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地理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5.35K

摘要:對於學生來說,要想學好一門學科離不開興趣這個基本前提條件,學生一旦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充滿動力。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切入點,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調動學生學習地理、學好地理的熱情,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目的。

地理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論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高中地理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相對比較陳舊,依舊進行“填鴨式”教學,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不足,一味地講授枯燥的地理知識,缺乏師生間的良性互動,課堂氛圍比較沉悶,難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因此,也就很難做到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大部分學生出於高考的應試目的,死記硬背地理知識,不喜歡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互動,學習動力明顯不足,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不理想。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取得高中地理教與學的雙贏。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採用以下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尊重並突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

新課程倡導尊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活動爲特徵,在課堂中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喚起他們內心中對於自身成長的渴望;幫助、指導學生蒐集並充分利用有關的學習資源,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活動;幫助並引導學生髮現其所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在學習過程中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並持久加以維持;組織、幫助、指導學生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並切實加以內在化。要實現上述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求知能力有比較全面的.瞭解,進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可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個共識: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能力要遠遠小於其活動需求,那麼教師就可以從這點出發設計課堂活動,而且要注意不同的活動要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如在進行三圈環流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基於學生空間思維不是很強的實際情況,爲保證學生形象地感受到形成三圈環流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掌握其原理,把教室預設爲北半球,把第一排的學生當作赤道,繼而向後每間隔一排依次作爲北緯30°、北緯60°和北緯90°。學生因爲在初中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再經過教師的演示和指導,完全能夠自行分析總結出形成三圈環流的過程,從而取得較爲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堅持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採用的是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再加之地理知識本身又較爲抽象,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因此他們在學習上也就缺乏主動性,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鑑於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堅持教學模式多元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選擇多媒體教學模式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具象的東西通常要比抽象的東西更容易被人們所記憶和理解。隨着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地理知識透過視頻、圖片和動畫等形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且能夠進一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對地理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夠準確記憶和全面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如在進行地球運動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選擇一些地球執行的相關視頻在課上播放,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地球執行的模式,進而快速準確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會進一步加深,達到永久記憶的效果。在教學新航路開闢這一課時,教師可嘗試利用Flash把地理的線路、景觀氣候特點製成小地圖,然後在哥倫布的航海路線上以小船爲指針,透過動態演示把航海路線直觀地呈現給學生,這樣學生觀看1—2遍就完全能夠理解並長久記憶下來。

另外,教師在製作靜態地理課件時,還可以插入相關的卡通動態圖片,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不斷保持興奮和新奇狀態,一方面對教學內容起到了強化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夠透過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適當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開展一些地理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地理博物館,這不僅可以使他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而且也能夠培養學生觀察與創新能力;舉辦相關的地理知識競賽,旨在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地理知識學習,同時培養學生形成隨機應變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或者大自然去觀察和體驗,使學生能夠更爲深刻地認識、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3.注意在課堂上營造良性互動的氛圍21世紀,人才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是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這一要求反映在學習過程中,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必須進行有效的互動、合作與交流,只有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也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爲學生營造良性互助的課堂氛圍。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這要求對課堂提問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掌握針對性與靈活性,提問的主要目的是啓發、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並掌握地理知識,而絕不是把學生難住,以顯示教師的知識豐富。因此,切忌過於頻繁地提出問題,或者過多地進行提問,而且所提出的問題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並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與內容,給學生創造更多機會進行討論交流。

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組內自由、充分地表達個人見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及時地引導和修正,在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進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專題教學時,教師可爲學生提供“南水北調工程”的案例,重點圍繞“跨流域調配如此巨大的水資源,對於調出、流經和調入地區的地理環境可能會產生怎樣的正反面影響”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交流,透過這種方式,學生可從實際生活中深刻認識進行跨流域資源調配的重要意義。

三、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有效的教學技巧

1.透過巧妙的匯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匯入對於一節課的成敗十分關鍵,有效地匯入能夠調節並帶動整節課的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目標以及具體的課堂狀況,對匯入環節進行合理、科學、巧妙的設計。

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匯入的形式要具有創新性和多樣性。可透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等方式匯入新課教學,也可以採用地理實驗、有關的新聞事件和趣味故事等形式匯入新課教學,也可以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從而匯入新課教學。如在教學“熱力環流”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透過學生實驗的形式進行匯入:在上課之前,也就是備課的過程中,準備一個稍微大的廢紙盒、蚊香、冰塊等材料,上課伊始,引導學生把點燃的蚊香與冰塊分別放置在廢紙盒內的兩端,從而近距離直觀地觀察是否存在熱力環流現象,這樣就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他們就會更加專注和認真地學習本課的相關知識點,也就能夠深刻地理解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在教學中有多種多樣的匯入方式,教師不能使用同一種方式,要注意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

第二,匯入的內容要兼顧到目的性、啓發性和趣味性。先要體現出目的性,必須快速凸現課堂教學目標,在明確目標後,學生才能夠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其次,要具有啓發性與趣味性,目的是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慾望,拓展其思維。如在縣域高中教學農業的區位選擇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匯入環節:先請學生介紹家鄉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學生因爲比較熟悉,所以會非常積極踊躍地回答,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另外一個地區的特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圖片或者視頻,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農業在兩地間的不同區位選擇有哪些影響因素,最終水到渠成地引入本節課的教學。第三,匯入環節必須簡潔明快,不能與本節課教學無關或者關係不大,也不能過於冗長,否則會適得其反。

2.透過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多高中學生在地理課堂上興趣不高,主要是覺得地理知識乏味枯燥,同時教師又一味地進行輸灌式教學,更加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中,應儘量使用形象、活潑、生動的語言,使課堂氣氛保持活躍的狀態,才能夠保持學生對地理課的新鮮感和趣味性。如在講解地球公轉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句;在講解春末夏初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氣特色時,可引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詩句來加以表現,不僅妙趣橫生,而且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於地理知識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