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德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2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德育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德育論文

大學生德育論文1

摘要:結合本人大學四年的點滴回憶,心路歷程,實踐感想,對成功與失敗的自我評判和反思,對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總結成這篇寫在大四尾巴上的論文

關鍵字:開學,軍訓,學習,舍友,打工

時間如梭,轉眼之間就臨近畢業。來不及細細回味,四年的大學生活就將與我揮手作別。回首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見證了我的每一步成長。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艱辛中享受快樂,在點滴中學會堅強,平凡的生活中閃現的是一份簡簡單單的真實。在大四的尾巴上,回憶四年的生活片斷,只想爲這四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一個終點意味着另一個起點。不應該有太多的失落,因爲曾經有過精彩,也不應該有太多的感傷,因爲青春尚與我同在。年輕的生命不應該屈服於生活的磨難,而應該在風雨中傲然前行!

新的開始

四年前那個稚嫩的臉龐模糊又清晰。揹負着父母熱切的期望,懷着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我踏進了這所曾經陌生的校園。現在依然清晰記得,大學報到的那時候的點滴。跨出高中,邁入大學的校門,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簡直是就是從魔鬼式教育的地獄進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魚兒入水、小鳥出籠一樣釋放我的思想與靈魂。在這裏,同學友愛,室友志同道合,老師對我們的學習與生活更是照顧的體貼入微。感覺我們自由了,可以飛了連呼吸到的空氣都是自由的。可以下課不用必須都把時間放到自習室了,能看自己想看的書,想看到什麼時候看到什麼時候,可以有自己的計劃了。當入學的急切心情還未平靜,學校裏的各項招新活動就熱烈展開了。到處是動員大會,到處是震耳欲聾的音響,學生會、各色社團和協會晃得我們新生眼花繚亂,當時能感覺到我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從這裏開始了。

軍訓是四年學習生活的開始。那個被烈日曬得就要冒煙的訓練場還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每天的正步,跑步訓練,偶爾的拉歌比賽,還有我們可愛的教練,都已經成了永久的回憶。還記得第一天休息的時候教練讓我們坐在地上,可大家都矜持着猶豫着,教練笑着說“嫌髒是吧,不過我敢打賭,不用多了,再有一天,你們會覺得坐在地上是件很幸福的事。”事實證明教練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啊,後來的我們都恨不得教練一說休息就躺在地上啊。呵呵,軍訓雖然真的很累,但也是毅志和體力的提高,不是都說,沒有參加過軍訓的人,大學就是不完美的嘛。我想我當時已經爲完美的大學開了一個還不錯的頭。短暫的軍訓生活在我們最後的彙報表演中結束。雖然當年達到的標準早已忘掉。但一段美好的回憶和一份真摯的友誼仍在。

平淡生活

四年的大學生活也許還是用平淡兩個字來形容比較恰當。生活的中心還是學習。認真地上課,認真地做作業,認真地參加考試。考過了四級接着考六級,過了計算機二級又過三級,繼而又準備考研。四年的學習生活就是在不斷地實現着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中度過。浸泡在自習室裏每一個日子雖然單調卻充實。上了十幾年的學,不敢說喜歡,但絕對是不討厭學習的。除了溫馨的宿舍,我也喜歡自習室裏擁擠又安靜的氛圍。曾幾何時,自習室就像一個避風的港灣,是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屬於我的安全地方,沒有污染沒有嘈雜。喜歡坐在自習室裏靜靜地聽廣播,偶爾看看窗外美麗的風景和校園裏各自忙碌的同學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它的過程。我的收穫就是在平淡中感受學習中的充實和快樂中的成長。

每個經歷過非典的人,都不會忘掉那段特別的日子。空氣裏瀰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還有每個人眼睛裏流露出的恐慌。大大的白色口罩成了校園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才感覺生命原來如此脆弱。團結再一次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發揮了無比的威力。小小的“病毒”雖然可怕最終還是屈服了我們。這讓我不能不佩服人類的偉大,也不能不去感激那些在抗擊非典的戰線上奮不顧身的英雄們。經歷了生與死考驗的我們更懂得珍惜生命和生命裏的每一次感動。

