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策略

學問君 人氣:2.07W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大廈的骨 架,物理理論的基石和精髓.概括性和抽象性是物理概念的特點,所以在學習理解上一時難以內化.物理概念是進行物理思維的基礎,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反映了人 類對自然界長期探索的活動歷程,反映了事物的本質特徵.概念本身蘊涵"過程與方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策略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如果把物理學科比作高樓大廈,那麼物理概念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基石。所以說,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的核心,教好物理概念是學好初中物理的關鍵。

 關鍵詞:物理概念;課程標準;初中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物理課程標準,深入挖掘教材資訊,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針對物理概念教學的特點,處理好教學中各個學生容易出錯的環節,爲學生切實營造一個良好的物理概念學習氛圍,進而爲後面深層次的物理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重視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

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學習課程標準內容,掌握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去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瞭解每個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力爭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處理好重點,把握住難點。這樣物理概念教學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二、引入概念要生動直觀

物理概念是對物理現象本質的抽象概括。因此我們在引入物理概念時要根據學生認知結構特點和概念本質,採取靈活多樣,簡單易學的教學方法。我在物理教學中一般採用下述方法:從學生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例進行引入;從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物理實驗現象引入;利用學生熟知的知識進行引入;用類比法引入概念;透過問題討論引入概念等。在進行概念引入時要注意掌握一些技巧:一定要選擇一些典型、全面,能突出與概念有關的本質特徵的事例,以減少非本質特徵干擾學生理解概念。引入時所選擇的舊知識要與新知識有實質性的聯繫,否則,容易形成模糊的或者是錯誤的概念,從而導致在認知結構中形成不正確的聯繫。所引入的問題能引起聽課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三、概念的建立要準確、簡潔

在建立概念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講得簡潔、準確,學生能夠接受,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的話學生不易遺忘。反之,如果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某概念時,教師講解繁瑣複雜,學生理解起來模糊不清,這將會影響學生理解概念,甚至影響後面的記憶和應用,進而影響學習興趣。概念是用最簡潔精準的文字表達,是經過反覆實驗驗證與推敲得來的。例如,在講解力的作用力的概念表述: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簡短的幾個字就可以說明力的本質。可以從語法角度去分析“力是作用”,力是什麼作用呢?由“物體對物體的”幾個字精確地揭示出力的物質性。有人會說有兩個“物體”不就是重複嗎?其實這裏面的兩個物體,是說明了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要至少有兩個物體才能產生力的作用。

四、揭示概念的本質,實現理解上的突破

4.1長期的物理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只有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概念。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讓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明辨是非,摒棄干擾因素,正確理解概念,實現認識上的飛躍,爲以後的物理學習打好基礎。如,我在慣性概念授課時是這樣做的:講解時我以外力停止作用後,小車、鉛球等物體仍能繼續運動的事實爲出發點,逐個分析小車、鉛球繼續運動的原因,經過分析綜合得出:運動着的物體在不受到外力的作用時,仍能保持運動。反駁了“外力是使物體產生和維持運動的原因”的錯誤觀點。然後我又繼續分析小車沿斜面下滑實驗:當小車從斜面上滑下進入鋪着毛巾的水平面上時,小車在透過很短的距離後就停下來了;對照這個實驗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讓小車在同一斜面上滑下,進入表面光滑的玻璃上時,小車透過的距離要比鋪着毛巾的水平面上遠得多。透過兩個實驗的對比初步得出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得越遠。

4.2進而我又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和推理的思維方法,設計一個理想實驗:從斜面上滑下來的小車進入一個絕對光滑的平面,如果不受任何阻礙,小車將一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下去。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物體不受其他物體作用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這一概念。最後總結提出“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防止學生出現“慣性是某些物體所獨有”的.片面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揭示概念的本質,不僅要求學生了解、熟記概念,而且應以概念爲基礎,讓學生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清概念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繫。

五、加強練習,鞏固運用概念

5.1在剛開始學習概念時,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模糊而不深刻,常和已學過的相似的舊概念混淆。教師要提供針對概念設計的問題讓學生來練習,以鞏固和加深概念。如,在學過“摩擦力”和“彈力”概念後,教師可以透過設疑:物體之間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彈力嗎?兩個物體之間存在摩擦力時一定有彈力產生嗎?摩擦力一定會阻礙物體的運動嗎?然後,再與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相聯繫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彈力產生的條件:“兩物體相互接觸發生擠壓產生彈性形變時產生彈力”。

5.2摩擦力必須是在兩物體之間產生彈力後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纔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是動力,例如,我們常見的傳送帶傳送貨物,人在走路時等。在反覆的練習實踐中,既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鞏固記憶,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有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另外,在概念教學中我們還應注意概念的階段性。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序地、循序漸進地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正確理解。對於物理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要透過實驗驗證與加強練習相結合,讓學生在多次循環中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最終掌握。物理概念教學中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儘量讓學生透過實驗驗證的方式去接近科學家們在其研究過程中形成的概念,讓學生透過實驗親身經歷並領會物理學家的實際創造過程和得出這些物理概念及規律中所運用的研究方法,力求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傅祝倫.物理概念教學要把握三個“度”[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1(7).

[2]徐衛兵.用“微元思想”突破概念難點教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