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中培養科學精神的策略與途徑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W

論文關鍵詞: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科學精神;策略途徑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中培養科學精神的策略與途徑論文

論文摘要:隨着物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物理教學擔負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責任重大。傳統物理課程內容體系較爲陳舊,與科學發展現狀相脫離,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也較少。在新課程物理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日益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其內涵策略與途徑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發展。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能獨立思考,勇於有根據地懷疑,養成尊重事實、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中學物理教學擔負着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任,是以物理學科的性質所決定的。

長期以來,傳統的物理課程的內容體系較爲陳舊,與科學發展的現狀相脫離;直接傳授物理規律、原理和結論的傳統教學,更無法讓學生經歷科學發現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養成一種對物理知識的被動接受,扼殺了學生的懷疑精神,缺乏對科學精神的培養。《讀者》雜誌刊登2003年我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國民基本達到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爲1.98%,而美國20**年一項相近的調查顯示公衆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達17%!

隨着物理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結合新課程特點,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大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一、科學精神的內涵

在中學階段,“科學精神是指學生在科學教育實踐中積澱的科學素養基礎上生成的科學技術具有正確價值判斷,形成負責的學習態度,既勇於探索新知識又能實事求是,既敢於獨立思想又樂於互助合作的一種心理品質”。

中學生的科學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刨根問底的好奇心;喜歡新事物、新思想、新資訊,大膽、求異的創造意識;懷疑精神,實證態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科學精神實質上是追求個體自身個性的張揚與自我實現。

總的說來,科學精神是人類在長期科學探索和獲取科學成就的過程中積澱而成的精神氣質的集中表徵,包括科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等。

二、新課程物理教學中培養科學精神的策略

科學精神的培養是學科教育的'靈魂,新課程物理教學承載着科學精神的培養。下面就新課程物理教學如何培養科學精神的策略做些探索。

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科學探究的習慣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就是要克服應試教育取向,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個性;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提出質疑。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參與者、研究者。 在物理教學中,應用“提出問題——假設、猜測——設計實驗——探究、記錄——交流評估”的模式,讓學生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在每一次的探究中,學生的興趣都能得以激發,創造性得以發揮,懷疑精神得以張揚,求實態度得以強化,科學精神得以彰顯。

2、重視科學信念的培養

科學信念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歷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一段段充滿艱辛的智力跋涉;能否到達成功的彼岸,不僅取決於正確的科學方法,更取決於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科學信念。如焦耳測定熱功當量歷時40年。法拉第研究電磁感應時留下的日記本中,10年寫下的都是“NO”。

在物理教學中,如“楞次定律”教學,“原來磁場的方向”、“原來磁場的磁通量變化”、“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感應電流的方向”等影響因素多,思考難度大。學生在探究時常感到困惑,部分學生有放棄的想法,這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親歷探究性實驗,有助於他們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培養他們的科學信念。

3、鼓勵求證、質疑精神的培養

美國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的“2061計劃”在《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一書中就將“科學需要證據;科學是邏輯和想象的融合;科學不仰仗權威”作爲美國基礎教育中科學世界觀的構成要素。

在物理教學中,歸納和演繹而得出的結論是否科學、正確,必須要講究事實證據,這既是物理教學自身的內容和要求,又是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如“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力的合成遵循的規律是不是與平行四邊形定則一致,要讓學生親歷探究的求證過程。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權威和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敢於質疑,能夠質疑也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物理教學中,要營造問題情境,教給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如講“自由落體運動”時,鼓勵學生質疑,如“重力加速度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重力加速度爲什麼隨着緯度的增大而增大?”、“當山非常高時,g=0嗎?”等。

4、倡導科學精神爲主的學習行爲的評價方式

改變以試卷考覈爲主的評價方式,倡導科學精神爲主的學習行爲的評價方式。考試答案設定一定的開放性,允許出現解題過程的“標新立異”,不迷信權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創造力。 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科學精神的評價。讓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勇於質疑;對於探究的問題有與衆不同的、獨到的見解;在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品格和毅力;堅持不迷信、不盲從,唯真理是論”等,以倡導科學精神的發揚。

三、新課程下物理教學中培養科學精神的途徑

1、透過物理學史和科學家的榜樣培養科學精神

物理學史中尊崇事實、追求真理和大膽創新,可以較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如托馬斯·楊復興了光的波動說,他敢於向權威提出挑戰而取得的成功;開普勒經過長期鑽研發現用橢圓軌道,發現了開普勒三定律。

科學家的榜樣作用不可替代,包括他們探索的科學意識、科學態度、科學方法;也包括他們的成長經歷,甚至爲科學獻身的精神。物理新課標的“內容標準”的“科學探究”中就有這樣的描述:“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透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科學精神

課堂教學是科學精神形成的主要途徑,很多物理知識的掌握依賴物理課堂教學的完成。教師透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物理基礎知識,並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一些原理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強化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鍛鍊意識,培養學生敢於懷疑、敢於創新的精神,逐步培養其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科學精神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科與生活的關係,“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強調學生應該能從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去把握各種原理,學以致用。如:木頭漂在水面上是受浮力作用,電冰箱中儲存的物品水分的消失是物質汽化和液化的現象,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都與物理有密切的聯繫。

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科普書籍,在閱讀中不斷髮現問題,不斷探究新鮮事物,運用物理學的知識去理解和解釋,從中發現日常生活中各種與物理學相關的事物,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精神。

4、在物理實驗中培養科學精神

實驗對培養和塑造學生科學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要使物理實驗現象明顯,效果良好,更要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索與發現的過程,感知科學發現的艱難以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挫折、失敗、勇於獻身的科學精神。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上下功夫,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感興趣,主動地去探究,這是科學精神的直接體現。

團結協作精神也是科學精神的一種體現。許多分組實驗都是由學生共同協作完成的,如《驗證平等四邊形定則》實驗,同組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只有兩個人密切配合團結合作,才能使實驗順利的完成。

研究性學習的實驗活動,也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小製作、小發明、小實驗等科學活動,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透過“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加工資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科學精神。

可見,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陣地,但僅依靠一門物理學科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是有限的,需要各門學科之間相互聯繫,有機結合,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一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

[2]高豔,談科學精神的培養[J],科學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