生活在不斷地變化中重複着同樣的旋律,在不斷地重複中變換着不同的音符。生活的最高境界也許就是歸於平淡,而我在平淡中感受屬於我的精彩。

第一個決定

也許大學四年裏我都是快樂的,但真的讓我覺得自己成熟了卻是在決定考研併爲之努力奮鬥的那一年。考研,是我第一個爲自己做的決定,以前的生活好像就是因爲大家都這樣我也不特殊的感覺。小學,初中,高中,我都沒有問過我的人生爲什麼是這樣的,甚至大學讓我覺得是高中之後的必然選擇,從沒問過爲什麼。知道大三時,大家爲繼續考研還是找工作爭論時,我才真的問自己我要是生活是什麼樣的,是開始準備步入社會還是給自己繼續充電,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第一次認真的仔細的剖析了自己,鄭重的做了考研這個決定,我也知道,覺得是自己做的,那就要自己負責,真的爲自己努力一次。

考研的一年裏,說不辛苦那是騙人的,但考研的我們確是幸福的,第一次真的爲自己爭取,願望是那麼的強烈,但也做好坦然接受失敗的準備,只要真的付出了,就沒什麼遺憾。幸好結果是美好的,讓我對生活更加的熱愛。

在這一年的生活裏浸透着太多的辛酸和淚水。讓我相信堅強的生命就應該經受痛苦的歷練,年輕的我們必須接受挑戰。曾經毅然決然地決定考研,併爲這個決定付出了很多很多。辛苦的準備了一年,改變了我很多很多。讓我相信堅強的生命不該屈服於生活的磨難,而是應該在風雨中傲然前行!

一輩子的財富

我是一個典型的慢熱的人,蝸牛的性格,害怕被孤立,可又不敢主動去爭取,怕傷害,所以寧願躲在殼子裏,是我的那些可愛的舍友,一見面就讓我覺得我是被大家需要的,開啟了我枯燥的殼子,讓我感受到大學是多麼的美好。我們每天一起起牀,相伴着去上課,擠在一個牀上看電影(即使我們有好幾臺電腦),歡呼着出去吃飯,逛街,也互相掩護着躲過老師的點名,還有晚上精彩的臥談會………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的都是充滿歡笑的,我們有隻有我們才能聽懂的語言,有我們共同的祕密。四年來一直那麼親密的室友,雖然馬上就分開了,可這四年積下的友誼卻早已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裏,是一輩子的財富。

最後昇華

在大四的尾巴,我把自己放逐到社會中,去一個可以和很多不同類型的人接觸的西餐廳打工,一方面爲畢業旅行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要去歷練自己。要洗掉身上書生氣。

兩個月的打工生活,算是畢業生活實習吧,讓我真的在心裏上長大了,不再是那個膽小,愛哭的學生了。面對挑剔的顧客,我學會了忍耐;面對成功人士,我知道了自己是多麼的不起眼;和外國人的對話,讓我喜歡上了學英語;面對經理的教育,我知道了自己不再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在這裏,我只是個服務員……

就這樣我不斷的鼓勵自己,也收穫着點點滴滴屬於自己的財富。打工雖然充滿了艱辛收入也很微薄,但打工的經歷讓我在不斷的磨練中成長。工作的艱辛更讓我懂得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讓我學會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爭取。

很多時候我在想,當初打工的決定是那麼的正確,如今我不僅僅獲得了旅遊的經費,更添了一筆可貴的財富,那是未經歷苦難的人所無法體會的。那種懂得如何看待和體驗生活的勇氣在我心底萌生、積聚,在成長中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樂觀。儘管生活中煩惱常常不請自來,但我從不詛咒生活,只能坦然面對,用夢想來稀釋煩惱。

經驗小總結

大學四年時光使我懂得了很多,成長了很多,成熟了許多,寫一些我對大學生活的一種理解和總結。

第一,每週給家裏打電話,因爲我們的成長卻意味着父母的年老。

第二,珍惜給你歡笑陪你難過的朋友,因爲畢業時你就會知道是多麼的不捨。

第三,永遠不要忘了學習,即使上了大學我們還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永遠是第一要務

第四,充分利用圖書館,知識的海洋裏永遠充滿魅力。

別了,我的大學

每一天,我們都會有意無意的再逛逛校園,看看它今天的樣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來稚氣未脫的我們。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點。突然覺得四年的同窗,身邊的朋友,比想象中的和善,可愛的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個都溫柔如風。

自習室的門還開着,考研時候奮鬥了一年的那個屋子,如今又換了新的血液,一直對那段滿頭苦讀的日子心存感激,她讓我收回了很多。一幕幕的場景就像一張張絢爛的剪貼畫,串連成一部即將謝幕的電影,播放着我們的快樂和憂傷,記錄着我們的青春和過往,也見證着我們的友情和愛情!未來就像天空中一朵飄忽不定的雲彩,而我們,從畢業這一天起,便開始了漫長的追逐雲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旅途卻可能是崎嶇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有一份彌足珍貴的回憶,一種割捨不掉的友情,一段終身難忘的經歷。

