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學問君 人氣:2.28W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就需要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學習數學。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和思維的方法,切實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成爲學習的主人。
        一、引導學生認識概念的形成
        小學生學習數學要經歷一定的學習過程,才能在頭腦中形成數學認知。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引導學生掌握概念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教材中的概念往往是以定義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到的只是抽象的結論,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概念形成過程中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動形成和掌握概念。如:教學整數乘以分數的法則,我們是這樣安排的:①根據算式意義操作,讓每位學生準備幾根小棒,根據12×1/3、12×2/3、12×5/6的意義取出相應的根數,結合後兩個題的回答,教師板書:12×2/3=12÷3×2=8、12×5/6=12÷6×5=10。②設定障礙激發思考。出示2×2/3讓學生模仿練習,練習結果全班學生只會解答第一步,因爲2除以3除不盡。透過教師啓發,學生討論最後終於完成。2×2/3=2÷3×2=2/3×2=2×2/3=4/3。③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法則。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上式的計算步驟並提問:這樣的步驟太多,只要從哪一步開始?學生再次感知,發現只要從“用整數與分數的分子相乘、分母不變”這步開始。教師再讓學生用此方法計算12×2/3和12×5/6進行驗證,並思考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你認爲哪種具有普遍性?爲什麼?整數乘以分數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不僅使學生掌握算法,也懂得算理。學生自己歸納整數乘法,分數的法則便水到渠成。
        二、引導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
        爲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從學生的知識特點出發,組織學生操作實踐,探求規律,推導公式。我們在教學中突出以下兩點。
        (1)操作。在教學正方形面積公式時,先用教具演示,然後板書,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出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並計算出它的面積,長6分米,寬5分米,6×5=30(平方分米)。
        (2)推導。讓學生將剛纔長方形的長和寬縮短1分米,想一想,“當長和寬都是5分米時,這個圖形是什麼圖形?”“長和寬變成了什麼?”學生透過實踐,很快發現正方形和它的邊長之間的關係,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三、課堂上應留給學生思考空間
        多年的課堂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在提出有難度的問題或講到重點、難點、關鍵外,要留給學生思考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討論。當學生解答後,還要留出一定時間驗算。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就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讓教室成爲學生探討的空間。例如,某服裝廠計劃一個月生產襯衫20000件,如果上半月完成5/8,下半月完成的與上半月同樣多,這個月生產的比原計劃多生產多少件?不少學生列式爲20000×(5/8+5/8)=25000(件)。解完後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20000×(5/8+5/8)表示的意義是什麼?已知條件是什麼?問題是什麼?接着提問,你們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題意?學生透過反思,馬上發現問題是求“比原計劃多多少件”,而剛纔所得算式應是20000×(5/8+5/8-1)=5000(件)。從上述中我們看到,同學們沒有認真審題,沒有分清題意,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解答不出應用題,主要困難在於對題意不理解。
        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用複述題意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弄懂題目的意思。複述不等於背誦,可以變動字詞,也不必要求說出具體的數字,但是題目的意思一定要說清楚。如教學“較複雜的反比例應用題時”,首先引導學生初讀:瞭解題中告訴了哪幾種量?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讀弄懂爲什麼是反比例關係?列比例式的依據是什麼?再讀:就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較複雜的反比例應用題與簡單的反比例應用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它們之間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有什麼聯繫與規律?學生有了充裕的讀書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較快地找出規律和注意點,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