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入學生德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4W

在德育過程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模式,有利於更好地實現德育目標,增強德育的有效性,這也是我們多年所期盼的效果,相信經過努力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接下來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大學生入學生德育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大學生入學生德育論文

[摘要]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教學理念與學習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學德育中來。爲了實現大學德育目標、增強德育有效性,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思路、新模式。

[關鍵詞]德育 研究性學習 創新教育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指在教育過程中以問題爲載體,創造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透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資訊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教學理念與學習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學德育中來。爲了實現大學德育目標、增強德育有效性,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思路、新模式。

一、研究性學習――迴歸德育以人爲本的出發點

要增強德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認識到德育的本質是以育人爲核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質,讓德育工作迴歸自身的出發點。德育的最終的目標是把社會實際與道德轉化爲個體的思想品德,亦即培養、造就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道德行爲主體,它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會時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從人的實際出發,而時代的要求則要透過個體表現出來,顯然德育的出發點是以人爲本,而現實中的德育往往偏離這一出發點,忽視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只管教“書”而不“育”人,缺乏針對性,不能因人、因時、因事而宜。

爲了實現德育目標,提高和保證德育的有效性,德育應迴歸以人爲本出發點,充分利用和激發學生的主體需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的。它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爲基礎。將這種具有自主性特徵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注入德育過程中,學生真正被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就有了積極的內在動力,有利於學生的自我教育與發展,有利於落實德育“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同時有利於德育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德育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使德育迴歸出發點和增強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二、研究性學習――構建德育的生態環境

在德育過程中,課堂教學自然是學校德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它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學習人類豐富知識體系的一種比較經濟、有效的途徑。但是,並不是任何一種課堂環境都有利於德育任務的落實和保證德育的有效性。實踐證明,傳統的德育課堂環境以教材爲本,以教師爲中心,將學生視爲客體,注重德育知識的傳播和規範的灌輸。這種知識型、接受型的德育課堂環境,容易忽略人性,忽略人的情感需要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嚴重地影響大學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優化德育課堂環境?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效措施。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求教學諸要素之間始終處於一種和諧狀態,包括師生關係和諧、教師與學習內容和諧、學生與學習內容和諧。在這種課堂和諧中,學習成爲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環境”,課堂變成教學各要素相互之間持續互動的過程。在這種課堂“生態環境”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再是教材的奴隸,課程也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識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知識、探索人的身心發展的'中介。

同時,德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靈接觸的動態過程,建立和諧的“德育生態環境”是實現德育任務重要保證。而“德育生態環境”的關鍵是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在這種人際關係中,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共同求知。

在德育過程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模式,有利於形成師生和諧關係。由於研究性學習的新穎性、多變性和沒有“唯一答案”或“標準答案”的靈活性,促使德育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得不脫掉權威的“外衣”,努力主動地指導而不是代替學生去捕捉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或命題,而是虛心地與學生一道思考與探求問題的答案。即教師始終是一個與學生平等的積極參與者、研究者。在這樣和諧的“課堂生態”中,師生之間的心理和感情距離縮短。因此,教師(代表社會)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任務)比較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對德育的參與性與自律的能動性就會提高,這正是有效德育所期盼的局面。

三、研究性學習――落實德育創新教育的理念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大學生,是21世紀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務。德育的傳承與創新是相互統一的。在社會變革時期,社會思想體系、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不能單純地進行書本知識的灌輸,而應當面對社會變革的現實和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更新德育內容,改進德育模式,培養能夠運用所學德育理論解決社會問題能力的現代大學生,這正是德育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透過德育創新教育,更能有效的實現德育任務,增強德育的時代性和有效性。

德育創新教育可以有多種模式,“以問題爲中心的學習”是衆多模式中最爲有效的一種。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是“以問題爲中心的學習”,它是以認識和解決某問題爲主要目的探究性活動。由於研究的問題多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必然會突破原有學科教育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爲學生提供更多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並取得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研究性學習重視結果但更重視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

“以問題爲中心的學習”的德育過程,一般是圍繞現實生活中一些社會問題所展開的調查和尋求對策而組織的。這種新的德育模式能提供真實的道德體驗,這些道德體驗不但有助於德育知識應用,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自然地把學校學得的德育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德育問題相聯繫,這種聯繫是德育教學內容創新的重要基礎。

“以問題爲中心的學習”的德育過程,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爲基礎而展開的,它是對德育學科邏輯體系的超越。在研究性學習中,鼓勵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爲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方式。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善自主選擇意識和能力方向,而不是代替學生選擇。

“以問題爲中心的學習”的德育過程並不是放任自流,相反,它更注重活動前的精心設計,更注重發揮德育教育機制,捕捉活動中所產生的“德育創新目標”、“德育創新主題”的價值,所有的活動都是一個開創性的有機體系,隨着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德育主體不斷生成。經過“以問題爲中心的學習”,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道德水平得以提高,道德意識得到鍛鍊,思想品德得到完善,出現這種情況,則意味着大學德育創新教育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德育過程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模式,有利於更好地實現德育目標,增強德育的有效性,這也是我們多年所期盼的效果,相信經過努力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