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簡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8.9K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簡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簡析論文

摘要:作爲一名小學品德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品德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結合教學內容,採取多種有效手段、拓寬教學途徑,不斷挖掘更多富有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品德課堂教學更貼近生活,寓教於生活之中。這樣也會使得課堂教學不再呆板,不再蒼白地傳授知識,而成爲學生生活的實踐場以及探究知識的實驗室,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當中主動學習、掌握更多實用的知識。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377(2015)12-0126-02

如何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強化對知識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有效地跟生活結合在一起,是每一位思品老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現在所生活的環境,多指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着手,以實際生活爲切入點學習品德知識,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會的正能量,進而再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認知生活世界的基本技能,而且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1生活化的教學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中,隨着新課改標準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也要隨之調整,課堂的主角也從教師轉變成學生,在實際教學中,要發揮着引導者的作用,要突出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這樣的課堂教學既體現出教學中的生活化理念,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引入到課堂之中,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在思想品德課堂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依據教材中內容對學生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也一直處於單調、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中,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因此,也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了。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影響,將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這樣也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接受知識的被動狀態,激發他們對思想品德學習的'興趣,爲提高教學質量,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2利用生活中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讓學習的榜樣,但是有些缺乏生活氣息與時代感,這也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是很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於選擇日常生活中的榜樣,以榜樣的力量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勞動光榮,懶惰可恥》這節內容時,結合實際,明晰現在很多學生多爲獨生子女,生活比較安逸,透過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表現評選出最“熱愛勞動”學生。這樣利於將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學習完這節內容後都主動撿垃圾,自覺打掃教室衛生,大家都投入到勞動當中,教師再選出熱愛勞動的模範,在選舉中突出榜樣的力量,讓全體學生都能感受到勞動的光榮。

3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由於小學思想品德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係密切,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激發出來。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在情境演練中積累生活經驗,提高生活實踐能力。例如,在探究《學會過馬路》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爲學生準備一個能夠變化顏色的燈作爲道具,並且再創設“過馬路”的情境,接着指導學生根據燈顏色的變化過馬路。將生活實景引入到課堂當中,既能讓學生容易理解並且還利於接受所學知識,又能讓他們在實踐中加深印象,而且還能養成遵守交通秩序的好習慣。再如,在講授《我隨爸爸去做客》這一課時,這課的教學目標是需要教師透過仿真性的表演或者情境創設等活動將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的熱情激發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觀。在講解這一課時,可以創設仿真性的教學情境,並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教給學生一些做客需要遵守的禮節,比如在叫門、問候以及交談中客人應注意哪些事項,道別時要說些什麼話。表演結束後,教師也可以讓其他同學對剛纔的表演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優點與不足。這樣便於學生在情境演練中養成守規矩、懂禮貌的意識與習慣,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4教學評價要體現生活化

在小學教學中,開展思想品德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小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成爲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並且還擁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成爲對社會與國家有益的人。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效率的高低與否對學生的學習發展等發揮有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課的有效評價不應該是單一的評價,應該是多元評價,既注重學習結果,也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書面成績,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評價要立足實際,要基於學生的生活,要能夠體現生活化的特點,要讓學生能接受,使評價教學真正成爲學生不斷上進的動力。總而言之,生活化的活動與實踐是小學生認知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小學生也只有在生活中去實踐、去活動,才能觸摸真實的世界、感知萬物,促使認知結構不斷完善發展。在品德課教學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向生活開放,向現實開放,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活動、體驗、內化,不斷深化對道德的認識,逐漸形成比較穩固的道德觀點與信念,以此來指導、規範並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爲,使自己成爲一名道德高尚的人。

參考文獻

[1]王愛媛.巧用資源、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品德與社會》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之我見[J].浙江教育技術,2010(03)

[2]王亞琳.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路徑[J].華夏教師.2013(03)

[3]王志芬.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J].科學大衆:科學教育,201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