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新視角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9W

摘 要:傳統文化積厚流光,博大精深,它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結晶,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更是民族精神的精髓,現代文化的基石。但是,縱觀如今小學語文課堂,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崇高品德的形成、鑑賞能力的提高、培養小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的目標更是遙不可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再止步於課本上古詩詞的學習,更不能侷限在以往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介紹一些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思路,發掘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傳播的新視角,讓傳統文化的種子能夠根植於學生的心間,傳統文化之花開在學生的心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新視角論文

關鍵詞:傳統文化;文化傳播;新視角

我國擁有5000年的歷史,仰望星空,衆所周知的傳統文化依然閃爍着耀人的光彩。瞭解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化,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廣博,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傑出文化的營養,是語文如今的總目標之一。但是,近年來,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怎樣才能將傳統文化精髓注入孩子們的心裏,是教育界一直關注的話題。把傳統文化“嵌在學生的腦子裏,成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學教育屬於教育的初級階段,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新生事物感到好奇、敏感。讓學生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塑造民族精神,這一點對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具有極大的意義。然而,目前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相對忽略了傳統文化基礎知識的.傳授,以至於學生不能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知識的深刻內涵,因此,我們在對小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特別是講授方法的選擇和創新。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內涵

傳統文化,是相對於“現代文化”而產生的一個名詞。傳統文化對於當前我國教育目的的確定以及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都有着巨大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不單單展現了華夏民族的性格,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靈魂也蘊含其中,同時也反映出整體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與審美追求。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着一個國家的興衰,歷史經驗已經證明:喪失了傳統文化的民族將會成爲弱小的、任人宰割的民族。在我國,傳統文化在每個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並日趨成爲每一箇中華兒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主要分成兩大板塊:一是物質文化,二是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大體包含以下內容:古文、古玩、古建築、民族戲劇、民族音樂、書法字畫等等。精神文化又細分爲兩個方面:各類民俗以及流傳下來的各種思想。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古代先賢著名的思想,包括孔子的教育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朱子的哲學思想、陽明的“格物致知”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藏,我們不僅要把它們繼承下來,更要將其發揚光大,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二、傳統文化教育滲透於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視角

目前,快餐文化、日韓文化、網絡文化等現代文化越來越流行,中國的孩子們品嚐着洋快餐,欣賞着日韓動漫,聊天的話語中充斥着讓人不知所云的網絡語言,自然也距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日行漸遠。鑑於這種現狀,批判這類新生文化的聲音不絕於耳。然而,傳統文化與此類新生文化並非完全對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些新媒介很有可能成爲未來推動傳統文化傳播的新動力,這一點也爲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古時候的中國,也經常運用新媒介進行文化的傳播,例如過年時家家戶戶貼的春聯和門神,戲臺上唱的大戲,流行的通俗小說等等。現如今,我們在推廣傳統文化時也有必要對新媒介加以利用。怎樣將傳統文化透過高效的、符合青少年興趣的形式表達出來,讓大家樂於學習,這是相當重要的。倘若傳播媒介利用得當,網絡等新媒介將會成爲推行傳統文化非常有力的工具和手段。那麼,如何才能讓越來越多學生暢遊於傳統文化的海洋,怎樣才能將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轉變得時尚活潑,讓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更好的效果呢?

(1)把傳統文化裝扮得很童真

從《舌尖上的中國》帶動中國傳統小吃行業的發展,到大觀園旅遊文化節推動《紅樓夢》的繼承與發展;從《花木蘭》的創意動畫,到《百家講壇》的熒幕鉅獻;這些都是在向我們傳達一個新的思路,要想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發展,就需要利用各種新的表達方式。

傳統文化的內容是傳統的,是厚重的,然而它的教育傳播方式卻不能侷限於傳統框架之中,傳統文化依然可以展現得很童真。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繪本、漫畫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孩子們覺得有趣了,自然就很容易融入其中。

例如:在進行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故宮》這篇課文的學習時,教師除了解決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故宮所傳遞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此時,教師可以藉助我們上邊談到的書籍來進行補充,《我的家在紫禁城》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套書共有七本,它專門面向兒童設計出版,採用別具風格的形式展現了故宮。風趣幽默的語言,配上色彩鮮豔的圖畫,可愛的繪本賦予了故宮的歷史、文化、建築、工藝、人物乃至大自然別樣的活力,也給予了孩子們在紙上游覽紫禁城的機會,孩子們自然樂在其中。

(2)讓傳統文化“動起來”

歷史傳統文化故事蘊含着深刻的寓意且富有哲理,然而當今的學生卻不能靜下心來細細體味其中的精髓與真諦。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更直觀地去了解這些故事的內涵,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呢?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系列動畫片就巧妙地將中國節慶、習俗由來融入動畫片中,由名作《弟子規》爲題材創作的動畫片《孝孝龍奇幻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動畫片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以傳統文化中的角色爲原型,運用動畫片的方式展現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使劇情生動活潑且耐人尋味,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除此之外,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和剪紙動畫《草人》也相繼進入熒幕,這樣的作品不僅巧妙地傳遞了傳統文化的內涵,更把傳統繪畫、傳統手工藝的精髓與傳統文化融會貫通。這樣精妙的設計,讓學生心目中枯燥無味的傳統文化知識真正“動”了起來。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帶進教室、搬到課堂上來,這樣不但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加熱愛語文課堂,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讓學生從思想上產生學習的激情。

(3)將網絡變成傳統文化的大講堂

隨着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接觸這個平臺,並深受其影響。那麼,爲何不能將傳統文化學習的場所從教室裏、課堂中搬到網絡平臺上,讓網絡變成傳統文化的大講堂呢?

語文教學不能侷限於課堂上古詩詞的講解與評析,在課下教師要積極拓展並且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讓學生有機會更多地接觸到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在對《論語十則》一課進行講授之後,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中國少年國學院》來蒐集相關知識。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計算機設備,在學校的機房內透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討論,並進行專題彙報。這樣的學習形式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品位,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科間的融合。學生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熟悉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達到了手腦並用的效果。

“任何一個思想觀念,要在全社會樹立起來並長期發揮作用,就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學生作爲祖國文化的繼承者和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就必須要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也必須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教育,提升文化素養,從而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新時代的語文教學不應再僅僅侷限於傳授學生運用語言的技巧,更應該向學生提供一個能夠讓他們持續感受傳統文化、領悟民族精神的平臺,達到陶冶情操及提升素養的目的,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得到傳承與發展。

總之,傳統文化不是虛無縹緲的,它不僅停留在書本上,也存在於熒頻與網絡之間,更好地體味文化內涵,就要更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把二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小學作爲傳統文化傳播的起點,教師肩負着重要使命。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接受新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實踐,從而讓傳統文化的種子能夠植根於學生的心間,使傳統文化之花能夠綻放在學生的心田。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XX。

[2]鄭文玉。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J]。才智,20XX(94)。

[3]張澤靜。寓中國傳統文化於中學語文教學之中的策略探究[D]。信陽:信陽師範學院,20XX。

[4]汪瑞林。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融入學生血液[N]。中國教育報,20XX—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