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英語變體之中國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12W

論文關鍵詞: 中國 同心圈理論 中國 大學

淺談英語變體之中國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摘 要: 本文透過提出英語的三個同心圈理論,分析中國英語的客觀存在性以及中國文化對英語本土化的影響,認爲在中國的英語學習是一種承載着中國文化、精華的特殊交際工具,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注重中國英語及其廣闊前景,讓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更加自然。 
  
  一、中國英語的客觀存在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學系教授,著名語言學家Braj ru1985年對於英語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分佈和使用情況提出了英語的三個同心圈理論(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即英語的世界性可以用三個同心圈來表示,它們顯示了它在跨語言、跨文化的中的傳播形式,獲得模式和功能領域。這三個同心圈是:內圈(the Inner Circle),指英語爲母語的國家;外圈(the Outer Circle),指英語不是母語,但是第二語言或官方語言的國家;擴展圈(the Extending Circle),指英語爲的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最早提出“中國英語”概念的是葛傳槼先生,葛老在1980年《通訊》上的一篇《漫談由漢譯英問題》中指出:“英語是英語的語言,任何英語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語,當然依照英語民族的習慣用法,不過,各國有各國的特殊情況。就我國而言,不論在舊中國或新中國,講英語或寫英語時都有些我國特有的東西需要表達。”葛老接着舉出“翰林院”(Hanlinyuan)、“四書”(Four Books)、“四個現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等作爲例子,認爲“所有這些英譯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China English。英語民族的人聽到或讀到這些名稱,一時不懂,但一經解釋,不難懂得”。在中國這樣一個有着幾千年文明的國家使用的英語或多或少地受着中國文化的影響。
  
  二、中國文化對中國英語發展的.影響
  
  中國文化主要在兩方面影響着英語,使標準英語本土化、中國化:一是物質文化方面,包括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居住方式、生活器皿等;一是精神文化方面,如制度、形式、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等。由於中在以上兩方面的顯著差異,使得英語國家的英語不能完全適用於中國國情。中國人在接待外賓、外貿洽談、對外宣傳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國特有的社會和文化;使用英語的中國人是在中國特有的中成長生活的,難免在有意無意之間將這種文化滲透到英語中去,進而使英語在中國“本土化”,並得以再生。因此中國英語變體是中國人在中國本土使用的英語。這種語言雖然沒有書本化,但已經廣泛被大衆甚至英語母語國家的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交流、翻譯教學中都可以看見這種承載着中國文化、具有特點的中國英語變體的痕跡。雖然某些英語表達方式並不符合英語語法,而是以漢語爲基礎,但這種表達方式已經在英美等國家開始登上大雅之堂,在交流中沒有任何理解障礙。隨着我國和文化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對世界影響的不斷擴大,必然會有更多的中國特有的“說法”譯成英語,從而使標準英語受漢語的影響不斷豐富。
  
  三、英語教學中中國英語存在的必要性
  
  在英語變體多元化的大情境下,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的,並且隨着中國文化和漢語文化的發展而逐步擴展,作爲文化傳播使者的語言工作者應有目的地把世界文化融入到課程和教材中,以培養學生批評性意識和博大寬闊的胸懷和視野。自20世紀80年代受社會語言學、跨文化交際、語用學等研究成果的影響,外語教育界普遍認同了目的與文化輸入與教學在外語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和意義,並重視目的語文化在外語教學各個環節的滲透。令人遺憾的是最爲開展有效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基本元素之一的母語文化即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卻被忽略和衝擊,從而出現了我們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母語失語症”,學生的中國內容的英語表達能力差強人意,在翻譯課上碰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大半也是在母語及其文化方面。因此,我們應當消除英美文化在教學中佔絕對統治地位,並避免使學生簡單片面地以爲美國英語或英國英語即爲標準英語和英美文化就是英語文化全部的現象,祛除母語文化失憶症,必須以更爲寬廣的全球化的視角來思考英語文化和語言。同時,大學英語教育也應隨着中國英語的發展而延伸和擴展。作爲一門語言,英語當然應有其固定的語音、語法、詞彙系統,但作爲一種交際工具,更應該以交流爲原則,面對大量學生的“啞巴英語”更應該讓學生了解到英語變體特別是中國英語,以及各種英語文化,讓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更加自信與自然。
  
  參考文獻:
  [1]汪榕培.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的.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1.
  [2]顧曰國.變化中的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謝之君.中國英語——跨文交際中的干擾性變體[J].現代漢語,1995.
  [4]Loreto,Todd & Ian Hankock.宋文偉等譯rnational English Usage.江蘇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