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學問君 人氣:1.19W

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一種自我追求,推動他們積極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認定的目標奮進,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數學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極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從而削弱乃至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必要。

數學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一、實施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1.創編故事,激發興趣。

小學生最愛聽故事,而且聽得很專心。如果將一些枯燥乏味的數學問題編在有趣的故事中講給學生,學生既容易接受,又增強了記憶;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教學效益。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編成“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學生聽得饒有興趣,遇到問題積極思考,踊躍回答,個個興趣盎然,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新知識。

2.直觀演示,增強興趣。

小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在數學教學中製作和利用一些教具直觀演示,讓學生透過觀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和概括,從而理解和掌握某些知識,效果甚佳。如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除了用演示儀演示外,還可讓兩名學生現場演示,讓學生直觀體會“兩地、同時、相向、相距”等詞的意義,進而掌握計算方法。教學圓錐體積時,用一個圓柱形空杯和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空圓錐進行演示,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動手操作,尋找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多爲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並要求學生在操作時邊看、邊想、邊動手。這樣既符合小學生好動的心理需求,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4.聯繫實際,促進興趣。

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和生產實踐,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既能體現學習的目的,又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了土地面積,讓學生測量操場面積或幫家裏測量計算自家果園等的面積;學了“年、月、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幅新年曆,還可以配上插圖,送給朋友或親人;學了百分數,讓學生計算本班學生成績優秀率,幫家裏配製農藥等,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很有用處,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滿足學生成功的`需要,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自我發展在於模仿和探索時期,其行爲的價值需要受到師長和同齡人的肯定方能體現。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一種充分發揮自己作用的內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如果教師能夠不斷地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就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信心和動力。特別是後進學生,肯定越及時、具體,越能引發其內趨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小學數學教師應在課堂上儘可能多地給他們上講臺表演的機會、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機會。表演或回答過程中出現錯誤的,要委婉地指出、及時地更正、適當地批語和鼓勵,有機會繼續讓他(或她)表演、回答,重新樹立他(她)的信心。對有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要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巧妙適時地引導其發揚優點。譬如有繪畫才能的,可以讓他(她)畫一些課堂上要用的畫;有動手製作才能的,可以讓他(她)製做一些課堂上用得着的實物等,以增強其自信心、調動積極性,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三、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強化學習興趣

科學家德海納特曾經說過: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個緩慢的過程,應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而向學生過早的預示結果或解決方法,都會阻礙學生努力研究。課堂40分鐘是有限的,但是探究是無限。儘量在教學中擠出點時間,根據小學生好奇、愛動、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遊戲等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如開展“奪紅旗”、“找朋友”、“當售貨員”、“巧解故事裏的數學問題”及戶外操作等,使數學課堂不但是學生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場所,而且成爲學生表演的舞臺。使孩子們感到40分中之後還意猶未盡,促使孩子們在課外時間玩中學,創造性地獲取課堂中無法學到的知識。

總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牢記宗旨:“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一切”,既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又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保證學生能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