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畢業德育論文內容

學問君 人氣:8.15K

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學生的專業知識再多,沒有好的品德道德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大學畢業德育論文內容,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大學畢業德育論文內容

大學畢業德育論文一

一聲響亮的啼哭,宣告了我們誕生在了這個世界上。從此我們便不斷的突破自己,不斷地填充和吸納我們渴求的未知事物使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長。大學我想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蛻變的時期,猶如破繭成蝶,讓我重獲新生。大學是我成長的催化劑。

大學,讓我空洞的思想變得充實。

都說大學是人間天堂,高中是人間煉獄,對於剛入大學時的我來說,並沒有那種墜入天堂般的感覺,大學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鬆散。“紀律嚴明”,這是初入大學給我的印象。三年的在校生活,讓我們在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讓我們在思想教育和品德修養上有了一定的認知。從某種角度來說,對於暫未步入社會的我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一個人的文明養成小的時候是爸媽教的,長大一點是老師教。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染缸裏,我們的思維一次次的突破,思想也在不斷的蛻變。如果說追求蛻變是人類的天性,追求蛻變是發展的動力,那麼追求蛻變就是極限的超越,思想的蛻變便是新生。不斷的接受新的知識的洗禮,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大學生活,讓我對事物的認知不斷的加深。越來越感覺一個人的文明養成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息息相關,脫離不開。有時候你不經意的一個小事往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舉一個很小的例子,我和我的`室友們可以說相處的相當融洽,每次出門兒我們都是集體出動,每次坐公交車我們都會給爺爺奶奶們、小朋友們讓座,或許剛開始這都是一個人的行爲,但是後來卻演變成了一種風尚,我和我的室友們都會去這麼做的一個事情。就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小事,並不是說我們思想有多麼的高尚,也不是說我們有多麼高的覺悟,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文明的養成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如果一個人連小事都做不好,何談大事呢?我想我的大學還是比較注重一個人的文明養成,無論是行爲文明,言語文明,還是精神文明。在學校期間,學院曾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堂,思想道德修養講堂,讓我們在對社會現象有一定的瞭解的同時,更多了對自身的反思。古之聖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浩瀚的書海中有無盡的養分,讀書的過程正是塑造了我們自身的品性。反思的過程讓我的思想不斷充實。

大學,讓我從青澀走向成熟。

成長——一個人從青澀到成熟的路。它既是過程,也是最終目的地。長大是一場無須解釋的蛻變,這蛻變讓我們稚嫩的面孔被歲月洗禮,單一的表情變得豐富。在校三年,曾經過各種途徑讓自己更加的瞭解這個社會,認識這個社會,我開始了我蛻變的旅程。大一的時候,我經過了層層選拔,進入了院文藝部。參與了晚會活動等的策劃,彩排,等一系列工作,從中鍛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我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不會輕易的否定自己,因爲我知道如果自己都對自己沒有信心那誰還會對你有信心呢?!在不斷提高自己自身能力的同時,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變寬了,不像以前那麼狹隘了,對事情的認知和見解也比以前更加的深刻到位,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了明顯的變化。最明顯的轉變還是在父母身上,上了大學,才漸漸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才知道原來父母的嘮叨是世界上最美的話語。這些,

以前的我並不懂得。以前的我只知道索取,並不知道在我一味的索取來滿足自己的背後,父母在節衣縮食的把最好的都盡全力給我。我知道現在懂得回報並不算晚,我開始了兼職生涯。早出晚歸的雙休日讓我知道了賺錢的不易,每個小時的那幾塊錢更是時時刻刻提醒着我父母供我讀書是多不容易。不再亂花錢,不該買的東西不買。我想,在這個吃苦的年齡,我們不應該拿着父母的錢去享受那不屬於我們的安逸。爸媽說我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體貼父母,能夠理解父母了,每當他們這麼說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心很酸。這也算是一種成長吧!褪去青澀需要的代價吧。就像是那段話:

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

有些痛苦,只能自己體驗

有些孤獨,只能自己品嚐

但是,穿過黑暗,一定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

走出痛苦,一定能企及成長的高度;

告別孤獨,一定能收穫靈魂的深度。

大學,讓我從迷茫中找到堅定

有人說:“成功=天資+勤奮+機遇”。天資是先天形成的,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唯有勤奮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我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機會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而我時刻準備着。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個理想、一個目標,爲此,我們不斷努力向着標杆前進,不斷的接近我們的目標。其實最初的我是迷惘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現在的我依舊迷茫,但是卻在迷茫中找到了一絲堅定的力量,