大學生德育論文2

[摘要]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情感和心理的凝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紐帶和橋樑,文化底蘊深厚,包含許多對當今社會有價值的道德因素,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地推進,多渠道地開展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從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高職學生德育中的作用、高職院校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措施兩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高職院校德育中的實踐。

[關鍵詞]傳統節日;高職;德育;措施

德育是培養人的思想品德,塑造人的靈魂的教育活動。中國歷史上各朝代和國外的教育都很重視德育。我國古代教育中,禮(即德育)被認爲是“六藝”之首。孔子在《論語?學而》中闡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明確肯定“孝”、“悌”等道德修養應先於“學文”。國外也有類似的觀點,英國教育家洛克認爲,培養人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目前高職學生的生源部分來自第五批招收的普高畢業生,部分爲單招單考的“三職生”(中專、職高、技校),而且“三職生”的招生比例越來越高。不同文化基礎的生源,使得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參差不齊,勢必造成學生思想素質的多元化,這給德育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在具體的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大談空談理論,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對學生多方面需求無法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對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關於德育的方法和途徑,論述很多,在衆多的論述中,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所蘊涵的道德因素涉及較少。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民衆精神信仰、審美情趣、倫理關係與消費習慣的集中展示與傳承的文化空間”[1]。是中華民族情感和心理的凝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紐帶和橋樑,文化底蘊深厚,包含許多對當今社會有價值的道德因素,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地推進,多渠道地開展高職院校的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科學有效地挖掘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將德育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有機結合,是當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高職學生德育中的作用

1.可以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高職生的民族凝聚力,培養高職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民族自信心是維護民族尊嚴和文化本位的精神基礎,一個民族如果缺乏自信,就會在精神迷茫中失去自己的民族位置。”[1]黨的以來,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重視建設民族凝聚力,這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在動力。“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心結。人們透過節日飲食、節日儀式、節日信仰與傳說、節日藝術等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精華。我們在民族節日活動中,紀念自己的先人,觸摸我們民族的魂靈,迴歸文化根本。傳統節日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就在於我們不斷地給自己創造迴歸的機會。我們透過迴歸傳統來辨識、確認自己的文化身份,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1]中國傳統節日中比如春節、中秋等節日,海內外華人華僑,上至國家領導,下至黎民百姓,無不興高采烈,普天同慶。這些傳統節日成爲鼓舞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以及強烈的歸屬感的載體和契機。例如,每年的春節除夕,無數的中華兒女共聚一堂,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遍佈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也透過電視及各種媒體感受節日快樂、祥和的氣氛,此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無疑得到強化。又如元宵節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元宵象徵家人團圓,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象徵着海峽兩岸能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又如端午節,與春秋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有關,端午節的各項慶祝活動無一不蘊含着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再如,與春秋晉國介子推有關的清明節,我國臺灣地區、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炎黃子孫、華人華僑只要有條件,很多人回祖國省親、祭祖掃墓,無形之中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後人對屈原和介子推的懷念,正是延續了這種對國家的愛戀。還有,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在華人過春節(也叫中國年)時慰問所在國的華僑;海峽兩岸的客運包機於2006年6月由原來的春節包機擴大到清明、端午、中秋、春節四個主要民族傳統節日期間的兩岸包機,這其中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事實充分說明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透過讓高職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對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高職生的民族凝聚力,培養高職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樣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與時俱進的節日文化,能給社會增加和諧、溫馨的氛圍。

“而民族節日文化傳統是民衆最直接感知、最易於產生文化能量的文化傳統,它是構建當代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動力。”[1]所有文化的傳承載體是多元化的,但載體的主體都是人,節日文化也不例外,人際交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要內容,而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就是人際關係的和諧。在春節、中秋、端午、清明等重大節日的時候,親朋好友之間,同事、鄰里之間透過各種形式拜年、祝福、送禮,還有各種各樣的節日交往活動。在這樣的人際交往和節日氛圍中,增進親人、友情,增加了家庭成員之間、親戚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的團結和睦。在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透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師生之間有更多的理解、關愛和寬容,有利於調節學生人際關係,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除了春節、中秋等漢族傳統節日外,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藏族的雪頓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回族的開齋節、古爾邦節等。這些節日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涉及宗教、歷史、天文、哲學、醫學、神話傳說故事和倫理道德,又聯繫社會,使參加活動的人瞭解很多知識並受教,在促進文化建設、道德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作用巨大。所以,高職生在傳統節日活動中透過一起聚會、交流感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自己和別人能夠融洽相處,形成一個和諧的宿舍、班級、校園環境。具備了能寬容、和諧和被人相處的能力,不管身處任何環境,都能夠融入進去,如果每個人都如此,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應該指日可待。

