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28W
談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方興未艾。本文根據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內容和任務設計要求,對大學英語一節口語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分析和反思,進而討論在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時應遵循的原則和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 任務設計 案例分析


一、引言
隨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交際教學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又一次受到廣大外語教師的推崇。任務語言教學法是指以完成交際任務爲教學目標的外語教學方法。它透過師生共同完成語言教學任務,使外語學習者完成任務的同時習得語言,促進外語學習的進步。任務教學法在學習者的母語和目的語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爲學習者提供了互動機會,能開掘學習者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活力。從而能夠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爲主、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理念。本文以大學英語口語課的一個話題“Places of Interest” 的教學設計爲例,透過對本案例的分析和反思來討論如何在口語課堂中實施任務型教學。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
1、理論依據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基於前蘇聯心理語言學家Vygotsky(1962)的語言和學習理論提出的。Vygotsky強調語言學習的社會性以及教師和學習者對促進個體學習的重要作用,文化知識的獲得首先是人們相互作用的結果,然後才轉變爲自己的知識。正確的外語教學包含三個過程,一是讓學生了解外語的有關理論知識,二是語言性練習,三是言語性操練。這三個過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語言的有關理論知識主要是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這一方面傳統的外語課堂教學做得相當出色。語言性練習是機械地模仿已學的標準化語言材料。這種練習可以使學生養成正確的語言習慣,但光有語言習慣不足以順利地實現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還必須進行言語性操練。言語性操練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活用語言能力的訓練,它在語言性練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創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學習如果光是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充分、不全面的。理解性輸入和產出性輸出是外語學習過程中兩個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的因素。Krashen認爲只要接觸大量可理解輸入,複用能力便會自然產生。然而,這種很自然地可理解輸入對中國學習者而言是不可能的。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自然而然地習得外語。即使有足夠多的接觸語言輸入的機會,如加拿大沉浸式語言教學法,學習者語言能力的發展也不令人滿意,大部分學習者最終無法習得目標語。大量自然輸入雖能促進複用能力的發展,但未必是最優化的辦法。以韓禮德的功能說爲理論基礎的交際法認爲,提高語言學習者產出能力的方法是增加說、寫語言的機會。任務語言教學法對培養學習者的產出性能力提供了練習鍛鍊的更多機會。20世紀80年代中期,運用語言學家把學習任務看成是二語習得的工具,提倡沉浸於任務當中。
2、基本內容
任務語言教學法的創立者和倡導者Feez (1998) 就任務教學法的基本內容概括如下:
1)焦點在過程上,而不是在結果上。
2)基本要素是強化交際和意義表達,進行有目的的活動。
3)在進行活動和完成任務中,學習者有目的地多開口講話,彼此產生影響。
4)語言活動和任務既是學習現實生活的需要,也是課堂教學特定的教學目標。
5)教學活動和任務應該按難度大小循序漸進。
6)一項任務的難度取決於一系列因素,包括學習者先前的學習經歷,任務的複雜性,完成任務需要什麼樣的語言以及能否得到鼓勵等。
3、任務設計
Pica(1993)等人根據完成任務過程中所產生的相互影響,把任務分成五類:
1)拼板式任務(Jigsaw tasks): 此類任務要求學生把散亂的若干條資訊拼成一個整體。例如: 幾個人或幾個小組各講或寫一個故事的內容,然後把各部分有機地組合成一體,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