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生物學教學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8W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學習方式逐漸受到重視,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一個由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合作學習的地位顯得更爲突出。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的展開中,不僅具有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作用,而且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以及責任感,有利於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筆者將從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合作學習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應用意義等方面對合作學習視野下的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探究。

初中生物學教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生物學教學;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被廣爲運用,並逐漸發展成爲如今中小學尤其是中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學習方法之一,且在國務院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被提出,要求學校的教育改革透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習來完成[1]。在如此背景下,我國的初中生物教學也逐漸吸收並將其應用到教學上來,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以及在教學質量的檢測上,均獲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對於學習間競爭激烈的學生而言,並不知曉合作學習是何物,也不知曉爲什麼要合作學習、以及怎樣進行!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不佳,且容易形成孤僻等心理,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將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一、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的生物學教學以引導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爲主,爲今後開展的生物學教學奠定更好的基礎,但是由於生物學這門自然科學的內容較爲複雜和細小,對於剛接觸到生物的初中學生而言,邏輯之間的構架不是很明確,且學生極易在學習中對細小的知識點遺忘,甚至是失去興趣。合作學習講究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透過實踐操作來促進對理論性知識的認知,例如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的小實驗、小觀察,均可以透過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討來完成,從而促進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鞏固,同時還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生物學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將實際生活與之相結合,灌輸、設定開放式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質量。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展開的意義

1、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生物學學科在自然學科的比重中佔據着較大的地位,所以其內容較爲廣泛,甚至會涉及到更多細小的知識點,例如一個細胞的演變,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其知識內容的豐富化發展的需要,一味的透過教科書對知識進行講解,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處於被動地位,從而降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很難做到對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合作學習透過學生之間的互助、討論等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參與,學生對透過自身動手得出的結論以及問題的發現,經調查分析,均具有更爲深刻的印象,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生物學基本研究方法》爲例,熟記顯微鏡的構造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其主要的學習目標,若教師只是讓學生透過教科書上的圖形來進行記憶,很難讓學生在想象空間裏對其形成認知,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將學生進行分組,透過學生對細胞之間的探討、觀察、互助記憶、互相指導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等,方能更好的使學生掌握課文的要求,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完成。

2、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責任感

傳統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應試成果,而長期的應試影響下,學生之間除了激烈的競爭外似乎就沒有什麼關係了,極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上失去合作的精神、意識,以及能力,長期以往,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如今的新課改推進下,應摒棄應試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學上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2]。合作學習在教學開展中,予以每一位學生相應的學習探究責任,促使學生在責任感的推崇下更好的完成學習探究的目的,遵循“木桶原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達到學習共贏的效果,同時透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和睦友好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合作精神。以《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爲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後由小組之間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先選取大家都感興趣的生物,然後由小組中一至兩位同學跟隨教師的步驟進行切片、塗片、裝片,再由其餘的學生將顯微鏡進行調製以及準備記錄觀察的結果,最後經過小組之間的討論,選取一位爲代表進行小組講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透過合作、互助的方式,最終實現學習知識“共贏”的效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3、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當下,競爭意識雖然必不可少,但是合作精神也不可或缺,競爭意識可以促進緊張氛圍的形成,是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合作精神可以從更全面、多角度進行提升,從而促進自身綜合性的提升,更有利於向前發展。在教育事業上同樣如此,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必然存在,且從未間斷,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上形成積極的主動性,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只有一味競爭,將會導致學生的人格出現缺失,導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於一個自私、缺乏合作、互助的位置,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合作學習透過學生之間,從各個角度對學習予以補充,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並不斷補充之間、不斷完善自己,透過交往、互助、傾聽的方式對學生的健全人格不斷完善。以《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爲例,教師在講解生物圈構造以及每一個圈的重要性、合作性的同時,可以將其與學生之間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學生之間的學習圈、學習過程的形成圈中入手,可以在直觀化講解課程的同時予以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進,透過具體的分析“大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其他生物組成部分的關係,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從側面督促學生。

三、結語

合作學習的效益不僅在經濟市場上不斷得到認可,而且在教育事業上同樣廣爲實施,尤其是在類似於生物這樣的學科,課程內容較爲廣泛且細小,更是需要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習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習質量的理想化,同時促進學生責任感、互助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後的教育事業上更應該成爲研究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沈敏芳.基於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研究[J].求知導刊,2014(09):137-137.

[2]黃容.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探討[J].未來英才,2015(03):75-75.

[3]李幫英.基於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探析[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4(10):28-28.

[4]呼延成哲.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