3.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隨着社會環境的寬鬆和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一些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愚人節等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備受年輕人的喜歡,甚至把過洋節當作一種時尚,結果導致具有豐富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日益淡化,甚至被失傳、被異化。有專家指出,在全球化價值趨同的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最後一道壁壘是傳統節日。因此,應加強對高職生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我國傳統節日的生存現狀,以及這種現狀對民族長遠發展的負面影響,從而喚起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文化自覺意識、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意識地擔負起保護、傳承和創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重任。

二、高職院校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措施

1.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應以傳承傳統文化和提升高職生人文素質爲目標,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作爲人文素養教育的主要內容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中,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有選擇地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培養高職生熱愛和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授課老師在講授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是傳承民族文化、寄託民族感情、體現民族認同感的載體,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的目的。我院綜合企業技術標準、崗位素質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制定了“231”(兩體三層一主線)課程體系,即平行構建了職業核心能力和崗位核心能力兩大課程體系,在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涉及多門相關課程,主要以《人文素養》課程爲載體。該課程總共24課時,其中學習項目六領悟民俗教學內容教學時數爲四學時,教學目標是掌握基本的民俗基礎知識;熟悉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日及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的一些主要民俗風情;瞭解中西方主要節日;培養學生傳承優秀民俗文化的能力以及創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有很多積極的民俗,而民俗在文化中最具穩定性和傳承性。在授課環節中,有兩課時是要求學生家鄉主要民情風俗展示,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大部分對傳統節日中的民俗更熟悉和感興趣,而這些民俗中包含着很多道德風尚、宗教觀念和傳統習慣,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很大的作用。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遴選現有有專長的教師,或者如有條件,邀請民俗專家、民間藝人等來校講授有關知識。

2.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主題活動。

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主題活動的目的,是透過親身實踐,讓傳統道德影響學生的思想,感受節日文化所隱含的積極健康的文化情結,培養和提升健康情感。並且主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要結合時代特徵,讓學生感興趣。比如清明節,主題可以是“慎終追遠,不忘根本”,活動形式可以考慮踏青;掃墓;放風箏;收集清明詩詞;清明詩詞書法作品展;清明詩詞朗誦會;緬懷先烈;收集英烈故事;開展主題班會等。端午節主題可以是“追求理想,愛國愛家”,活動形式可以透過各種渠道瞭解屈原以及他與端午的故事;開展主題班會;屈原作品朗誦會,感受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瞭解端午的習俗(製作香袋、包糉子,端午賽龍舟習俗等)。中秋節主題可以是“珍惜友情,關愛親情”,活動形式可以收集中秋詩詞,並進行朗誦比賽;瞭解中秋節的起源和相關習俗;賞月、吃月餅等。在學校層面上,可以考慮結合重大節日,如端午、清明、中秋(春節學生放假不在學校)舉辦全校的節日慶典、大型的節日文化展覽、知識競賽、徵文等。例如我院每年清明節,由學院團委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重陽節組織學生到養老院打掃衛生,表演節目;端午節學生中做香包,有些班級包糉子等。在節日期間,學校可以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教室、宿舍等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的佈置與裝飾要體現節日的特點和文化內蘊。同時,學校團委、學生處、各系部學生管理部門也要充分運用現代傳媒手段,如在本部門網站開設專欄等方式,宣傳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可以創建中國傳統文化展覽室等平臺,以文字、圖片、影像等形式展示其魅力。這些措施不僅使學校文化氛圍得到增強,而且對學生的言行產生潛移默化的情感影響,從而有意或無意調整自己的價值觀。

