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有關於小學數學的論文範文

學問君 人氣:7.74K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小學數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於小學數學的論文範文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概念的引入,人們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看的越來越重。小學數學作爲一門基礎學科,是素質教育教學的核心部分。隨着近幾年來數學教育改革的開展,數學教學的方式和思想方法都引起了廣大師生的重視,數學思想方法及其導學模式作爲重要的研究方向,要求老師們和同學們在素質教育中不斷努力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學習過程;導學模式

教育界普遍認爲,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統稱爲數學思想方法。同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簡單地理解,數學方法是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應用的作題方法。例如,數學學習中的列表法、作圖法,公式法等,而數學思想更具有抽象意義,講究的是做題的思維,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進一步概括和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過程大致可以分爲匯入———拓展———實際運用這三個階段。

一、匯入學習

對於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首先應該注重對學生感知數學思想方法的引導,這個過程注重的應當是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預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的理解數學思想方法的內涵和意義。想要達到匯入學習的深刻作用,必定是離不開教師的努力,教師必須做到熟悉掌握課本知識,加強學習,刻苦鑽研教材,深入理解數學課本的教學目標和內涵。從而做到在數學教學中提出精煉,有意義的問題,方便學生預習和掌握重點做題思想方法,以此達到教學相長,提高學生成績的效果。

在教授青島版小學六年級下冊《圓的面積》時,講課之前,我先安排給了學生預習的任務,我透過提問:我們五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了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之間的轉換關係,大家都應當還記得吧,那麼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才能求出圓的面積呢?這時透過點撥,大多數的'學生都會主動進行思考是不是能夠把求圓的面積轉化成其他的圖形來計算呢?但是要轉換成什麼圖形呢?到了講課時間,我先請同學們說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學有說將圓的面積細分成平行四邊形,也有同學說將圓的面積細分成長方形,當作到分割的足夠細小的時候,也就和這兩個圖形十分接近了。基本可以確定學生的思路是對的,他們基本懂得運用化曲爲直的思想方法。

我進一步進行引導:假如我們把圓形進行分割,當分割的足夠細小的時候,所拼成的圖形與長方形會十分接近,因此就把圓形的面積轉化成了長方形,再進一步根據長方形和圓形的關係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透過這種啓發誘導,學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極限的思想,並且學會了如何去運用它。因此,可以認識到匯入的方法並不十分容易把握。同時,匯入的方法學習數學思想方法又與學生們長期的數學基礎和積累密不可分,這也要求學生做到打好數學學習的基礎要常常溫故而知新,透過這個過程讓學生潛移默化的理解數學的精神和品質。

二、循環拓展學習

循環拓展學習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對於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二次學習和深入理解,之前的匯入學習讓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和感悟了該種思想方法,循環拓展學習的重點教學目標在於初步認識,理解學科思想方法。在教授青島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一課,之前已經學過計算周長的方法,然後我要求計算長30米寬15米的籃球場的周長,分別列出方法,透過之前學習的方法大家列出30+30+15+15=90米,第二種方法30+15+30+15=90。同學們透過對已有知識的拓展和反覆應用運用了作兩次乘法再做加法的第三種方法,30×2=60米,15×2=30米,60+30=90米。

同學們透過原有基礎上的方法又得出了第四種方法,讓30+15=45米,45×2=90米,在多種算法的轉換和運算之間,同學們透過自主的探究和交流,得出了計算步驟少,而且不容易算錯的方法,使用長和寬相加,再乘二,也就得出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這種在學習基礎知識後,對已有知識進行循環計算拓展研究以得提示學生,對數學計算進行一題多解,求同存異,不斷地得出做題最好的方法,在教學中滲透了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會把蘊藏在數學表面之事中的內涵,思想方法做出一定的歸納和總結,並且將這種思想方法進行提煉,從而可以做到靈活應用這些知識

三、實際運用

在教授青島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這一課程時,我用PPT動畫爲大家創設場景課件出示“在童話鎮裏,住着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一天白雪公主帶來28顆糖果要分給小矮人們吃,七個小矮人圍着這五彩繽紛的糖果,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那麼他們到底在商量着什麼呢”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猜想:七個小矮人想要吃糖果,它們碰到什麼問題了?學生一下子讓畫面吸引住了,紛紛說出自己對圖意的理解,並提出了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28顆糖果要平均分給七個小矮人,1個小矮人分到幾個呢?”透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輕鬆引入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同學們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很快就掌握了數學的精髓所在。

學生對於數學問題方法的掌握程度是由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來決定的,這種方法源自於知識但又高於知識,考察的主要是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這同時也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爲學生們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供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數學知識的學習,透過在實踐中的鍛鍊不斷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養成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發揮教學思想的作用

(一)情境設定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教授青島版五年級下冊數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我先透過小學所學知識,結合學校的運動會,自編一些“運動會上的數學”題。學生透過對算術方法求解和列方程求解的比較,感受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同時也爲學生學習新知識“解一元一次方程”掃清知識障礙。感受學習的連貫性,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取知識性、整體性和實用性,從而形成較爲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組建學習小組啓發學生思維

創建學習小組,使學生在羣體學習中,閃現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碰撞。透過小組討論和交流,讓學得好的學生爲學得慢的學生進行講解,與學生的語言更加容易接受同時呢對於學習學得快的同學,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的知識加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使學得慢的同學儘快跟上進度。

(三)自我點評,總結歸納

探究數學學習方法的導學模式,主要的內涵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教師在這個環節裏主要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在學習完一課時的數學之後,學生必定會存在很多的難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將自己並沒有完全明白的問題提出來進行課堂的討論,在討論之中進行問題的解決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這個環節實現的重點在於教師儘量爲學生提供一種寬鬆的討論環境,使學生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而且還要認真地聽取其他同學的觀點和想法,而教師要對學生大膽發言予以鼓勵和支援,並對他們展開引導和評價,主要應當做到鼓勵爲主,以正面評價激勵同學自主學習的慾望。

在最後評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對於學生所做的討論和爭執做出一定的總結,而且對所涉及的學生模糊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爲理性認識,爲學生建立起科學的系統的知識框架,把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進行干預和糾正,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爲該模式仍然有許多的挖掘潛力。希望本文可以爲研究相關課題的廣大師生帶來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松林,楊靜.基於學科思想方法的整合性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01).

[2]劉徵.淺談數學思想方法在課堂中的滲透[J].科技資訊,2016,(25).

[3]鍾志華.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