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歷史課堂中文學作品滲透之我見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9W

衆所周知“文史不分家”。在學習文學作品時,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學習,會使其人其事活靈活現;同樣,在歷史課堂中如果把詩歌、小說、歌曲、對聯和演講稿等文學材料與歷史課堂有機結合起來,讓它們所承載的豐富歷史資源成爲歷史教材的有益的、必要的補充,就能激活歷史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角,加深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形成較高的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理解、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益途徑,並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歷史課堂中文學作品滲透之我見論文

一、文學作品的界定和滲透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文學作品不勝枚舉。文學體裁主要包括詩歌、小說、散文等,其內容囊括了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涉及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的每個階級階層,可以說包羅萬象,無所不及。與高中歷史教材緊密結合,並能爲教材服務的文學作品也爲數不少。在教學中究竟選取哪種類型,採用哪些內容進行滲透,必須根據教材所處的歷史時期,結合其階段特徵,以及該時期傑出的文學成就等方面綜合考慮。

二、主動滲透文學材料,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目前高中歷史教材,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對事件前因後果的解釋、事件過程的說明並不充分,不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以及形成知識之間的`聯繫,制約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表現爲課堂學習中容量有限,導致學生視野狹窄,思路單一,最終使課堂效果大大降低。恰當選取文學內容,合理利用,會迅速激活歷史課堂生命力,有效扭轉這種不利局面。

文學作品的選取應本着“源於教材,服務於教材”的原則,文學作品的滲透應採用“文學鑑賞”的思路與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分析文學作品的事件和人物,聯繫教材歷史知識,分析他們所處的時代,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達到擴大學習容量,把握時代特徵,感悟社會發展,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1.成語典故

在具體操作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程度,利用成語典故之都——邯鄲的豐富資訊,先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成語典故入手。第一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並透過多種渠道(如剪報、查閱資料或實地訪問等)自主蒐集先前所瞭解的成語典故。第二步,指導學生總結、歸類與教材緊密相關的成語。第三步,對自己感興趣的成語進行再次學習,並結合對教材的理解寫出心得體會。

2.《詩經》

先秦部分的歷史以奴隸社會爲主,因此,學生全面把握奴隸社會的階級鬥爭和經濟狀況就非常重要。《詩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奴隸社會繁榮時期的西周到奴隸社會的瓦解春秋中葉的詩歌,分爲風、雅、頌三個部分,收錄的內容涉及到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大量詩篇,反映了奴隸社會的各個方面。而且學生對《詩經》的許多作品在高中語文教材中都有接觸,也就容易接受。所以,我選取了《詩經》的典型篇章進行學習,以教案和課外閱讀兩種方式進行。

我選取了《詩經》中的《詩經?碩鼠》和《詩經?伐檀》,並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學習。首先讓學生全面閱讀《詩經?碩鼠》文章,爲便於理解原文把譯文也一併發給學生,讓他們對材料從歷史的角度進行新的認識;然後引導學生根據設問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獲取有效資訊;最後轉化成歷史術語進行答題。

爲了加深對《詩經》的理解,我把《詩經?伐檀》設計成了課下作業,並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或按學習小組設計一個自認爲比較滿意的教案。

透過這種做法,學生對奴隸社會的特點、政策的實質、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等問題都有了較爲深刻的認識。激發

了學生學習古代文化典籍的熱情,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正確指導,形成方法

爲進一步完善文學滲透的教學方法,真正激活歷史課堂生命力,提高歷史課堂效果,我認爲在進行這種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文學滲透過程中應時刻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爭做到以下兩點:

1)文學作品的蒐集應鼓勵學生動手蒐集、整理,然後,由教師篩選使用。

2)課堂上要啓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合作。讓他們成爲課堂上的主角。

2.指導學生掌握文學鑑賞的原則和方法:

1) 時代性原則:把人物置於其所處的時代進行評價,避免跨越時空的“超人”評價觀點。

2)階級性原則:從這個人的階級立場出發看待他的活動目的,不可戴上“無產階級”的變色鏡去苛求。

3)客觀公正性原則:擺脫“先入爲主”的傾向,學會由“材料說話”,用“事實說話”。

4)前進性原則:用發展的觀點,把某個人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去評價其爲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

3.文學作品選取以後對其如何設問就成爲教學的關鍵,要做好這一步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設問應深入淺出,“平易近人”。

2)設問要與教材緊密結合,突出教材重點。

3)設問要難易結合,循序漸進。

4)設問要具有啓發性,體現探究性和合作性。

5)設問要具備發展性,體現時代性和前瞻性。

4.注意蒐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以改正不足,積累經驗。

總之,透過在歷史課堂中積極滲透各類文學作品,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也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的提高,爲學生今後一生的發展有積極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