3.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和形式。

西方節日在我國大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形式新穎、娛樂性強,迎合了青年人喜歡新生事物的特點。在中國傳統節日裏,現在基本變成了放假,而在放假期間,親戚朋友之間、同學之間交流和活動的方式就是吃飯、去KTV、購物等,這些節日所蘊含的精神文化意義,很少有人去關注,或者根本就沒人去想這些問題。日積月累,傳統節日還有吸引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此,學校作爲社會中一個重要的文化思想陣地,應該思考如何處理好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傳統節日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要注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落後的節日文化習俗,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當然,維護傳統節日,並不是簡單的排斥洋節,而是在尊重多元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時候,也要讓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利用各種渠道挖掘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尋找切合時代特徵的新載體,以期把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傳承下去。比如中秋節,我院有些班級在室外辦篝火晚會,或者自帶音響唱歌、跳舞,各種遊戲,同時,賞月、吃月餅,談論與中秋有關的民俗、故事,傳統與現代結合,學生很感興趣。有些班級邀請身着民族盛裝、能歌善舞地的少數民族學生一起過節,大家一起跳舞、唱歌,交流各自家鄉、民族的民俗民風,學生熱情高漲。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環境下,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蘊涵的道德教育資源,科學分析和掌握不同類型高職生的思想狀況,在德育中有效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不失爲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蕭放.傳統節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2]周衛民.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諮詢導報.2007(22).

[3]李瑩.加強大學生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意義[J].人力資源管理,2014(8).

[4]易永姣.用中國傳統文化提升高校德育的實踐性[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1).

[5]於春華,張繼財,高佔偉.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價值與傳承[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5).

[6]李林,張曉賓.論傳統節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J].學理論,2013(23).

[7]李博豪.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增強青少年學生德育實效[J].教學與管理,2014(3).

大學生德育論文3

在新課程的改革中,德育教育含有一定的藝術氣息,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靈活運用,以期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具體的工作中,要因人而異,實現多種方式和策略的轉化、並存。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都在逐漸發展的階段,德育教育也要隨着學生的身心發展改進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和策略,要符合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社會價值觀。

1德育教育中,堅持以學生爲主體

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是一切教學工作的主體,教師是引導學生形成能力,學習知識的引導者。高中時期,班主任是學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在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時刻注意以學生爲根本出發點。高中時期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發現學生的特點,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整個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包容學生。德育教育是伴隨學生的學習生活開展的,班主任要了解學生各科目的學習進度、效果、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從學生的態度和現狀出發,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徵,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瞭解學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解決問題。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生也能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單一地進行德育教育講解。學生在高中時期,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們會對事情產生自己的想法並且付諸實踐。但是學生還沒有接觸社會生活,學生的環境比較單純,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佔很大比例。學生這種實際的情況使得他們會經常犯錯誤,班主任要有耐心和包容心。要理解學生犯錯的行爲,並且要採用認真的態度,與學生溝通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在學生犯錯後,如果不問緣由武斷地下決定、指責,學生的負面情緒會非常大,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形成有很大的負面作用,並且會影響到班主任管理班級與整個班級的德育工作的展開。在瞭解學生問題的具體情況後,班主任要採用有效的多種方式和策略,使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使學生的態度向積極的方向改變。德育教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急功近利會適得其反。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執行者,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會留下很深的印記,學生積極參與和配合,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在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都有其獨特且獨立的個性。學生在高中時期已經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行爲處事的方式,他們已經基本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學生在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思維方式以及行爲方式等方面還需要提高和完善,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同時,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在符合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修正思維和行爲方式。德育教育中學生的個性差異非常重要,班主任要尊重差異性的存在,不能按照統一固定模式和標準來要求學生。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採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和策略或是多種方法的混合。下面以一個住宿學生的情況爲例。這個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表現正常。在某天上午一節課中缺課,最後在運動場上找了回來。幾天之內這種情況並未再次出現,但是幾天之後,學生再次缺課。這個時候不能再次直接把學生找回到班級,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因素。在運動場上學生結束活動後,班主任根據情況進行溝通,學生保證不會在上課時間缺課。高中時期的學生已經對是非對錯有了基本的認識,有些道理他們是明白的,班主任可以在適當的場合提醒,以合理的方式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2不斷地探索研究使德育價值充分實現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要摒棄傳統封閉式的德育方式。班主任對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和策略要與時俱進,時時創新,在實踐中探索更爲有效的方法,並且運用於實踐當中,再優化和完善。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開展德育工作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班主任可以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探究新方法。高中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則。單一的說服教育已經不能在德育教育中有明顯的效果,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班主任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學生會把自己佩服的老師當作自己模仿的對象,班主任要系統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德育素養,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起到班主任的模範作用,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3總結

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新的要求和目標。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堅持學生爲主體是根本出發點,採用多種方式和策略。使得德育教育在良好的氛圍中開展,學生積極參與和配合,班主任以身作則,轉變傳統的封閉式的德育觀念,才能實現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