充分,學生參與性不強。據瞭解,圾少高校爲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安排教師、場地、課時、服務網絡,大學的現有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滿足學生差異性的實踐需求,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轉化與過渡。宋慧敏老師對此做過一個調查,在回答“教師授課時所針對的專業”這一問題時,有37.9%的同學認爲所針對的專業是“大學所有專業”,32.2%的認爲是“大學主要專業”,只有14.6%的認爲是“本學校專業”和14.2%的認爲是“本學校部分專、 。HI(四)課程教育“本土化”程度不夠。職業測評作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首要環節,關係到整個課程實施的效果與成敗,而目前我國高校所使用的測評體系大多源於國外,有的甚至照搬照抄,缺乏與我國社會和大學生個性特點相匹配的測評體系,在實際測評中,導致很多測評結果脫離我國的實際,從而影響學生與授課教師對該課程的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材以及授課方式很少考慮到“本土”學生的實際特性以及專業特色,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着物是人非、不倫不類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授課的質量。

二、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宣傳,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理念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透過各種媒體和多種途徑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學生、家長和高校等相關羣體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逐步形成社會高度關注、學生及早着手和科學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建議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建立和健全公共的、開放的職業測評機構,隨時滿足人民的測評需要;在中學階段開設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養成其及早樹立人生理想,合理規劃,科學奮鬥的習慣。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時,輔導員或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未來決定於自己手中,提高其科學合理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的主動性。同時,把整個大學期間作爲一個開放性、實踐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指導,使學生在校期間全面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教育,透過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在實踐中不斷鍛鍊自己,提高自己,最終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

(二)加大支援力度,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加大對該課程的投入力度,在硬件上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諮詢輔導室、資訊查詢室、面試模擬室等,滿足該項課程順利開展的基本需要;在軟件上,透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同時,積極做好教師隊伍的管理,定期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理論和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確保一線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時更新、文化素質穩步提升、工作方法不斷改進,使其能夠結合時代特徵、地方性差異、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與指導,實現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多樣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生涯與職業意識的培養、就業能力的提高、求職過程的指導是所有大學生的共性,而在自我認知、職業定位、生涯規劃方面學生的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應堅持普遍指導和個性化輔導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共l生安排相同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內容,在形式上可以採用集中講授、專題報告等形式對其進行生涯與職業意識的培養、就業能力的提高等教育;根據專業、個性等個體差異,對學生的職業定位、自我探索、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等方面進行分散的小型輔導、一對一個性化諮詢,使共性與個性協凋發展,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另外,還可以結合學校辦學特點,邀請校外經驗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校友等,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心理測驗、創業教育等方面的指導。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了解名校鋁師、名企名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難點問題的剖析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實況,進行全方位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四)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測評體系國家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我國職業教育測評體系建設的支援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成立科研攻關小組,推進我國職業測評體系儘快實現新突破。相關學者要在借鑑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及當代:趕學生的特點,透過實踐論證,不斷創建和完善基礎性的職業測評體系, 不同高校要根據學校的定位和學生的特徵,對基礎性測評體系進行實用性改良,積極推進測評體系的特徵化、個性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種類、性格、區域的人羣,有針對性的採用相應的測評體系,以提高測評結果的準確性,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