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5W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B-0068-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論文

一、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

在開展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教學領域的核心問題,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關鍵內容。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能夠滿足其發展需求。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讓學生自主思考,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發散思維思考問題;其次,讓學生學會思考,這個過程是學生基於熟知的思維方法,結合自身經驗與所學知識不斷推導新的知識。因此,要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就需要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學會思考。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入學初期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從小學一年級就應該有意識地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比如,小學一年級數學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透過1~10以內數字的加減計算,初步培養小學生的比較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又如,在《數的組成》教學中,教師可以慢慢培養學生對數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形成1~10以內數字的概念,引導其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進而學會1~10以內數之間的加減計算方法。教師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能避免一些學生死記硬背,讓學生明白數學問題的解決不能依靠記憶力,而是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的解題思路,靈活地解答數學題,這是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訓練方法。

(二)抓住學生強烈好奇心培養思維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常常有“爲什麼、怎麼會”等疑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滿足其強烈求知渴望,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圖形和變換 》這節中,教師提出問題――四邊形被切去一個角,會是什麼圖形?由此引導小學生的頭腦風暴,讓學生彼此討論:

學生A:“會是三角形嗎?”

學生B:“不太像吧。”

此時數學教師並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根據問題畫出圖形。

學生C:“是三角形。”

學生D:“怎麼會是五角形。”

學生E:“爲什麼不是三角形呢?”

教師可以激發學生求知興趣,繼續問――“同學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透過一個話題的討論,小學生能夠發現數學課程的豐富多彩與多變,在產生好奇心的同時,也能站在多個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小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繪出數學圖形,再加上大腦對問題的各種想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維能力。特別是對一些含有多重答案的數學問題,學生能夠在思考與

討論的過程中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與創新思維意識。

(三)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始於數學問題。教師應該創設巧妙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勇於提出疑問,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促進思維發展。比如,在《負數》教學中,教師先講解負數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知識,在講解過程中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然後提出問題――“如果向東步行50m記作+50,那麼向西步行50m要記作什麼?”

教師提出問題後,鼓勵讓學生勇於舉出相似例子,教師可以從中看出學生是否理解與掌握,這樣有利於學生探索與思考,促進其思維能力提升。

(四) 舉一反三的思維鍛鍊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各種數學知識與數學公式的運用也需要進行轉化。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數學問題對同一個數學知識點或者數學公式進行考察,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培養學生對不同數學問題的應對與解決能力,提升學生對不同數學知識點的掌握能力,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進行講解:

教師:“長方形的周長等於長與寬之和的兩倍,設周長爲L,長爲a,寬爲b,那麼L=(a+b)×2。”

可以先給出一些題目讓學生熟悉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思考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給予適當引導。

教師:“正方形屬於一種特殊的長方形,它的四邊相等。”

學生由此可以想到四邊都相等,即a=b,由此可以計算出正方形的周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解題思路,並給予適當的補充,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必須將這部分內容作爲一個關鍵環節來抓,採取合理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鍛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其思維,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促進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