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挖掘學生潛能提高課堂質量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73W

數學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呢?下面結合本人的實踐,談三點粗淺的體會:

挖掘學生潛能提高課堂質量教育論文

一、設疑激學,產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地探索知識,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厭學爲樂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圍繞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設疑、激疑或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從而願意接近數學、樂學數學。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一課時,我先在黑板上任意寫出4個自然數,如:“1352、3258、5139、9386”,然後問學生誰能不計算直接說出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這些數分別除以3,餘數又是幾?學生沉思,一時感到困難,這時師生共同做猜數遊戲解圍:讓學生任意報出一個自然數,老師可以很快地回答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並直接報出這個數除以3的餘數是幾。當學生迷惑不解,紛紛要求老師告訴“猜數的祕訣”時,教師才揭示課題。又如:在教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課時,我把兩張搖擺不定的破凳子拿進教室,放在顯眼之處。學生納悶不已,不知老師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這樣不用老師多說,學生對學習“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學完後,再讓學生顯顯身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把破凳子修理好,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的成功感。

二、教給方法,學生會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不是目的,“會學”纔是目的,正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教是爲了不教。”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有如掌握了開啓知識大門的鑰匙,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教會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逐漸實現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例如:我在教學混合運算16×4+6×3這一例題時,先從16×4+18這道複習題引人,然後引導學生“看”:看算式有幾種運算,與複習題比一比;其次叫學生“劃”:根據複習題的運算順序,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或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用橫線劃出先算的;再次讓學生“讀”: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敘述方式讀出算式,個別讀、同桌讀;接下去,讓學生自己去“算”,透過計算,讓學生明白,兩個乘法可同時進行脫式計算;最後,要求學生“查”:檢查有沒有抄錯運算符號和數字,計算有沒有出錯,之後,引導學生得出解決混合運算題的方法:看、劃、讀、算、查,強調“劃、讀、算”都要根據運算順序決定。並要求學生根據此方法自已去完成:16×4-6×3、16÷4+6÷3。透過以上學法指導,學生不僅“會學”而且大大提高了計算能力和正確率,長此以往,定能發揮應有的教學效應,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激勵評價,自信好學

每一個少年兒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穫和讚賞。我們應該珍惜兒童心靈深處的渴望,及時運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表揚鼓勵,並積極創造機會,不斷讓學生獲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從而激發他們的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學完分數應用題後,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解答。水果店運進一批蘋果,第一天賣出5/1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賣出4千克,兩天正好賣完,問水果店運進蘋果多少千克?因爲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所以大部分學生列式爲:4÷(1-5/11-5/11)=44(千克)。但也有個別學生這樣列式4÷(1-5/11)。這道題到底應該怎樣列式?我讓學生展開討論,並透過辨析交流,大家達成了一致的看法:得出了對於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需要先確定單位“1”,找出具體數量與分率對應的關係,即用具體數量÷它對應的分率=單位“1”的量。所以,第一種算法是正確的。正當我準備結束這道題的教學時,突然,一位平時基礎不太好的男同學卻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很簡單的算法。結果也是44千克,但我不敢肯定一定對。”當時我有點納悶,心想還有什麼好方法呢?爲了弄明白他的算法。我用鼓勵的目光看着他,笑着說:“你是怎樣做的?能把你的算法寫在黑板上嗎?”也許是受到我的鼓勵,他真的快步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下:4×11=44(千克)。他剛寫好,下邊就有人在喊:“錯了,錯了!怎麼能這樣算呢。條件5/11都沒有用上,4×11是什麼意思?”當時他臉色通紅,低下頭去。“真的錯了嗎?”我仔細一看,發現他算法中有可貴的閃光點。於是問他:“你能說說你這樣解答的理由嗎?”他回答:“因爲運來的這批水果一共有11份,第一天賣出5份,第二天賣出5份多4千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賣出11-5-5=1份,即一份是4千克,求水果店一共運進蘋果多少千克,所以我就列式爲4×11=44(千克)。”他邊說還邊在黑板上畫起線段圖來。多簡潔的解法啊!我帶頭爲他的精彩回答而鼓掌,其他同學也跟着鼓起掌來。並紛紛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爲了鼓勵他,我表揚他“解法簡單,有新意,腦筋聰明。這樣會很快趕上來的,並且還會成爲數學能手”,他臉上洋溢着驕傲和自豪,一種成功的喜悅感,在他身上盡顯無疑,或許對於他來說是平生第一次吧!從此他便愛上了數學。透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98分的好成績。可見,積極、中肯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質量的高低、學習效果的好差最終取決於學習者自身。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