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5W

今日的中學教學課堂,自從滲透以生爲主、以學爲主的教學理念以來,我們經常看到:英語課堂的情景口語對話、數學課堂小組結對子的自主講題、物理課的實驗再實踐……到處都有學生踊躍的身影。而我們卻尷尬地發現學生對語文產生厭倦感甚至是厭惡感的。常常聽到有學生抱怨:最沒味的就是語文!最沒趣的就是語文課!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枯燥無味的課文、背景段落加中心的上課套路、大量的聽默寫任務壓在中學生身上,他們當然會提不起興趣。我在教學中發現,如果滲透傳統文化到語文教學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徜徉在古代詩詞的王國,感受詞句的優美,感受意境的深遠,他們會流連忘返;讓學生細心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傳統文化的巨大影響,他們會樂此不疲,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大提高,對作品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獨到見地!其次,滲透傳統文化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傳統文化在繼承與揚棄中不斷髮展,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經典的語句與美文,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助於學生豐富語言積澱,拓展想象空間,增加典故引用,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在寫作時學會運用文學中最精粹、最有張力的語言,逐步達到“下筆若有神”的境界。再次,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懷。“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體現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傳統美德,教育學生“思想端,行爲正,境界高,眼光遠,信心足”,達到語文教學的進階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有益的,我認爲,如果說中學語文教材對傳統文化的選擇是靜態的,那麼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則是動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論文

一是將傳統文化教育貫穿語文課堂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貫穿傳統文化教育,不是將語文課講成品德課,而是要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學生的心靈因爲教材的內容受到淨化,讓學生情感跟隨教材中的情感跌宕起伏,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變學生“要我學”爲“我要學”,起到不露痕跡、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如在教學《背景》時,讓學生感受骨肉親情,在教學《散步》時,讓學生感受家人互敬互讓的濃濃親情,在教學《老王》時,讓學生感覺到人生而平等等。再結合實際,擴展開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讓學生感動的同時,反思自己日常行爲,體會人生因不同境遇而產生的巨大差別,增強學生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認識到人生有幸運與不幸的區別,在慶幸自己幸運的同時,關愛、幫助不幸者,共同努力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是在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

傳統文化不僅要體現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而且要滲透到學生課後的活動中。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學不能總是拘於講解教材,課堂以外我們要充分利用表演課本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人生觀的正面引導。在學《桃花源記》的時候,長期壓抑、苦於學習的一些同學對於世外桃源很嚮往,主觀狹隘的理解着隱士文化,更不太理解周敦頤的君子精神,於是在綜合性學習課時我們開展對古名人人生觀的討論課,分析陶淵明、李白、杜甫、周敦頤的經歷和人生觀,並進而開展了一堂“爲別人而活、爲自己而活誰快樂”的辯論賽。勿用多說,這種活動更有助於中學生個體人格的塑造、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對人生境界的體悟。

三是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豐富傳統文化積澱

我發現喜聞樂誦已成爲學生中一種非常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學生把自己積累的古代詩詞運用到作文中,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孔孟的仁愛、杜甫的憂思、劉禹錫的樂道、范仲淹的`無私等,都已融入學生作文,成爲值得反覆咀嚼的思想精華。

四是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

透過校園文化建設,弘揚傳統文化之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如在校園公共場所懸掛名言古訓,用富有哲理的名稱爲教室、宿舍等樓宇命名,教室佈置富有文化氣息等,營造一個良好的“活”環境,引導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熱愛傳統文化。

五是鼓勵學生走出學校,在課外學習、生活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建議學生多讀一些名家大作,如《論語》、《史記》等宏篇鉅著和藝術精品,從不同時代、不同體裁的珍品中感受我國悠久歷史文化脈搏。可以推薦一些較成功的電視綜藝節目,如《探索與發現》、《百家講壇》等,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拓寬他們的思維廣度。還可以利用本地的文化遺產,讓學生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參觀紅色旅遊紀念館,欣賞書法碑帖,在親密接觸中,讓學生獲得心靈震撼。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無異於在這個領域爲學生提供一方國學的土壤,讓學生們在其中實現文化的薰陶、思想的昇華、心靈的淨化。真正成爲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發揚者,讓中華民族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強者的雄姿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