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及利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5W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使受教育者對我們這個時代條件下中國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相關知識及準則的瞭解、認同和內化,最終實現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養的改善和提高以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改革開放以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經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績,但也還是存在着明顯欠缺和不足的。比如,像馬加爵殺人案、北大學生傷熊事件,以及缺乏信仰而唯利是圖、欠缺誠信而坑蒙拐騙等現象,都從教育所達成的最終結果與所追求目標的差距中,揭示了我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種種不足和欠缺是客觀存在的。本文擬就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及其利用問題做一初步的探討。

淺析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及利用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資源開發利用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及其利用問題已獲國內學術界和教育實踐領域的關注和重視

近幾年來,關於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及其利用問題屢屢在學者們的相關研究中被涉及。比如江西師範大學曾紹東先生於《論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一文中就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及其運用的問題,並從紅色資源應用的價值、前提和原則三個層面分析了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

①。張奇才先生在今年三月份出版的一本書中也提出了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學科定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問題,認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社會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資源。

②。黃永明先生認爲,“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應與時俱進,充分考慮現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開拓創新,構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

③,也涉及到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利用問題。湖北省建始縣大堰中學的王國強先生,早在2004年4月27日就於《課程改革網—經驗交流》專欄上掛出了一篇名爲《開掘運用本地初中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資源的研究與實踐》的文章。文中就開掘運用本地初中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資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開掘運用本地初中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資源的界定及意義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他們有的是探討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及其利用的問題,有的是探討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及利用問題。但其中也反映出研究的某種共性,就是他們都在探討某種具體的資源及其如何利用的問題,而對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的內涵及定義、特點及各種資源間的差異及互補性,以及這種種資源在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的利用技能及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的研究卻很少涉及。

也就是說,關於這個領域的研究還處於較爲初級的階段。

二、關於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及其利用相關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重視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及其利用並開展相關研究是抓好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提之一。我們國家歷來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但是,由於在實際工作中沒有能圍繞思想道德教育的終極目標——個人道德品質和修養的提高而就相關教育資源的內涵、特點、分類及其各自的利用真正做到全面探討、認真考量、統籌兼顧和適度利用,以至於在我們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有些資源是被多次利用、反覆利用、過度利用;有些雖然被利用起來了,但由於教育者對這些資源的內涵界定和特點分析不當、利用方法和技能不瞭解、不熟悉而妄加利用或不恰當利用。這些都使得我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的利用問題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和不足,致使我們在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弊端和不足。

基於此,我們認爲深入研究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及其利用問題十分必要。一是透過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可以使我們的社會、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直接責任部門及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的認識及其利用問題上真正能夠認真對待、全面考量、恰當選擇並適當利用。二是能夠在利用資源的實踐中根據各種資源的特點異同及相互間的功能互補性做到統籌兼顧,相互配合。三是可以在利用和棄用間進行恰當的取捨,以服務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終極追求目標的實現。四是可以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思想道德教育機制和思想道德教育終極目標的實現間建立起恰當的教育實踐邏輯關係和作用傳導機制。我們把這些歸結爲一句話,就是透過對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及其利用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的運用一切有利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資源以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終極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關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利用的原則分析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教育者依據一定的理念和標準,運用有關教育資源藉助一定執行機制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其追求的目的和效果一是達成受教育者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方向的思想道德相關知識及行爲準則的知曉、熟悉和理解;二是促成受教育者對社會所倡導的這些知識及準則的認同、內化,最終實現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養的改善和提高。僅就第一點來說,我們的思想政治品德課程就已經達到十分不錯的教育效果了。這是我們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之所在。然而,就其追求的最終目的來講,光靠課程上的老師講和學生背是遠達不到所期望的目的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不足所在。這說明在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的建設中,一是資源利用的目標不明,二是資源利用的原則不清,三是資源利用的方法、技能設計和選擇不合理、運用也不當。客觀來講,方法、技能的開發、設計、選擇和取捨決定於目標和目標決定下的原則。而在目標確定的情況下,取決於原則。 那麼,依據我們所理解的前述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標理念,我們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教育資源利用原則以服從於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首先,服從於追求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養的改善和提高及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原則。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唯一追求目標就是實現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養的改善和提高以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的利用必須服從並服務於這一目標。只要是有助於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養的改善和提高的資源,比如說某些視聽藝術作品、比如說宗教儀式裏的某些有益的行爲規範、比如說某些媒體資訊等等,我們都應該根據資源自身的特點靈活的加以利用。然而,我們在教育實際工作中卻有很多時候在環節上背離了這一原則。

其次,全面利用相關資源的原則。這一原則的確立同樣源出於服務思想道德教育終極目標的實現。它的內涵是:盡一切可能利用當下社會環境中已有的可影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養之改善和提高的各個方面、各個層面的.一切資源,以服務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比如說今天的網絡空間資源、國際交往之資訊流與人流及物流資源、傳媒資源、聖賢教化資源和楷模感化資源,民族及歷史文化資源、宗教信仰資源、理想信念資源,企業及其他組織文化資源,當然還有課程資源、友情親情資源、師長資源、學業和事業壓力資源,甚而包括生活娛樂資源等等,都應該不分彼此儘可能的充分加以利用。

其三,切忌搞形式主義和避免高大全的原則。人的思想道德修養改善和提高有其特別的途徑。經過長期的時間觀察,我們認爲,受教育者必須透過接觸與感悟、觀察與思考、評價與實踐、反省或再評價等環節,然後才透過行爲的反覆確認達成深入靈魂、溶入血液的鞏固與提高。在這整個過程當中,不僅是施教的內容要貼近生活、深入生活、豐富多彩而富有情趣,而且施教者也要讓自己的施教行爲和方式儘可能的人性化、生活化、情感化、合理化豐富多彩而富有情趣,才能使教育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思想道德教育要感性、豐富、具體,要貼近生活,要有可操作性,也要有一定的可娛樂性。所以,切忌形式主義的敷衍了事或一窩蜂,也切忌不着邊際的高大全道德形象感化訴求。在這方面,新中國既有過成功的經驗,也有過失敗的教訓。

其四,遵循心理學理論成果及實踐指導機制進行教育的原則。人的身心發展,有着自身獨特的執行機制,思想道德修養的形成與改善,應該也是遵循這樣的機制而成爲可能,這些機制在一定層面上也爲心理學的研究所揭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學研究的心理機制看似兩個不同的東西,但實際上二者有着極大的關聯。從現在的心理學成果在西方民衆生活及企業文化建設等等方面的實踐知道作用來看,像潛意識和顯在意識相互作用的理論原則及其他的很多心理學理論原則和操作技能都完全可以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利用併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

其五,貼近感性生活與社會現實的原則。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的形成和改善,無論是源出於榜樣的力量、課堂的力量、聖賢的力量、生活反思的力量、夥伴的力量、友情親情的力量、宗教的力量還是師長教化的力量,說到底都是源於受教育者所感受到的感性生活現實和社會現實的引導或促進力量。從教育實踐的角度來看,一切違背生活和社會現實之行爲價值原則的教育行爲,最終都是失敗的。所以,今天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要想達到所期望的目的,它的一切方面、環節以及技能和方法的運用等都必須遵循源於生活並貼近生活與社會現實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曾紹東.論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9卷3期

2.張奇才.重點加強新時期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與以德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工作指導手冊.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3.黃永明.構建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