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5W

摘要:道德教育迴歸生活是從根本解決學生道德教育流於說教或形式的新理念和新舉措。目前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主體價值缺失、養成教育欠缺及情感體驗缺乏等問題,分析諸多困境有社會環境、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等主要因素影響,從加強道德榜樣引導、重視學生道德養成、參與道德實踐活動等方面以實現道德教育生活化。

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分析論文

關鍵詞:道德教育;生活化;大學生;道德品質;道德養成

一、引言

大學生道德教育是以大學生這個特殊羣體爲對象,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道德影響的活動,其主要任務是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激發大學生的道德情感、磨練大學生的道德意志,培養大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顯著特徵就是道德教育脫離現實生活,致使大學生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之中,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大學生道德教育目的的實現。

二、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以貼近生活、融入生活爲原則,爲大學生道德教育發展開闢了新路徑,有利於大學生道德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但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實踐效果不明顯,主體價值缺失、養成教育欠缺、情感體驗缺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難以實現。

1.主體價值缺失。主體價值要求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大學生的個人利益,促進大學生實現個體價值,獲得個人全面發展。但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以集體利益爲價值取向,強化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要求大學生樹立遠大的政治理想信念,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意識。而大學生的個人利益和基本的道德人格塑造幾乎被忽視,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致使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過程中主體價值嚴重缺失。

2.養成教育欠缺。養成教育是透過對大學生進行長期道德教育的反覆實踐訓練,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是結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大學生將道德知識內化爲自覺的道德行爲,強調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本質上表現爲一種養成教育。但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過程中道德教育被等同於知識教育,只注重向大學生傳授道德知識,很少聯繫大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中養成教育欠缺,大學生自我德性養成和人格塑造被忽視。3.情感體驗缺乏。情感體驗是透過情感薰陶使大學生自主體驗道德生活,在實踐中陶冶情感,昇華道德人格。大學生道德教育一直以理論灌輸法爲主,而且侷限於課堂理論教育活動,不能透過自我體驗去感受道德生活。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過程中也沒有實際的深入大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從現實生活的角度關注大學生的個體成長和情感需要,所以,大學生道德教育很難有效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感情、道德信念等。

三、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的問題究其根源有社會環境的影響、教育制度的束縛及家庭教育的侷限,根本上導致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實現過程中阻力重重,難以達到預想的實際效果。

1.社會環境的影響。市場經濟以市場作爲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了社會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但大學生道德教育受社會市場經濟功利主義的負面影響,逐漸趨向功利化,偏重於務實性。市場經濟是追求公平、效率原則的,反映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上程度不同的具有功利色彩,忽視了教學質量和德性養成。大學生道德教育在市場利益的衝擊下難以適應社會現實,逐漸捨棄了自身原本合理、本質的內在價值。

2.教育制度的束縛。大學生道德教育長期受應試教育制度的束縛,而應試教育以分數作爲升學和選拔人才的唯一標準,對學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質難以判斷。一方面,應試教育制度“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理念,將教學內容進行統一規劃,考試大綱也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甚至答案也是標準答案。另一方面,應試教育制度遵循傳統教育的說教方式,其教學方式形式化,不重視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大學生缺乏道德實踐鍛鍊,背離了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內在實質和發展趨向。

3.家庭教育的侷限。家庭教育是道德養成的基礎,是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的重要因素。然而,當大學生進入大學後,家庭教育功能逐漸弱化,父母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放棄了對大學生的家庭教育,放鬆了對大學生道德品格的繼續培養。尤其現在的大學生多半是獨生子女,父母的過分溺愛、嬌生慣養,導致他們形成“以自我爲中心”的不良人格,道德養成教育力度不足,影響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

四、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強調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源頭,道德教育要根植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透過生活化途徑,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科學的、合理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使道德教育最終迴歸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落實到大學生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營造社會教育氛圍,加強道德榜樣教育。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拓展平臺,它對大學生體驗道德力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社會道德榜樣具有示範教育的作用,透過榜樣人物作表率激勵大學生內心的道德價值感和道德認同感,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自覺參與道德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的道德品格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從20xx年開始由中央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在公民道德日揭曉,至今已經舉辦四屆共推選出216位模範代表,這些模範任務的先進事蹟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透過他們的善行詮釋道德的'真諦,弘揚社會道德力量。社會公共道德爲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提供了最真實生動的教育素材,激發了大學生作爲主體的時代使命感,使他們在良好的社會風尚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2.轉變家庭教育觀念,重視學生道德養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起導向作用,能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家庭教育是作爲教育資源之一的家長在子女就讀大學期間,積極的配合學校,自覺或不自覺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子女進行施加或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處於不穩定時期,不僅需要學校教育的正確引導,還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大學生活是大學生離開父母獨立成長的開始,父母與他們之間的隔閡逐漸擴大。這時,父母要擱置以往的家長專制作風觀念,與孩子平等交流,尤其是與他們達成心理上的互通有無,關注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瞭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隨時進行指正教育,並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大學生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家庭美德觀念。

3.增強個人自律意識,參與道德實踐活動。大學生應當把自我教育作爲終身必修課,在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升個人修養。“教育要透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那麼,人的德性的養成只有透過生活的歷練纔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大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事物的判斷和選擇能力正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這需要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強自我教育,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道德自覺性,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大學生應當積極主動的參與道德實踐活動,錘鍊道德意志、修煉道德品行、陶冶道德情操、堅定道德信念,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大學生道德教育只有根植於生活之中,從大學生的現實生活追問人的價值和意義,並結合實踐激發大學生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從而發展大學生美好品性。道德教育也只有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學生道德教育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透過生活化的途徑實現自身的發展,也促使大學生道德教育生活化找到歸宿。但大學生道德教育迴歸生活不是單純的適應而是超越現實生活,透過培養具有主體性的人的現實自覺活動,推動社會進步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閆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15.

[2]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