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當代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缺失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7W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事實往往成爲我們進行審美教育的立足點,但我們怎樣利用這個人人皆有的“愛美之心”來實施審美教育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當代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缺失論文,歡迎來參考!

當代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缺失論文

摘要:審美教育作爲大學生教育重要構成部分,研究當前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和精神風貌,獲悉現在對大學生開展的審美教育還有很多令人不滿的地方,故此本文主要概述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當代大學生審美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具體的問題解決對策,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養。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當代大學生;審美教育;缺失;對策

當今社會資訊交流速度快,多樣化的價值觀以及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影響越來越明顯。大學生在這紛繁多樣的資訊影響下,觀念也有極大的不同,對於美學的認識也各不相同。因此高校要加強學生的審美觀教育,提高學生對於美的認識。本文針對高校審美教育的缺失和對策進行分析。

1審美能力缺失的現狀

審美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對美的認識和創造能力。雖然現代大學教育中對於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相當的重視,並且多年以來一直在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對於大學生審美能力的要求和培養卻相對較少。良好的審美觀和審美意識是體現大學生素質的關鍵要素,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最近一段時間社會各界都開始關注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理念,很多人提出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素養與他們的文化層次出現背道而馳的局面。大學生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應該給人以積極向上朝氣蓬勃之感,但現在部分大學生總體精神風貌上很難給人留有意氣風發的感覺,反之讓人感覺現代大學生缺乏健康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意識,其實這也能客觀反映出大學生的審美教育依舊處於薄弱環節[1]。現在我國的很多高校爲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開始加設對應的審美教育課程內容,但由於部分大學授課方式還沿用傳統的教學評價、考試的方式,讓學生的精力全面集中的背誦書本知識上。加之,這一階段學生的就業壓力巨大,導致很多學生只能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在專業課程學習上,使得很多大學生受到社會大環境影響,更看重眼前的小利益,追求的`是世俗的功力,最終放棄對人生目標和人文精神的追求,使自身的審美意識受到抑制。

2審美能力缺失的原因

2.1審美教育落後

我國高校的絕大部分專業都沒有開設美學教育相關課程,這種現象對於大學生的美學教育和審美觀的養成是非常不利的。高校的美學教育課程只有藝術類和哲學類的相關專業有所涉及,其他專業的學生要想接觸到審美教育的相關課程,只有透過參加選修課。而選修課無論是課時長短還是可選報的人數都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另外,涉及到美學教育的選修課也大多侷限於藝術美的知識,譬如中外影視欣賞和中外名曲欣賞等等。公共基礎課中的德育課程也包含了一些美學相關的內容,但也僅僅侷限於社會美的範疇,與藝術美類似,都是隻談美的本身,而對於審美能力的培養效果不大[2]。這種審美教育的缺失,使當代大學生對於美學只停留在了表面,而沒有形成自身的審美能力。

2.2自身修養不足

審美教育的缺失是導致大學生審美能力不強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他重要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譬如大學生自身修養的不足。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是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不僅在思想上,也包括在能力和素質上。而這些都需要透過學校的教育進行積極引導。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其能接觸到的事物與認知,都源於校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對專業課程的指導,還應該重視學生自身素質和心理的引導工作。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到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對自身文化素養和生活閱歷都得到提高,讓學生能夠分辨社會中的美與醜[3]。使學生的自身修養能夠達到一定高度,真正透過自身修養來形成自己的審美觀。

