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與思考

學問君 人氣:2.23W

1.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與思考

客觀分析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既有老師的問題,也有學生的問題,概況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由於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徵,對學生的基礎水平和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而每個初中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同等化的教育模式,有些學生接受得快,有些學生接受得慢,逐漸拉開了差距。第二,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與小學階段相比發生了極大改變,難度和深度增加,個別學生的學習非常吃力。初中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多爲考覈學生的抽象思維,而初中生正處於從直觀思維轉爲抽象思維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從小學時期的學習習慣中完全轉變,仍然依賴機械式的記憶方法,解決問題缺乏靈活性。第三,初中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不能理解教師在課堂中所講的知識點,課後也不能認真完成作業,學習效率低下。第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填鴨式教育模式爲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足,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2.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2.1 引導學困生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

大多學困生由於沒有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效率低下,長此以往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學困生轉化工作中,教師必須注重傳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例如在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時,教師應強化學困生的專門指導:首先,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初步瞭解什麼是相交線、什麼是平行線、什麼是同位角,然後記下自己不懂的內容,帶着質疑上課聽講,更易於調動積極性;其次,爲了讓學生能集中注意力聽講,要求學困生必須做好課堂筆記並在課後檢查;再有,教師還要監督學困生按時完成課後作業,課後系統性複習課堂學習的內容,透過記表格、畫圖形、建知識樹等方法,掌握知識內在關聯;另外,由於學困生的數學基礎薄弱,爲了逐一突破學習中的困難,教師要求每一個學困生都有自己的錯題本,每天記錄和整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後請教老師或者同學。透過從課前到課後一系列的學習方法,可切實改善學困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習的難度。

2.2 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由於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不高,他們往往會有自卑心理,對他人的評價非常敏感;在課堂學習時,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他們帶來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多關注學困生,多給他們一些肯定和激勵,那麼能有效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所以教師要多“偏愛”學困生,課堂上簡單的問題應由學困生回答,加強與學困生的互動和交流,即使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也不能一味批評,而是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和鼓勵,讓學困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與信任,從情感上加強對老師的依賴,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這樣學困生就能愛上數學課,自覺遵守課堂紀律,課後認真完成作業,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經過一段時間堅持之後,學困生會發現學好數學並不難,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知識的挑戰。

2.3 課堂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學困生是教學工作中的'特殊羣體,教師要充分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地運用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幫助學困生從學習困境中解脫出來;否則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將導致學困生永遠處於落後狀態。因此針對學困生,教師要變化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動手畫一個三角形,然後量一量每個角的度數,將內角度數相加計算總和,觀察並總結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這樣原本複雜的問題,以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與學困生的思路習慣相符。另外,教師要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不要求學困生一定與學優生競爭,而是要求學困生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每天都有進步,就能改善學習成績。在課堂做練習題或者佈置課後作業時,教師都要採取分層教學方法,既要確保學優生保持學習的動力,也要確保學困生能有進步的空間,課後還要組織學優生與學困生形成幫扶小組,加強個別輔導,幫助學困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由上可見,初中數學加快學困生轉化工作非常迫切,教師要從教學方法上做出改變。一方面加強對學困生的鼓勵與支援,幫助他們重拾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讓學困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意義,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只要教師不放棄,堅持幫助學困生,一定能達到理想的轉化效果,學困生也能愛上學習,提高成績。