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概念教學小學數學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9.64K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概念教學小學數學的論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認識事物、探索新知的動力。興趣帶有情感色彩,它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小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對新事物總是充滿遐想,總是樂於接受感興趣的新知識。數學這門學科本身較抽象、單調,不如其他學科那樣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地採用傳統“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管不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漸漸地厭倦數學。因此,課堂教學中想要讓學生學得更好,作爲教師的我們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放在第一位,抓住小學生“好奇”的特性,設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變“苦學”爲“樂學”,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所學內容,積極搞好課堂引入,在課程開始時就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把學生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有興趣保障的環境下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儘量設計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如在學習“分數的認識”時,當學生已認識了1/2、1/3這兩個分數後,教師可以問學生:“你覺得還可能有哪些分數呢?誰來大膽地猜一猜。”學生稍加思考後,就會立即回答:“1/4、1/5、3/4、2/5……”此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的確有這些分數,你能借助課前準備好的材料把1/4表示出來嗎?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表示的方法多?”問題一經提出,學生就積極思考並操作起來。之後,大家積極展示、爭先恐後地發表着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說:“我把一個長方形對摺再對摺,開啟後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有的學生說:“我把一個圓形對摺兩次,開啟後也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也是它的1/4。”教師透過情境的創設,不僅使學生興趣濃厚,而且也使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藉助舊知遷移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識。

三、注重練習,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快速提高

(一)多方面練習

小學生好奇心比較重,在課堂上好動,在思維方面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持續注意力較差。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多方面進行練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舊概念去認識新概念,應用曾經學習過的公式、定律去解決新的問題,透過溫故知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練習要有針對性,使學生掌握計算規律

多練雖然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如果教師只是注重練習數量,有時會損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練習也要有針對性。教師要讓學生針對那些易錯、易混的題目進行練習,以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選擇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題型,也可以選擇大多數學生共同出現的錯誤題型,還可以用不同題型設計計算題,讓學生進行鍼對性練習。透過不同題型的練習,學生既能提高計算能力,也能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學生掌握了一些計算題的規律,既能夠提高計算準確率、節省計算時間,又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四、重視動手操作,提高實踐能力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

主要是以教師上面講解、學生下面記背的'方式爲主,純粹是透過教師的講授使學生學習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與定律,形式比較單一,課堂比較枯燥。學生透過動手實踐活動獲得數學知識,不僅可以對知識的形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有助於良好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以及學習態度的形成。透過這一類的活動,學生既能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樂趣,又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培養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可以利用分一分、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髮現長方形紙的4分之1有大有小,促進學生進一步主動思考,體會什麼是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生學會使用分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後,就會增強自信心、提高探究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數學教師所追求的共同目標。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說教師可以袖手旁觀,教師應習慣於走下講臺,以參與者的身份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式,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