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策略

學問君 人氣:2.72W

數學概念很抽象,而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進階,逐步上升、逐步發展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到了中高年級,雖然隨着知識面的不斷擴大,概念的不斷增多,而不斷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透過實物圖像的直觀性,聯繫兒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識,來形象地引進新的概念。例如:在教學“千克”和“克”、“米”和“釐米”等較小的重量長度單位時,可先用讓學生稱、掂、量的方法,然後在此基礎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維的形式建立起“噸”、“千米”等較大的新的重量、長度單位的概念。透過具體的計算,引進運算定律;透過教具、實物的演示,引入幾何概念。概念的引入方式是概念教學的關鍵一步,這一步做得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小學生掌握概念,是一個主動而複雜的認知過程,只有爲他們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透過直觀教學,才能逐步抽象,內化成概念。

淺談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策略

抓住概念的本質屬性,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學生理解概念的過程即是對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把握過程。爲準確把握概念的本質屬性,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是抓關鍵詞。小學數學中包含着大量的數學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個詞或詞組組成的定義。這些數學語言表述精確,結構嚴謹,對這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作了明確的闡述。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抓”住這些本質的東西不放,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概念。如,在學習“由三條線段圍鹹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一概念時,就應抓住“三條線段”和“圍”字不放,從而讓學生明確組成三角形的'兩個基本條件,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其次是運用變式。所謂變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斷地變換呈現形式,改變非本質屬性,使本質屬性恆在,由此幫助學生準確形成概念。在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巧用變式,對於學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它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使概念的本質屬性更加突出,達到化難爲易的效果。同時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如在三角形概念教學中,可透過不同形態(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不同面積、不同位置的三角形與一些類似三角形的圖形進行比較,就可以幫助學生分清哪些屬於三角形的本質屬性,哪些屬於三角形的非本質屬性,從而準確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再次是正反對比。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方程的定義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在這個定義裏,要特別注意“含有未知數”和“等式”兩個概念,爲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什麼是方程,除了正面揭示外,還可以用反面襯托的方法,比如讓學生做如下練習:在下面各式中指出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5+3x=84x+5×33.7x=14.89+3×2=15x=8+9x÷5=25

透過練習,組織學生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分析,學生對方程這一概念理解得更爲深透了。

把握鞏固深化的時機,確保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