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論文精編

學問君 人氣:2.76W

導語:對於小學數學論文,大家會有怎樣的論點論述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論文,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小學數學論文精編

小學數學論文1:有效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策略分析

【摘要】

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班級的學困生已更多地得到關注與重視。如何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也能體驗到成功與快樂,教師可從情感、教法、幫扶、作業等方面着手,促使學困生得到有效轉化、提升。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

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困生,他們需要教師從情感、教學方法等方面予以關心與幫助。創設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實施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建立平等互助的幫扶小組,設計個性鮮明的分層作業,都能有效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體驗到成功與快樂,筆者在日常數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相關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營造平等對話的氛圍,主動拉近師生距離

“和、愛”教育是我校的辦學特色,構建和諧、愉悅的數學課堂,是促使學困生不斷前行的動力。作爲教師,需要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對話氛圍,給予學困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感受來自老師與同伴的愛與關注。事實上,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讚賞的目光,都會激發學困生不竭的學習動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平移與旋轉”單元第二課時,我先讓學生回答小船先向()平移了()格,再向苦()平移了()格。學生高高地舉起手,看着小軍同學舉起的手又悄悄收回去了,似乎想要回答,我微笑地對他說:“沒關係,你試試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輕聲地講述了小船平移的過程,介紹了數平移格數的方法,儘管還不是很有條理,聲音也不夠響亮,但同學們馬上給以熱烈的掌聲,使他獲得了自信與快樂。

2.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學困生接受知識有些緩慢,思維能力也不夠強。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到靈活多變,教師語言要生動形象,能關注到他們的認知經驗和接受能力,降低難度,分散難點。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時,學困生對如何畫圖表示有很大困難。教學中,教師沒有采用多媒體動態演示,而是採用及時提問的方法:“長減少是什麼意思?”長減少就是將原來的兩條長變短了,面積自然就會比原來的減少。所以我們畫圖時先要找到長,想想變短了的意思,再動手畫。這樣教學方法的改變喚醒了學生的無意注意,難題就順利而解了。又如,爲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問題的審題能力,可以引導他們先讀題,圈出關鍵字、說出關鍵字的意思,簡要複述題目,再分析數量關係。如求平均每個季度用水多少噸,可自行提問,由平均每個季度想到一年有幾個季度。這樣堅持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幫扶互助,提升輔導實效

實踐表明,兒童之間的交流有時比師生之間的交流更爲融洽,他們以兒童特有的對話方式,互幫互助,共同提高。教師要用更多的時間幫助這些學生,走近他們的心靈,及時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疏導思想上的困惑。在班級中,我們讓每個學困生自行找一個數學成績優異的同學做自己的師傅,結成幫扶對子,教師幫助建立幫扶檔案,定期對幫扶效果進行評價,予以表揚獎勵。課堂上的小組探究,課間、放學後的悉心輔導隨處可見,幫扶效果顯著。如在教學“認識角”這節課時,在動手創造角的環節,各小組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或自己的材料創造角,師徒動手。小組內有這樣的一段對話:“我用吸管做出了個角,你來指指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對,指邊的時候要從頂點開始,彙報時,不要緊張,聲音要響亮,你一定行。”這樣的對話,無疑是師傅對徒弟的一種鼓勵與肯定。果然,小組彙報時師徒兩人,一人展示,一人能說,配合默契,精彩紛呈。

4.佈置彈性作業,體驗快樂學習

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和應用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更多地考慮學困生的學習特點和完成能力,佈置作業時突出分層,通常可設爲基礎練習題、綜合運用題和挑戰自我題三部分,難度逐步增加,採用闖關或奪星等形式,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對多數學困生來說,他們完成基礎練習題就算過關了,教師可根據基本題的完成情況,予以輔導,對完成不錯的學生可自行挑戰下面兩關,體驗“跳一跳”就能成功的感覺。例如,在學習了“相交與平行”後,我設計這樣一組練習。基本題:利用掌握的知識直接判定下面幾組直線中哪些相交,哪些互相平行。綜合運用題:在圖形中或字母中找出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線段。挑戰自我題:在長方體的面上找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線段,畫出從喜羊羊家到河邊挑水的最短路線。學困生多數能順利完成第一關的基本題,不少學生還順利進入第二關、第三關,在充滿趣味的闖關練習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小學數學論文2:資訊技術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文章從運用資訊技術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資訊技術化靜爲動激發學生學習,運用資訊技術及時反饋提高教學效果這三方面闡述資訊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資訊技術;小學數學;教學

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爲現代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資訊技術集聲音、圖像、動畫於一體,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將資訊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必定爲數學課堂改革發揮重要的作用。

 1.運用資訊技術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

數學知識大多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中,透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時,可透過創設“猴媽媽摘桃,總共摘了28個桃,但是小猴嘴饞偷吃了一些,還剩下7個”這樣一個情境,並出示情境圖,讓學生結合文字觀察,並提問“你從圖上可以知道什麼”。學生在情境圖中發現了已知條件,有些會根據已知條件提出減法計算問題,有些可能會提出“吃了多少個桃”這樣的問題。在知道了哪些是已知的和哪些是要求的之後,再請學生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了什麼和要求的是什麼(如圖1所示)。這樣一來,既幫助學生審清了題意,也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再如,在執教新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透過創設童心園的情境,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如圖2所示),然後提問:“圖中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緊接着讓學生自由發言:“看了這幅情境圖之後,還想知道什麼?”從而引出學生提出的問題:把圖中的人物進行分類。透過課始所提的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可以按照老師和學生分類,也可以按照他們參加的活動分類,這樣就爲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鋪墊。以上兩個例子都是透過運用資訊技術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運用資訊技術化靜爲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的數學知識比較枯燥,教師就要運用資訊技術把要解決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技術輔助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需要,把動、靜結合起來,透過生動有趣的畫面,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執教新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認識時分”時,透過課件演示,先呈現出一個圓,接着將鐘面平均分成12個大格,並標上1到12這12個數字,然後在每個大格里出示5個小格,最後再出示時針和分針,在逐步演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知道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這爲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學生認識時針和分針,並能辨別整時之後,繼續採用動畫的形式,讓時針和分針都從12開始運動,同時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運動情況,學生會發現,時針轉一大格分針能轉一圈,而時針轉一大格時,分針轉一圈是60分鐘,引導學生髮現1小時=60分鐘。又如,在執教新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始,透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畫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原本靜態的點和線動起來,組合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和今天即將要認識的圖形,從而引出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在探究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時,同樣結合動畫和實物演示,讓學生深刻體會角的大小和角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這兩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是運用資訊技術把原本靜態的內容製成動態的效果,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運用資訊技術,及時反饋,提高教學效果

隨着資訊技術的發展,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交互式電子白板,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電子白板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現場生成性,可以及時反饋,有時在課件製作過程中,不需要有太多的預設,有些可以讓學生透過電子感應筆現場生成,當堂反饋,這樣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完成新授內容之後,可以讓不同的學生運用電子感應筆在白板上進行練習,其他學生則在自己的練習本或書本上練習,除了完成書本上相應的練習之外,還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練習,增加練習強度,即時反饋,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