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解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2W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生活化對提高課堂效率與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作用,又從三個方面具體探討了如何將化學課堂生活化,包括教學方式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內容與生活相互融合;實驗教學與生活高度結合。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解析論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驗教學

很多學生覺得化學難學,學了也沒有什麼用處。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的身影,衣食住行都與化學有所關聯。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進行生活化教學,就是拉近化學與生活、化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一、教學方式與生活緊密相連

一門學科,教師是否能教好、學生是否能學好,與教學方式有很重要的關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也有助於教師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傳統、陳舊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型的化學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化學知識。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要做的不僅是傳授學生化學知識,更爲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化學知識,並且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學習化學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化學服務於生活。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此爲切入點,運用生活區情境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化學知識。化學教師要尋找合適的生活情境,並藉助生活化的語言、現實生活當中的具體事物、多媒體等合理手段爲學生營造出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教學氛圍。如進行“磷”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手段播放鬼火產生的環境,讓學生觀察鬼火產生的地方,燃燒時的顏色、燃點等,再向學生介紹人體的元素構成。讓學生根據這些情況來考慮產生鬼火的條件環境因素,然後教師引出磷的概念[1]。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學習內容,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內容與生活相互融合

課本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要想真正實現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就需要將課本內容與生活緊密連接起來,讓學生不再有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的感覺。教師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設計教學內容,將空泛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事物相融合,用有形的事物來支撐化學理論。實際生活當中有很多化學現象容易被學生忽略,學生從課堂內容中找不到共鳴,這樣就很難將化學學好。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多讓學生分享生活經驗,引導他們發現生活當中發現的化學現象。比如,在學習“化學反應速度”這節課時,教師會讓學生去回憶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哪些化學反應現象是特別快的,哪些化學反應現象是特別慢的,這樣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讓抽象的化學知識具體化,也使課堂環節更具可操作性,更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將化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融合,有助於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學生能夠感受到實物,也就不會覺得學習內容枯燥乏味,並且還會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三、實驗教學與生活高度結合

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拉近化學與實際生活距離的橋樑。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化的素材或元素融入課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化學實驗有了生活化的氣息。與此同時,生活氣息濃郁的化學實驗能夠有效緩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夠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鐵元素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如是實驗:首先,拿出榨汁機將一個青綠色的蘋果榨成果汁,這時蘋果汁是淺綠色的;其次,將蘋果汁倒在燒杯中靜置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原本呈淺綠色的果汁變成了黃色;最後,往已經變色的果汁中加入幾片維生素C,並進行攪拌,果汁又慢慢地由黃色逐漸變回了原來的淺綠色。在完成這一實驗操作之後,學生根據已學過的化學知識做出瞭解答:“蘋果汁由淺綠色變成黃色是因爲蘋果汁中的二價鐵離子被氧化成了三價鐵離子,而由黃色變成淺綠色是因爲維生素C將氧化生成的三價鐵離子還原成了二價鐵離子。”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添加了蘋果汁顏色變化這一生活現象使得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鐵元素的相關知識點,並提高了化學實驗的探索樂趣。除此之外,課後化學小實驗、調查研究等活動都能夠很好地將生活與化學內容相結合[2]。學生利用課後時間也能夠從生活中瞭解更多的化學知識,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培養。

四、結語

高中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抽象的化學知識能夠從生活當中找到具體的實例。在教學過程中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當中尋找素材,將生活當作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課堂,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運用,還能夠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及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展君梅.試探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32):107.

[2]郭儒.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現代交際,2016(2):225.

作者:陳生 單位:廣東省吳川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