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問君 人氣:1.28W

摘要:數學的價值體現在它的實踐性,學生只有透過自己的實踐、比較、思索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爲自己的知識,逐步建構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那麼,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觀念;實踐;引導;優化

一、樹立數學生活教學觀

“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爲了去解決哥德巴赫猜想,而是服務於生活,即學會生存的數學本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無處不在、信手可摘,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創設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把學生的生活再現到課堂,讓課堂數學學習變成學生的生活,學習內容將不再枯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二、在操作實踐中感受並理解

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來學習數學,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爲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使之在多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等思維活動,進而在探索中找到規律、概括特徵、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象、學會創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一)適時設定操作環節。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智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操作和動手的機會,讓學生透過摸、量、畫、剪、折、測等多種活動形式,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操作過程中發展思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實踐能力。如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我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活動材料,有1根繩子,6顆糖果,1張圓片,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種材料表示1/2。學生在操作活動中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學生A:我把這根繩子對摺,這一半就是1/2;學生B:我把這6顆糖果平均分成兩堆,每堆3顆就是1/2;學生C:我把這個圓片對摺,其中一半就是這個圓片的1/2……。如此,讓1/2和多種情形象建立了對應聯繫,突出了1/2的本質屬性,學生在這樣的操作活動中,對1/2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二)正確引導操作活動。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引導學生的操作活動,並做到要求恰當,指導具體,同時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使學生的操作活動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有效進行。

在組織操作活動時,有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合作開展操作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合作操作的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操作目標,設計操作方案,分配操作任務,讓每位學生都有事做,每位學生都參與交流。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學生已經初步明白了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長短有關。然而,這其中到底存在着一種怎樣的關係呢?透過四人小組分工測量不同直徑圓的周長,使學生髮現無論圓的周長怎樣變化,其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總是三倍多一些,這個比值就是圓周率π。學生在這樣的操作活動中不僅能逐漸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鍛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還最終達到牢固掌握知識的目的`。

(三)恰當評價學生的操作實踐。客觀、正確的評價具有積極的導向性和激勵性。因此在操作或交流結束後,老師要及時對學生操作及交流情況進行評價,可從積極性、參與度、行爲表現以及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的情感、態度、能力生成等方面入手,對學生的操作活動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評價。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科學規範的操作技能,提高比較、辨別的能力,還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不斷創新的信心。

三、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實踐能力

良好的興趣是積極學習動機的源泉。教師應善於利用兒童的興趣趨向和積極的表現欲,合理安排組織教學、巧妙設計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採用利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習興趣;利用生活普通常識,激發學習興趣;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習興趣等策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源於生活,而服務於生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順應了學生髮展的要求,只要我們人人都做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心人”,學生的數學素養纔能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