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英語實踐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語感品質

學問君 人氣:9.92K
試析英語實踐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語感品質


  論文摘要:語感是人們對語言的感知。它對英語實踐教學與英語的實際生活中使用有着非同尋常的作用。怎樣才能培育學生優秀的語感品質,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現實生活運用能力的習得呢?本文就這個主題對怎樣培養學生英語語感做了些許探討。

  論文關鍵詞:語感;實踐教學;英語語言能力的習得 

  英語的語感對於英語實踐教學與英語的習得有着極其重要作用。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語言的感知,就是:人們在長時間的言語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的審美感知能力。它包含語言感知、語法感知、語言變化的領會、靈活學習字詞、感知語句獲取文章的主旨。英語有名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他的有名轉變生成理論裏,重點強調人類本身的語言感知能力是以人類學習語言、發展語言、使用語言來進行社會交際的最重要基礎類,中國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許國章教授尤其重視運用文化內涵培育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們學習外國語的積極性。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到了“語感”,他認爲語感是瞭解通曉所有文字的根本。所以,語感對於那些語言學習者的重要性就像詩感對於詩人、樂感對於作曲家一般,對促進學生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提升和發展有着神奇的推波助瀾作用。無良好的語感,不管是什麼語言都很難學會、學好、學精的。所以,在英語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想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英語教學目標,重要的不是僅僅透過語言知識的教授,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而是培訓學生的英語語感,培育學生較好的語言習慣。那麼,怎樣培育學生優秀的語感品質呢?本人依據這麼多年的英語實踐教學體會認爲:

  一、在英語實踐中體會

  “所有技能,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鑄成”。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獲得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實際上是有關語言的感性認知,而不是在於讓學生獲得理性化的有關語言的理念知識,或者說學生在基礎教育時期的英語學習應該以感性爲重點,然而感性又恰恰是與實踐緊密聯繫着的。所以,唯有經過長時間有效的培訓,在學生的意識和行動之間構建起條件反射式的關係模式,也就是透過教學在學生大腦中建立某種語言感覺、語言習慣,才能把有意識的語言知識、準則轉變成無意的感知。實踐感知能夠從以下兩方面得到培育訓練。
  (一)語言是有聲音的語言,聽和說是第一位的,語感應該在聽說過程中培養
  人們運用口頭語言溝通交流思想時就是有人說、有人聽,老師講課時,大部分是老師說,學生聽即是吸收,說的是表達,無吸收就無所謂表達,聽不清楚老師說的就說不明白,聽語言講述是基礎,說話要依靠聽的吸收與檢驗,話乃是聽和說的媒介,是聲音、含義、情感的綜合體,人們假如聽清楚了就知曉了它的含義與情感,那些不同的語音、語調、重音、語氣和助動詞表現着種種不同的含義與情感。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從聽說着手,培訓學生對語調、重音、語氣和助動詞等語言現象的正確掌握和對上面所說各種形式所蘊涵的資訊和意念的正確領悟。比如:(1)Would you like some app1es’?(2)Do you like apples?儘管都是一般疑問句形式,可句(1)可理解爲很客氣委婉的請求,意思是“請您吃蘋果吧!”句(2)是一個一般疑問句,展示出不同的語言心理,同一個語調的句子,也可以表現出意念上的不同。所以,強化聽說,語言直觀理解就迅速,語感就能快速提高。
  (二)多閱讀,拓寬視野,培育語感
  所謂閱讀,就是從他人的外部語言向自己的內部語言轉變的過程。從心理學方面來看,閱讀就是認知、思索、評論、判斷想象、推理與解決問題等衆多過程與行爲結構的總和,要想培育英語語感,學生不能只緊緊盯着幾句英語,老師既要培育學生的`英語素養,又要培育學生的文學素養,還要讓學生具備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法律知識等衆多方面的素養。要讓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神祕感,轉化爲對自然與社會的理性認知,如此一來,學生的思路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寬廣。所以,老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加強閱讀培訓,注意學生閱讀內容的寬廣度,使學生首先要能吸收知識,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吸收語言,從而實現培育語感的目的,可是要注意閱讀內容的精讀,又要注意閱讀方式的多種多樣化,要做到精讀與泛讀共存,遵守“精、導、泛、相互彌補”的原則,透過視覺器官感知書本語言,對書面詞語、句子、段落、篇幅達到整體感知。英語講授課堂上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有情感、有語音語調、有節奏地聚精會神地投人,這樣學生就會得到他本人語音準確與否的感知、語言形象感知、感情色彩感知。這樣,學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獲取了英語語感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