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討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3W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症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正是因爲這個問題的存在,導致中西文化交際以及英語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都受到影響,本文針對大學英語中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與措施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爲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從而有效克服目前英語教學中失語症的問題。

探討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論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中國傳統文化;必要性

引言

文化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部分,從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情況來看,英語教師文化教學意識不足,即便是開展了文化教學,往往也是針對語言輸出國一方的文化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很少,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討論異國文化的時候滔滔不絕,而說道中國文化的時候,只會吞吞吐吐。實際上這對學生的語言發展非常不利,當然更加不利於中國傳統的傳承、發展與普及。意識到大學英語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的必要性,並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這已經成爲了中國高等英語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點研究課題。

一、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國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傳承中國文化,普及中華民族的偉大思想和精神,即便是外部教師,它也承擔着發展、傳承本民族文化的責任,這就要求中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合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這即是對英語教學外延的拖延與教學內容的補充,也是強化中國文化滲透,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需求,是中西文化差異背景下,全面提升中國學生辯證文化意識的有效途徑。

1.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文化全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際日漸頻繁,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交往不斷增多,作爲擁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具有非常巨大的文化魅力以及研究價值,同時也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對象,因此作爲中國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積極承擔其傳承本民族文化的責任,要幫助學生理解中國文化,深深體悟中國文化,只有這樣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好的將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國家,實現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從這個方面來看,英語教學中強化中國文化滲透,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

2.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光彩奪目,是世界文化寶庫中最閃亮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英譯研究多年來從未停止。世界各國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熱情也從不曾減退,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與擴散,是世界文化不斷髮展需要,也是強化中國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感召力與凝聚力的需要,作爲一名中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所滲透本民族文化,應該成爲一種責任和習慣,而作爲一名現代化的大學生,作爲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果連本民族文化都知之甚少,對中國民族的發展歷程都漠不關係,那麼又何談,建設祖國、服務人民。所以說,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3.是培養學生辯證的文化意識的需要

在學英語教學,要將中西文化差異作爲背景,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清晰的認識到跨文化交際中交際雙方的理解特點、語境特點等等,從而更加順利的完成交際活動。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幫助體悟、掌握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必須要滲透中國人文、典故以及風俗等內容,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方面能夠實現更好的鑑賞與理解,掌握中西文化各自的交際特點,在交際中能夠有意識的調整交際方法以及措辭。從辯證的角度來看,綜合兩個語言系統中不足與優勢,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能夠使學生逐漸形成一種辯證的文化意識,做到既不妄自菲,也不狂妄自大,能夠變成的接受事物。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多姿多彩與深厚底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也會油然而生。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

1.積極掌握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英語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要以標準英語爲核心,同時兼具中國文化特色,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中國英語教學的這些特點,要將中國人語言交際習慣與文化特點滲透到教學中。具有中國文化與國慶的英語教學,主要從音譯、意譯兩個方面體現出來,比如表示食物的詞彙:豆腐(tofu),烏龍茶(oolong);表示文化的詞彙:功夫(kungfu)等等,這些都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英譯詞彙,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在目前中國大多數的英語教材中,關於中國文化部分的內容基本是空白的,學生能夠隨口說出復活節、聖誕節這些詞彙背後的文化意義,但卻無法說出清明節、元宵節的英語表達方式。這對這些問題,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在教學中用英語語言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解釋和闡述,將詞彙背後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譯解釋出來,這些教學可能在學生未來也不應會使用到,但是這是一種文化儲備和文化傳承,並不是以“是否用得着”爲學習目的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以英語的思維,去理解中國文化,體悟中國文化,學生本身的知識體系得到完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同時也能夠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2.積極探索中外文化的比較學習

在英語教學中,採用對比的手法,適時輸入中國文化知識,不但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好奇心,而且能使兩種文化的差異以生動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便於學習者發現兩種文化的共性和個性,進行批判性學習。西方人重理性,擅長邏輯思維;中國人重悟性,喜歡形象思維,所以中西方在詞彙和語言表達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以數字爲例,在中國人心裏,“五”是和諧、優美的象徵,所以漢語中含有“五”的詞語很多,如:“三皇五帝”、“五穀豐登”、“五光十色”等;但在西方five就不那麼美好了,如:five-fingers表示“三隻手”,即“小偷”,the fifth column表示通敵的內奸,the fifth wheel的本義是汽車上的備用輪胎,而其比喻義則是“多餘的人或物”。在中國人眼裏“六”是最吉利的數字,中國古時就有崇尚“六”的傳統觀念,成語“六六大順”,官制設有“六部”,朝廷軍隊統稱“六軍”或“六師”,把親屬關係歸納爲“六親”;但“six”在英語中卻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數字,如:at sixes and seve(亂七八糟),當然,這樣的現象在英語學習中比比皆是,學生透過這樣的學習,既能習得語言,又能洞曉文化,在對比中深化了對中西方語言文化的理解。

3.積極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跟閱讀息息相關,大量的閱讀能爲學習者提供真實的語境,地道的語料。爲彌補英語課時少,資訊量狹窄的不足,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廣泛地進行課後閱讀,並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向學生傳授尋讀、跳讀、略讀等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推薦課後閱讀書目、報刊雜誌,在增強學生民族認同感和愛國心的同時,領悟了本國的文化,也習得了英美語言;佈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寫讀後感、故事大意,也可讓學生根據閱讀的內容和觀點進行批判性閱讀,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從多個側面去理解材料的內容和文化內涵。

 結束語

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西方跨文化交際日漸頻發,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大前提下,顯得更加緊迫。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失語症”的問題,非常普遍,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合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學生使用英語思維,解釋中國文化,因此我們能夠看到,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促進中西方文化交際的需求,也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豐富文化底蘊的需求,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爲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楊熙超.探究生態翻譯學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J].海外英語.2013(07).

[2] 魯燕.談談漢語“吃”的俄語表示法[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