那就是,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更好,我不求最好,只求每一次都能有新的進步,周而復始的累加起來,我也會變得很強。強大的信心源於能力和資本,所以無論做什麼都要不斷的提升自我的價值。別人爲什麼要去欣賞你,去賞識你,是因爲你有那個價值,你值得別人去欣賞。所以對於大學畢業的就業問題,我並沒有特別大的困擾,因爲我知道總會有賞識你的人出現,總會有你一展所長的舞臺爲你搭建。現在我們除了等待契機的出現外,還要不斷的填充自己。大學,正是在其中扮演了填充的角色,讓我們在迷茫的途中找到了堅定,讓我們有了追求理想的資本。

人生是需要不斷的蛻變的,或許蛻變的過程會不盡人意,但是不經風雨又怎見彩虹呢?大學是我成長的催化劑,他讓我從軟弱變得堅強,迷茫變得堅定。我們還年輕,我們還經得起折騰,所以趁現在年輕還是我們的資本,盡情的去拼搏,哪怕是傷了,痛了,至少多年以後我們再回想起來不會留有什麼遺憾。我相信,痛苦的蛻變是成長的契機。

大學畢業德育論文二

英國哲學家大衛。修謨在《人性論》中指出,人性研究是對人的一切研究的基礎。每一個管理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管理哲學,以人爲主要對象的管理工作者都有對人的基本認識。對人和他們的需求願望、行爲可能的不同看法,是管理思想和管理行爲有所區別的根本原因。作爲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不同的管理行爲和教育觀念,會導致不同的管理效果。

關於人性,在我國,孟子是主張“性善論”的最重要的代表,他認爲,人事有本性的,人的本性不僅是善的,而且幾乎是至善的。而荀子則是主張“人性惡”的代表。

儘管對人“性”善惡的認識不同,但我國古代的思想家都失分重視後天的修“習”。孔子認爲人的先天秉性沒有太大差異,人的差異主要緣於修“習”的不同。

教育在後天修“習”中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禮記。學記》的要求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下面是我們班上的一個教育案列:

學生康某平時下課非常調皮,愛和其他同學打架。同學之間一點小小的摩擦,他都會向同學揮拳頭。經常都有同學來告狀說康某把誰誰誰打哭了。當我在屢屢好言勸說之下無果之後,當着全班的面狠狠的批評了他,可是這並沒有使他因爲羞愧而不再打同學。還是不斷有同學還告狀,這使我很頭疼。我慢慢的開始反

思,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法。於是我開始平時仔細的觀察康某,我發現他每次犯了錯誤都能主動的承認錯誤,並且上課的時候很積極,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表揚,他就會十分認真。所以我開始多注意他,抓住一切機會鼓勵他,還讓他當大組長。漸漸地康某對各門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逐漸改掉了愛打人的壞習慣。

認定“是好孩子”是一種假設,認定“沒有優點”也是一種假設。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在以人爲主體的交往實踐活動中,對人的假定和認同作爲一種邏輯前提,對師生交往態度和交往選擇具有決定性影響。兩種假設影響着兩種不同的管理行爲,而不同的管理行爲又導致了不同的管理效果。

應該如何看待學生?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爲好人的抱有更多的信心和希望。對於學生,我們只有堅信他想改變,想成爲好人,想有出息,這樣“誨人不倦”纔有動力和基礎,我們的工作纔不至於失去信心和希望。如果在我們眼中,學生本就無可救藥,我們就很難全心全意去關心他,幫助他。誰會真正願意去對一顆已經認定是毫無用處的頑石下功夫呢?周弘教授曾經對家長說:“無論別人怎麼不相信你的孩子,做家長的,你都要滿懷熱情和期望地相信他,擁抱她,鼓勵他。”對於教師,這句話可以換成:“無論別人怎麼不相信你的學生,做教師的,你都要滿懷熱情和期望地相信他,擁抱他,鼓勵他。”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求“善”抱有信心和希望纔可能尊重學生,纔可能對學生投入

熱愛和感情。而教育應該是以尊重贏得尊重,以感情收穫感情。有了感情的交流,才能促進知識的交流。有尊重做基礎,纔能有效地進行引導,也才能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更有效地進行要求和約束。所以教育觀念是教學行爲的先導,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