3從馬克思主義角度探尋個體審美差異的缺失

個體生命是存在差異性的。其實有關唯一性的問題探究,同一個人在問題不能熟知的情況下,將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先把問題看成是一個不證自明的問題,認爲出現問題以後,不需要人人都明白,所以不能將問題看成是問題,最終取消這個問題;第二,意識到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的意識不是在審美層面上提出的,導致這個問題始終處於半遮蔽的狀況,這個問題多爲我們經常看到的問題如出生、年齡、興趣等,他們雖然能指出個體生命存在的差異性,但是這種差異性相較於審美教育還有着相差甚遠的影響[4]。第三,審美活動中存在的審美感知和審美心理,這些都是可以被異性取代的生命個體,最爲典型的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其實也可以被看成知識性審美,不能被看成是讓生命得以綻放的審美。提及這麼多,最後歸結到一個問題即何謂生命個體差異?我們在這裏提及到的生命個體差異,主要是指生命是個體所獨有的,自己能夠創造,自己能夠規定的內在力的差異。由於這種自身的作用、方式有着不確定性,且蘊含在每個人獨有的血肉軀體中,不但能表現爲向上或者向下的衝擊力,也能表現爲向上或者向下的凝聚力。現階段的大學審美教育更加重視工具性價值內容,使學生的知識存儲,技能掌握和道德修養方面都有質的飛躍。這對於學生今後進入到社會謀求生存和發展將有直接影響,特別是學生在具體勞動服務性質社會生存的前提下,這種能力就顯得極爲重要。但這種教育模式也讓學生更加理性,在工具理性、實用理性的背景下支配學生,能讓學生具有異化。其實這種異化與馬克思批判資本的產生的工人階級“勞動異化”有着很多相似之處。處於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受教育的目的是爲了獲得自由和發展,但是在整個教育中由於工具化和實用化的教育理念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目的是能在人才市場上獲得好的價格,學生進入社會以後好的收入就成爲支配學生的主要動力,這將致使學生最終機械學習,成爲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喪失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也缺乏學習的動力。所以,就要承認黑格爾提到的審美具有解放性,這種解放性不爲別的,是生命的個體存在價值,他與生命的差異性和唯一性有着本質差別,主要是個體在學習過程中能打破常規和陋習,做到敢於挑戰。

4加強審美教育的對策

4.1傳統德育教育融入大學生美育教育系統

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特別是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已經形成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些文化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佔有重要地位,更是爲今後的教學提供很多審美教育範例。所以大學生教育工作開設期間,要把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看成審美教學活動組成要素。其實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更重視人的修養,也重視有關人的主體道德意識探尋。所以在修身美德探尋期間,這種修養主要強調自主和自律,即在自我超越中透過德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建立道德自我修養。《禮記大學》中曾明確記載:從天子到庶人,皆宜修身爲本。解釋爲現代文是無論是天子還是百姓,都要心有所向,修身是其立足的根本。所謂修身就是要做自我完善,成爲道德上的聖人,這才能爲治國打下基礎[5]。其實中國的倫理思想觀上,已經形成一套富有特色的修養方法,比如我們經常提及的內省、養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是吾日三省。使用這種修爲能培養中華民族自覺開展道德意識,造就了很多情操美好的高尚之人。人的審美素質與人的道德素質和意識有着直接聯繫。基於此我們能獲悉審美意識的開展要重視人的文化修養和知識能力的存儲。人具有高尚情操以後,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狀況和健康審美情趣。也只有人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以後,美好的道德的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美,創造出美,才能在完善中做到自我超越。德育工作開設期間應該聘請國學的專家和學者開展講座,講座的內容可以涉及到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如其中的美德、英雄事蹟、傳統藝術等諸多的領域,都能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人生境界和藝術修爲得以深化。

4.2創建校園文化

陶冶學生情操爲學生營造有利的校園文化,能推進審美教育理念。其實從美學角度考慮問題,環境中的美學與人對美的潛在理解有着密切聯繫,這種潛在理解的精神再造,能深化文化的價值,挖掘文化的具體內涵。大學生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審美文化度爲整個校園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建設提供豐富的審美空間。校園文化應該被看成是隱形的課程內容,在校園文化這個無形的“模具”中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象。所以,大學生應該爲學生創設積極的文化氛圍,並運用高品味的校園人文環境陶冶學生的審美意識。其實大學活動中體現出的校園風貌、校訓等都爲師生創設更多的審美意味,能夠引導學生追求這份理想和信念,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健康理念有着積極影響。以美的規律爲前提設計和建造建築物,包括校園內的標誌性建築和雕塑,宣傳櫥窗等,這些其實都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隱形課程內容,能持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良好的道德藝術能爲學生評價自己的品德和規範提供好的衡量標準,讓學生具有約束自己行爲的能力。除此之外,也要將校園的精神文化內容加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透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開設,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完善現有知識內容和結構的同時,也可以施展學生的才華,提升學生能力,爲學生的審美情趣開設創設必要條件[6]。

5結語

高校在教學活動開設期間若能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文化和學科教育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在實施全方位審美理念的前提下,切實的滿足學生審美素養的全方位培養。大學生只有具有良好審美素質的前提下,才能成爲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遇.芻議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市場,2016,(47):118-119.

[2]張天寶,範效東.當代高職大學生感恩意識教育缺失現狀、原因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5,(23):21-23.

[3]李亞芳.當代大學生誠信品德的缺失及教育對策探究[J].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15,(2):139-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