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金融創新助力供給側改革

學問君 人氣:2.85W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以下是金融創新助力供給側改革的相關內容!

金融創新助力供給側改革

近兩年,中國經濟面臨着較大的挑戰。第一,過去三十年靠投資外向型的經濟增長已經走到了盡頭,希望依靠來自消費和創新的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第二,地方政府和企業債務疊加在一起,佔GDP的250%以上,如何化解債務成爲了中國經濟面臨的第二個難題。第三,全球市場整體波動性上升,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更面臨極大的挑戰。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如何穩定增長,金融創新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三類金融創新協同推進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進階金融學院與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管理委員會共同舉辦的首期“論道陸家嘴·高金論壇”在陸家嘴舉行。與會專家圍繞“新供給側改革與金融創新”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在本次論壇上表示,支援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金融創新要分類別來看,有三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種類型,支援現在的“三去一降一補”,是爲目前供給側改革大的戰略目標服務的一些金融創新;第二種,是化解金融體系自身風險需要一些金融創新;第三種,是金融體制機制需要的金融創新。這三種類型的創新,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輔相成,有很大的關聯度,而且需要協同推進。

而深究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實質及含義,張承惠認爲,重點還是在改革上。她指出,首先要解決絕對過剩和結構性過剩。“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都存在着某種層次的產能過剩。實體經濟的產能過剩存在着絕對的過剩和結構性過剩。絕對過剩原因就是中國長期以來投資主導的、以追求速度和規模擴張爲特徵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帶來的。”她說,“現在越來越傾向於增長要調整,但產能過剩不是新問題,比如鋼鐵行業,2015年實際產出6億噸,至少過剩了1.5億噸的產能。”

張承惠認爲,絕對過剩是中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導致的,而這種發展模式現在正在轉變。“現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比較快地開始轉型,如上海和廣州、深圳,有一些是在彷徨之中,不會幹也不敢幹。還有結構性過剩,中國在度過溫飽階段後,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家希望供給可以更加滿足個性化的、高端的需求,但是目前的供給側,高精尖產品、高質量產品不足。”

而從虛擬經濟的角度來說,也存在着絕對過剩和結構性過剩。張承惠表示,“絕對過剩是我們的貨幣供應量佔GDP的比重全球最高,接近200%。供給應該說絕對過剩,流動性是非常充足的。但是也存在着結構性過剩,對創新、創業支援不夠,而對傳統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中的國企、地方平臺支援過度,這個情況到目前仍然存在。對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可以穩定支援經濟發展的領域支援不夠。”

此外,張承惠還認爲,金融對實體經濟走出去支援不夠。“我們的金融資源主要是在國內市場,而且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金融體系內部轉來轉去,走出去有很多現實的困難,開拓海外市場非常困難。”

而在資本市場領域,張承惠也表示,“中國大銀行中間業務有很多的代理業務、財務顧問業務,這些中間業務佔比大的銀行達到20%,一些中小銀行幾乎1%都沒有,而大家集中在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上。”

而談及支援供給側改革的金融創新,張承惠認爲,首先,在去產能過程當中,併購重組一定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徑。對於金融來說,怎麼樣爲併購重組提供更好的融資服務,是一個很大的任務,這也需要創新。同時,轉崗再就業人羣需要培訓,一些教育機構透過市場化的`機制發展起來,也需要金融提供支援。

同時,張承惠還認爲,降低企業成本最核心、最關鍵的是提高金融體系效率,而且要減少服務環節。“現在很多的正規金融機構不做,業務轉到影子銀行做,增加了很多環節,每個環節都要增加成本,到了企業手上,一定成本很高。”

此外,補短板的金融創新的空間則更大。張承惠說,“我們可以在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方面創新,在風險管理方式上有創新,未來可以透過一些創新的擔保方式,給市場創造一些條件。還有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經營上要給予一些創新,夾層融資方面也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第二,近幾年,金融風險集中暴露。首先是銀行的不良率上升,資產質量弱化;其次是風險的跨部門傳遞。在化解風險方面,張承惠認爲,也要考慮一些創新。張承惠表示,“比如推進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目前,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推進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在於對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資產證券化潛在風險的擔心。由此,監管部門要提高對不良資產的容忍度。此外,還要放開金融資產的管理市場,目前金融資產的管理只有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還有最近成立的大約十幾家省一級資產管理公司。由此,金融市場還要進一步開放。”

第三,金融體系內部的改革創新,同樣有着巨大的空間。張承惠認爲,金融機構內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混亂且存在着嚴重的道德風險。針對金融機構自身的體制機制,應該從混合所有制着手,有的金融機構可以分拆和重組,透過這樣的方式強化金融機構內部和外部關係。此外還有金融監管創新。

然而,張承惠指出,需要警惕的是,防止改革過程當中出現新的政府過度干預。在改革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更多關注政府和市場如何進一步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