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醫學生醫德心理素質教育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5W

一、資料與方法

醫學生醫德心理素質教育分析論文

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臨牀專業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之間下至附院實習的同學195人,其中男93人,女102人,年齡20~23週歲,平均年齡(21.6±1.7)週歲。所選同學中均無思想消極,性格極端情況出現。自然情況間均無明顯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2.方法

由我院教務科擬定《醫學生醫德情況調查表》。其中包括:(1)醫德認識(15項);(2)醫德情感(12項);(3)醫德行爲(10項)。問卷中問題清晰易懂,答案有“√”與“×”只需填寫在問題後的方框內即可。問卷均爲匿名進行,要求學生必須如實作答,如有漏答則問卷作廢。收卷後進行統計工作並計入表格(見表1),答案由院內社會與科學教研室教師依照《新時期醫德要求標準》爲標準制定,每項1分,答案准確者不記分。爲驗證本次問卷的準確性,在測試同學中隨機選取95人(男45人,女50人)一個月後再次重複測試,得出相關係數。

3.統計學方法

將結果輸入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問卷中的各項得分進行2檢驗,對重複調查與之前結果相關係數採用t檢驗。統計結果若顯示爲P<0.05則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結果顯示在實習生食物醫德認識方面與醫德情感方面整體得分的均數均較高,而醫德行爲方面得分均數較低。經統計學檢驗,男、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醫德認識、醫德情感與醫德行爲方面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兩次測試問卷的三個大方面的相關係數均呈高度顯著性(P<0.05),證明此問卷結果可信度較高,具有觀察價值。

三、討論

醫學生的職業素養體現爲醫德,是醫學領域中體現社會道德的表現。醫德品質是每個醫務工作者個人的品德表現,具體指的是在日常工作行爲中所反映的經常性的特徵及傾向。於心理學方面,醫德情感、行爲、認識三方面是所有道德品質的基礎,並同時認爲該三方面間存在相互聯繫及促進的'關係,若醫德能夠完善的形成,就必須三方面綜合發展。本文中,受試者在這三方面的發展不是十分平衡。研究結果表明,在醫德的認知上,37.9%的人對概念理解尚不清晰、無法明確判斷是非,甚至存在消極的情緒;但另一方面,受試者工作態度較好,言行舉止符合要求,本文調查充分體現出了這一點。受試者的道德面貌可由行爲直接體現,故可認爲在醫德面貌方面,大多數受試者均較好。但這種醫德面貌較不穩定,常會由於對醫德認知不充分,受到外界影響。社會道德也可透過醫學生醫德來體現,而實習的醫學的醫德則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年齡、時代特點,作者認爲,本組受試者可能出現醫德情感、行爲、認識三方面的不平衡發展,但不可以點代面,整個醫學院校多數學生的醫德品質,還需進一步調查。無論哪種醫德品質的形成,都伴着矛盾的存在,爲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本次試驗中,導致其心理結構不平衡發展的因素衆多,無法全面討論,本文嘗試從主、客觀因素等方面做一粗略分析。本次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醫學院校學生醫德品質進行研究。由於事先考慮到多種因素,如受試者顧慮、受試者意願等,採取了一定的措施。對每個測試內容均進行了預測,並根據情況不斷修正,以確保效度。本次調查不及姓名及班級,打消受試者疑惑。在問卷內容上,我們在打亂有效測試條目的基礎上,又擴充了無用條目,使受試者很難察覺調查目的,減少其顧慮。綜上所述,若能選取適當的方法來打消受試者的各種顧慮,得到他們的信任及合作,問卷調查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次調查結果也充分證明了此點。衆所周知,人的生活習性與其生活環境間關係密切。醫生道德品質的養成,醫學素養的形成也受到環境影響。因此,當代醫生在何種環境下學習、成長,也就意味着日後其醫德品質的發展方向。積極的社會風氣會從側面影響其道德心理,在道德品質極高的環境下學習,無論是社會的風氣,還是輿論宣傳上都會對其產生監督、約束的作用。從自身來講,大多數人都懷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均有良好的職業願望、強烈的求知慾、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些都會促進其道德品質向着積極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