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校園文化對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探析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5W

 論文摘要:高職校園文化作爲一種特定的文化環境,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與現實價值。本文重點探討了高職校園文化對學生職業道德培育的可能性及有效路徑。

高職校園文化對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探析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校園文化職業道德

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把立德樹人作爲根本任務,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嫺熟職業技能,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職教育就是要圍繞市場、面對企業來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較強實踐創新能力的技術性人才。而在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實踐中,一方面要強化專業課程教學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薰陶作用。

一、高職校園文化培育學生職業道德的可能性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工作或勞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與其特定職業活動相適應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它是人們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

對高職生的職業道德培育不應僅僅侷限於以教師、教材、課堂爲中心的系統教育和全面灌輸。透過對已有職業道德規範的灌輸,發揮道德規範對學生的行爲養成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單一的規範道德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職業道德規範內化的效果不夠理想。

職業道德教育不只是靜態地體現爲學校德育目標和課程體系等法定知識內容,而是與具體的人、時間和空間發生關聯。對於高職生來說,最重要的生活成長環境就是校園,校園是他們學習、生活與實踐的主要場所。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使人形成內在的動力,可以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爲,幫助他們塑造積極向上的人生意志品格和道德素質。因爲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市場爲導向、以學生爲中心、以能力爲本位、以特色促發展”,所以背靠行業並直接服務於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職業定向特徵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既有高等性,又有職業性。楊叔子院士曾把大學比喻爲一個泡菜罈子,人文環境就是泡菜水,泡出的白菜、蘿蔔的味道,取決於泡菜汁的味道。對於高職院校而言,校園文化就是泡菜汁,作爲一種特定的文化環境,高職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現實價值。

二、高職校園文化培育學生職業道德的路徑

1.推進校企文化融合,增強學生道德感知。

道德教育始終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的。要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必須構建一定的職業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文化生活中逐漸感知和了解,潛移默化地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因此,高職院校要密切與企業合作,推動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效融合,構建具有鮮明企業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

一是企業精神與校園精神相融合,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職院校在總結提煉和倡導校園精神的同時,要借鑑和吸納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管理理念在內的企業精神文化,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企業,努力提升學生對職業精神、職業規範、職業素養的認同意識,增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

二是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突出行業企業特色。要打破教室、實驗室、實訓室的'壁壘,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室,營造出濃郁的職業場景和職業氛圍。可以在校園醒目處懸掛行業著名企業家畫像,宣傳欄中展示學校優秀畢業生圖片和先進事蹟,在走廊牆壁上、教室裏張貼企業家的經典言論和文化標語,讓學生每日在校園環境職業文化潤物無聲的陶冶中,逐步瞭解自己的職業取向,培養職業操守。

三是邀請企業人士開講座,培養學生自覺的職業道德意識。透過邀請企業人士和已經工作的畢業生向學生介紹企業的文化內涵及企業對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企業化”。讓學生明確職業道德的基礎就是嚴守企業的規範,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

2.豐富校園社團活動,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是內在於人的。道德教育過程不是個體機械接受、被動識記道德知識的過程,而是有機、自主的建構過程。因此,道德教育必須關照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在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中形成道德認識,繼而內化爲道德品質。

對高職生來說,學生社團是他們自發組織、自願參加,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爲目的的組織。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可以促進個性成長,培養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能力,也有利於在集體生活中感受並踐行道德價值。

一是加強管理和引導,幫助學生社團健康發展。學生社團是大學生活的重要舞臺,學校要多鼓勵學生開展社團活動。在社團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多提建議和指導。除了社團內部的自我管理外,還應透過校團委、系團總支、學生會等機構對全校的社團進行統一的、規範化管理。學生自主建立健全社團規章制度,制度裏諸如誠信、敬業、奉獻、團結等與企業文化有密切關聯的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做人原則和做事作風都會產生影響。因爲是經過學生自己參與制定的制度,認同性高,也確保了社團成員的道德自律。   二是創新社團文化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提升職業道德水平。高職院校的社團除了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人文社團外,應結合專業建立職業特點鮮明的學生社團,更多地走向社會、深入企業,運用自己的所學服務社區、服務企業。比如組織學生參加“青年志願者活動”,讓學生在“志願者活動”中體驗職業道德的重要性;組織學生走進社區,結合專業開展小家電維修、服裝裁剪、熨燙、計算機使用與維護諮詢等活動,把學生推向所學職業的第一線,使其提前體驗將來從事職業的具體生活,在活動中,增強學生關心社會的責任心、樂於助人的愛心,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等爲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逐漸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動。

3.關注實訓實習過程,強化學生道德體驗。

職業道德規範是活生生的人們的行爲規範,它滲透於一切社會關係中,只有當個體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時,才能對道德規範所包含的生活內容和意蘊獲得切身體驗,從而加深對規範的理解。對高職生來說,只有促使他們在實訓實習中獲得體驗的東西,才能入腦入心,有效促進德性成長。

一是注重實訓實習中的榜樣示範教育。在實訓實習過程中,創設企業生產活動氛圍,嚴格按企業要求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教學做合一”中獲得職業道德體驗,並慢慢內化爲穩定的個性特徵。同時以往屆實習生中的佼佼者和企業的優秀員工爲榜樣,用他們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爲來影響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發自內心地在實訓實習過程中效仿榜樣,努力形成與榜樣相一致的職業道德。

二是注重實訓實習中的道德反思。實訓期間,透過學生每天寫實習日記這一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道德反思。道德反思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爲基礎,反躬自檢,透過自省、自得、自警、自誡、自勵、改過遷善等自我教育的方式,克服自身弱點,控制自己的行爲,以符合道德規範,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達成自律境界。同時教師要根據實習單位的評價反饋和同學評價瞭解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表現情況,對職業道德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職業道德表現不夠好的學生,要和他們個別談話,引導其及時改正,使學生在實訓實習活動中能努力踐行職業道德。

三、影響學生職業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

1.職業道德形成的時間要持久。

高職院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職業道德培養體系。但職業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需要學校、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儘管我們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育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會對學生的精神面貌產生深遠的變化。

2.職業道德需要學生本人主動建構。

職業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能依靠制度規範由外而內的灌輸或是教師的道德權威,它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過認知、判斷、體驗,主動建構的一個過程。學生自己要有清楚明晰的道德需求,要自覺完善和發展自己的德性修養。因此,高職院校在創建培育學生職業道德的平臺時,要努力喚醒學生的職業道德本體意識和自覺意識,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驚鐸.體驗:道德教育的本體[J].教育研究,2003,(2).

[2]鄭曉麗.高職生職業道德人格培養探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7,(4).

[3]雷久相.試論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互動與融合[J].教育與職業,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