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學問君 人氣:2.16W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

淺談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種學習方式中的一種,並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學中,常常是這樣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1、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爲我們創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級的學生才6、7歲左右,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爲學生設定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例如:我在教學一冊的《比一比》時,創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9加幾》時,創設了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飲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很多。總之,創設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樂於接受。

2、明確學習的任務

爲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統計》這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學習任務:明天下午第二節課是體育鍛煉課,老師想安排一些你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到底安排哪些運動項目呢?請你們以小組爲單位,調查與統計一下吧!孩子們明確了學習任務,便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

3、合作與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後,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並且學生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定的責任分工,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習任務已經落實到個人,小組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營造一種探究的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嘗試合作學習知識的樂趣。例如:在學習量長度時,我讓孩子們分組測量,於是孩子們有的指揮,有的手拿粉筆做記號,有的充當標杆,有的用尺子量……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測量,也鍛鍊了動手能力,更嚐到了合作的樂趣!

4、交流與評價

交流、評價也就是學生間總結學習成果、教師接受資訊反饋並做出判斷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我要求學生儘量清楚表達個人或小組的意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真誠的徵求其他組的意見或評價其他組的見解,以博採衆長,積極總結。記得我在教學第三冊《乘加、乘減》時,課堂上出現了這樣一幕:一個四人小組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講臺,按他們自己的分工,四個學生都有事做,即一個說題意,一個說確定算法的依據,一個板書算式,最後一個向大家徵求意見請問同學們還有什麼意見嗎?這時,只見臺下舉起了一雙雙小手,這個說:還有一種算法:12-1=11,你們怎麼沒發現呢?那個問:都學習了乘法了,你們爲什麼還要用加法算呢?還有的問:爲什麼你們的算式和第三小組的不一樣呢?你們能再解釋一下4×3-1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等等。面對這每一個問題,臺上的小組均派出代表作了認真的回答和補充。我抓住時機,對這個小組的交流進行了簡短的評價,並在這個小組的組號後面貼上了一個紅紅的`五星,在其它組的掌聲裏,這個小組的成員帶着自信、帶着微笑回到了座位。當時,我真的爲二年級的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高昂的合作熱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識到:孩子們在合作中成長了!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措施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又有理論探索,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組合作

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變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採取“分層異步”的方式重新組合。就是將同一班內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小組,一般4至6人爲一組。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爲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讓孩子分小組學習認識鐘錶時,小組內有教師,有學生,有記錄,還有裁判,學生的分工非常明確。又如:在開展數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孩子們相約帶來了玩具、書、文具等物品,教室裏開張了近十個小商店,有經理、營業員、收銀員、顧客……教室裏熱火朝天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不分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這樣的遊戲,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教學這樣一道應用題:“王老師帶80元錢,買26本筆記本,每本3元,還剩多少元?”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但如果將這道題改爲:“王老師帶80元錢去文具店買‘六一’禮品,她準備買3元一本的筆記本26本,她帶的錢夠買嗎?”這樣一來,所提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又不套用哪一類問題的解題規律,學生學起來覺得很貼近生活又有趣,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這樣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爲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我在教學《9加幾》時,當“還有多少盒飲料?”這個問題提出來後,我沒有急於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去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先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舉起了一雙雙小手,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說:孩子們,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裏交流交流!透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生出現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點數法、接數法、湊十法……象這樣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爲非常必要!教師有意識爲學生提供探索空間,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了合作創新的樂趣,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4、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並做出指導

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節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熱鬧卻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就能使學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教師要恰當做出評價,激勵合作

新《標準》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因此,在對學生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既要對小組成員個人進行評價,更要側重對合作集體的評價。我們要不斷優化評價,激勵學生合作的積極性,可採取以下策略:

(1)鼓勵性評價。當學生經過合作討論後提出探究設想或在合作活動中取得一定進展時,教師要應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對他們合作成果予以表揚鼓勵。因爲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進步的巨大動力,可以激勵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2)期望性評價。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期望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成爲他們繼續合作探究的動力。當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有氣餒跡象時,教師應該用熱情的言語、熱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勵他們,告訴他們透過小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給學生以自信。

(3)延遲性評價。適當延遲評價更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有效促進合作學習的開展。如學習稍複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時,一位學生根據 “ 學校今年上半年前3個月平均每月節約用水43噸,後3個月平均每月節約用水47噸,學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節約用水多少噸?”提出:解這類題目只要把平均數加起來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師這時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組織大家開展小組討論。最後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只有在月份數相等的時候纔可以用這種簡便的方法時,教師再適時評價肯定他們的集體合作探究的成果。這樣教師運用多種評價策略,可以使學生保持合作的熱情,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活動,把評價的重心放在合作的過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體驗中,放在學生的進步與提高上,有助於學生合作興趣的培養與合作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